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电影的一个文化症候:从《白日焰火》说起
2017-09-10王晶华
王晶华
摘要:文艺电影是一种更贴近文艺本身的艺术形式,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民众思想引导有一定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试结合《白日焰火》分析中国文艺电影的文化症候,旨在通过分析使电影的内涵和主题更加明晰化,并为后续电影制作以及文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文艺电影;文化症候;艺术形式
前言:
与商业电影相比,文艺电影更侧重对电影主题甚至本身形式的关注,其在精神层面的高度内涵、对生命、社会、行为方式的剖析和深入思考体现了文艺在人类社会中真正的价值。尤其在当前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也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信仰缺失在部分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也是需要通过文艺加以引导的。
一、对去伪存真的追求
去伪存真不是文艺的属性,但文艺是通过文艺工作者创造的,包括歌德、海子等一大批中外作家、诗人均在探寻“真”,在《白日焰火》中,观众可以看到影片中人物对“真”的探寻。如原刑警队长张自力对碎尸案真相的探索,作为当初碎尸案的主要调查人员,张自力发现了当年侦查中的问题,其并未逃避责任,而是选择继续调查。去伪存真在这一情节中体现的十分明显。首先,对事实真相的追求是探求“真”的一种直观方式,碎尸案的最初调查中,张自力已经击毙拒捕的“案犯”,然而五年后,作案手法相同的案件再次出现,张自力意识到当年的案件似有蹊跷,再次进行调查,案件真相也最终在其努力下得见天日。以案件真相为引,影片又塑造了张自力内心的“真”,这种“真”既包括他本人的责任心,也彰显了昭昭大道,是“真”的更高境界,也是影片主题的深刻反映,作为文艺电影,正如其片名《白日焰火》一样,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了爆炸性的炫目效应[1]。
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电影的发展历程是较为坎坷的,建国初期受限于技术,1966年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又受限于政治环境,建国后,资金水平、技术设备等也依然存在落后的问题,直到80年代后期,文艺电影开始进入较为良好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了文化症候:也即上一段中所述的对“真实世界”的追求。回溯人类社会第一部电影《婴儿喝汤》,整部影片只有短短43秒,与其说他表达了什么主题,不如说影片只是通过胶片还原、保存了一幕生活情形,也即现实社会中的“真”,文艺电影反映的主题是在此基础上的思考和强化,去伪存真作为一种文化症候,在以《白日焰火》为代表的文艺影片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真实的再现。
二、对生活的迷惘
生活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复杂的概念,无论从何种角度、任意方式解读,都能对其进行永远不完善的正确解释。电影《白日焰火》中,人物的生活不尽相同,但均离不开两个基础元素,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妥协。作为主角,张自力曾经是刑警队长,可谓春风得意,他的追求——我们暂且抛开现实元素,单纯分析影片——应该是履行自身作为公安人员的责任,实现司法公正、执法严格,但这种理想又显然在实现的过程中打了折扣,他射杀了他认定的碎尸案案犯,五年后,他意识到了内中蹊跷,但案件已经定案,嫌疑人也已经死了,现实面前,理想事实上已经崩塌了一半,另一半靠他对案件的继续追查得以维持,但永远不可能再完美了。生活上,为了查清吴志贞身上的秘密,张自力接近吴志贞,但在调查过程中,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爱情,并波及到双方的生活,张自力的内心在挣扎,但妥协最终占了上风,无论这种妥协是出于丈夫的责任,还是出于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事实都是真实存在、不可逆、不可扭转的。剧情在不完全纯粹的爱情中继续迷惘的进行,这里不妨大胆猜想张自力的内心,在每一次和吴志贞的接触中,究竟何种感情、动机不断策动他靠近吴志贞?或许除了不存在的张自力本人,所有答案都不妥当。
现实生活中,迷惘也是同样存在的,某种程度上看,或许正是对这种迷惘的相同感受使观众在院线带给制作方以亿计的票房回报,作为文艺电影受众,观众对于影片的支持是文化症候的最直接体现[2]。
三、商业与文艺的并存
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的区别界限事实上清晰又模糊,界限的清晰在于定义明确,界限的模糊在于二者是可以实现兼容的。《白日焰火》被定义为文艺影片,但论票房成绩,其超越了大部分商业电影,二者的融合一定意义上为未来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同样是中国文艺电影的一个文化癥候,即保证主题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融合。平心而论,《白日焰火》的剧情设计、动作特效平常之极,作为文艺电影,其原创团队也没有将剧情的变换、高端的特效作为卖点,但影片的深度和对社会现象、人物精神世界的剖析、展现却是炉火纯青的,试想,如果深刻的思想和高端的特效实现融合,影片实现商业与文艺的同时展现,必将成为传世经典。当然,目前困扰二者融合的困难却是难以解决,一方面部分剧组面临资金问题,二来在影片中融入过多内容,将形成“压缩饼干”效应,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疲劳,从而丧失观看兴趣,这也是在电影中实现商业与文艺并存的主要障碍。
总结:
通过结合影片《白日焰火》,分析了中国文艺电影的文化症候,并了解了相关的基本内容。目前来看,我国文艺电影的文化症候包括对去伪存真的追求、对生活的迷惘等方面,也包括在电影中融合商业与文艺的尝试,注意这些内容,有利于电影事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利于我国相关事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于谦.商业语境下香港文艺电影发展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整理 燕达 姬政鹏.《归来》,中国电影文艺大片归来[N].中国电影报,2014-06-2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