论技术的奴役性质
2017-09-10李娜
李娜
摘要: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技术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和改变越来越大。相应的,技术带给人类的奴役也越来越重,在工作上、思想上等方面都有表现,社会分层也将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强。
关键词:技术;人工智能;奴役;操控
在1991年的《科学美国人》秋季特刊中,主要研究讨论了未来通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前景,设想了人来在未来将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工作、生活和娱乐,怎样去实现自身的发展。斗转星移,随着时光流逝,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预言竟已变成了事实。这时候,我们必须要感慨一下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而我们的生活也可谓是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但是,现实生活中与日俱增的“网奴”、“棱镜计划”等也在无声地向我们控诉着技术对人类的控制和奴役。
一、工作被奴役
众所周知,技术的革新加快了生产的步伐,生产效率大大地得到了提高,这又将会发过了激励研发的积极性。人与人的距离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中越来越小,人们做事情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效率的提高将必然导致整个行业、工作系统的运行速度提高,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机械的追逐时代的步伐,以免落后被社会“OUT”,渐渐从属和依附于技术。人们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工作量激增,生活节奏加快,整体疲于应对各式各样的与日俱增的工作与任务,海量的信息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乏力,身心疲惫。
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的专业技術知识、个人兴趣爱好与能力被肢解,按照技术的定向规划和固定要求来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沦为空谈。大家都只是个人领域里的“精英”、“能手”,一旦超脱“壁垒”,到了围墙以外,突然发现自己往往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成为技术上的“废物”。
此外,就传统意义而言,产业和就业是技术的衍生品,技术产生了产业和就业。但是,纵观今日,技术产生出的就业越来越少,人工智能已经崛起并且正在大规模地逐步取代人工。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单调亦或者繁琐的工作任务被机器人接棒。最近一段时间,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在疯狂刷屏,有人喜来有人忧。大家一方面认为无人超市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则担心无人超市所造成的一些社会层面的影响:店员失业,一部分人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社会分层加剧,继而可能会引发的社会不稳定等现象。资本拥有者获取了高额利润,而那些被淘汰的则沦为穷人,社会收入不平等加剧。机器和技术的发明本为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但是现在却和人类一起抢饭碗。
二、思想被操控
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变得更加愚昧无知,被精英阶层所操控。在网络时代,我们往往习惯性地接受信息,阅读那些被送到我们面前的信息,或者是一些公众号的推荐,或者是朋友圈的疯狂转发,亦或者是新闻的热门头条。很多事情被简单化处理,人们渐渐地形成一种思维——每个问题在互联网上都有迹可循,并且能够找到解决之道。网民们不用深入思考问题,只要动动手指,上网查一下,天文地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久而久之,我们逐渐忘记思考,丧失了原有的怀疑能力,渐渐地被信息所操控。技术本是思想的媒介和辅助,但是现在却增加了人们的依赖度,削弱了人类自身不断向上求索的态度和能力。诗人艾略特(T.S.Eliot)在《磐石》中的合唱词中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到:“All our knowledge brings us nearer to our ignorance,All our ignorance brings us nearer to death,But nearness to death no nearer to God.Where is the Life we have lost in living?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使我们更接近无知,我们的一切无知都使我们更接近死亡,可是接近死亡并不更接近上帝。我们在生活中丢失的生命何在?我们在知识中丢失的智慧何在?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何在?”当信息俯拾即是的时候,人们往往更愿意去当一个研究者,而不是去当一个辛苦的思想者。人的独立决策能力降低,个性化也逐渐丧失。
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至今几乎每个网络都安装设有“定制功能”。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来判断出个人偏好、购买倾向等信息,从而“私人订制”出最适合用户的产品。例如,推送“最懂你的新闻”、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商品”等等,大大地刺激了消费。与此同时,用户的个人隐私也被破坏。
三、社会层次分化
郑永年先生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终结?》一文中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未来的思考。他认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分层和进化都将极度地依赖和体现在智力进化和社会组织方式两个方面上。从互联网产生至今,“数字分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就是“绝少数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愚蠢”。其中,前者指的是能够设计、操纵和利用人工智能的人;后者指的是依赖人工智能生存的人。前者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够实质性地支配社会主要资源;后者智力逐渐退化,越来越愚笨,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工具随手可见,相对应的,人们对大脑的要求没有原来那么高,不用思考太多。长此一久,大多数人的思维能力退化,从而逐渐演变成高度依赖外界信息生活的“活尸人”。
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将来有一天人类不用再计较和关心生计,不用工作也可以实现自身的正常生活,他们又会去干什么呢?包括马克是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主张技术是为了解放人类,将人类从原本必需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之后,人们可以从事自己内心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实现自身的想法,例如创作。但是,这样的一切是否过于完美和梦幻?人类贪婪堕落的本质时刻潜伏着,随时准备张牙舞爪地出来作威作福,秀一秀存在感。现代人大多数都已经是“低头族”、“刷屏族”、“手机控”,被“OL”、“王者荣耀”所征服。更有甚者吸毒、搞社会破坏等。如果不用工作的话,人类又当如何?结果似乎已经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我们要看清楚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能盲目跟风,合理的使用技术和技术带来的的相关产品,努力减少技术的消极影响,避开技术的奴役,将其积极作用放到最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