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改造与环境行为心理分析
2017-09-10廖志学
廖志学
摘要:本文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对校园的灰空间进行景观环境改造设计,以高校师生与环境景观的互动关系作为整体加以研讨。以绵阳西南科大校园环境为例,主要从公共空间现状、使用者心理行为分析,并提出改造设计思路,探求高校学生对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心理行为需求。
关键词:灰空间;环境行为学;校园改造
1 大学校园环境下的行为心理研究
1.1 现场考察
通过对西南科大校园主要的开放空间展开了考察,从使用者的心理与生理体验上和需求上欠佳考虑。例如位于新区校园的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之间的公共景观绿地,设计以廊架,亭子为中心,驳岸水景观环绕,铺装多以石子、汀步为主,但对于实际校园的使用者却缺乏足够的关注。
1.2 人的行为活动分析
(1)人流规律。天气情况较好的时候,该区域的景观空间使用率随气温而波动变化(表1)。
(2)使用状况分析。以下将对该区域空间某段期间的使用停留状况进行分析汇总(以冬日晴朗的日子为观察日、观察时间9:00-18:00):上午9:00左右以自习、背诵稿子为主,人数频率为17人左右,广场的固定坐凳成为人们学习的地方;下午人流量集中时段为2点-4点之间,人数频率为28人左右(穿梭除外)。情侣在坐凳休息或学习,部分人因图书馆或自习室满了选择在户外学习。
1.3综合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记录、学生反馈,可以看出该区域对于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层次出发对该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下三方面:
(1)休憩座椅旁乔木太少,在天气炎热时,由于座椅暴晒在阳光下导致使用率低,加上选用石材的材质,夏天和冬天都难以入座,现大部分已损坏并没有得到及时维护,也没有形成一块私密空间。
(2)在道路铺装上,大面积采用石子及汀步青石板,考虑大部分女性高跟鞋等,从舒适性上分析这样的道路铺装是不舒服的,存在安全隐患。在道路流线设计上,学生群体选择更多的还是直线路径,所以导致一部分草坪植被被踩坏来作为小路。
(3)亭子的水景观由于垂柳落叶,导致水景大面积需要清理及维护;在道路水景处应加护栏,并定期维护及更换,保障安全性。
据观察分析,在安全性、舒适性和交往性三方面的需求与校园空间的人的使用最密切。因此校园环境改造应从这三面来加以分析及设计。
2 校园环境改造设计思路及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在改造方案上应将使用者的真实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会有安全感、舒适感。观察中发现,入口处的石凳只有少量学生停留,相反距离主路径较远的石凳,活动频率较高。在硬质铺装上,减少石子的铺装面积,并增加学生直线最短路径进行铺装。最后完善校园导向标识,并与校园改造景观相协调(图1)。
2.1 设计原则
校园环境改造设计应秉承总体性、保护性、景观性、综合性的四项原则,分析校园的环境特色,设置灵活的交往空间。明确改造后校园绿化空间的定位,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来组织便捷、景观优美的交通路线。
2.2 景观营造
2.2.1硬质景观营造
(1)广场设计:校园景观改造空间处于学生穿行图书馆、教学楼与宿舍楼的人流密集区域,既是营造校园环境氛围的景观节点,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该地块重点把握景观尺度和环境氛围的营造,借助树木衬托主体建筑;广场平面采用规则的方塊形图案,象征着大学严谨和踏实的治学风格;材质上采取花岗岩铺装,削减石子铺装面积;中心位置为凉亭、水景观改造;周边种植松柏、垂柳、桂花等乔木,与教学楼形成绿色屏障。
(2)小品、构筑物设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以满足师生校园内驻停与休息需要,达到实用性的功能,在特定区域比如滨水区域设置一些功能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小品,校园环境改造时保留了景观长廊,设置防腐木座椅和树池。
2.2.2软质景观营造。根据校园的水环境特征,改造区域水源情况,水体景观可以布置为线面结合的水系形式,布置湖面,以营造校园面型水体景观,可设置亲水平台、叠石、雕塑、亭廊等,同时,改造现有亭子、鹅卵石驳岸,垂柳、碧桃等植物,通过水面造成的倒影扩大和丰富校园景观空间。
3 结论与启示
校园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必须把校园原有的景观体系和新建的景观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改造设计。不仅要考虑大学生对环境的心理需求,也要塑造一个优质的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环境,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改造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贯彻以绿为轴、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校园使用者的真实需求。(2)在铺装路径引导上,既要考虑使用者的感受与就近步行的原则,也要满足人流驻足的空间需求。(3)校园绿化的形式做到动静结合,满足使用者安全感、私密性的需求。(4)在空间布局上,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加强建筑与改造过渡空间的联系,创造亲和的校区氛围与人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生.世傅中的环境、行为与人的心理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11(4):18-21.
[2]赵昕.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初探-以清华大学为例.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