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017-09-10刘明学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歙砚风格雕刻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阶段,各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内容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砚雕艺术也要跟上前进的脚步,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生命,而这种变化与创新更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本文对于歙砚雕刻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歙砚;雕刻;风格;创新

歙砚,始于唐,兴于宋,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精品不断涌现,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刻之工,为诸砚之冠。

歙砚雕刻受徽州人文环境的影响,以精细典雅见长。雕刻手法细腻、层次分明,所雕瓜果、鱼龙、殿阁、人物无不神态入微,砚池的开挖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歙砚的雕琢一般以浅浮雕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徽派“四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刀雕刻。经过数代积累、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因材施艺、巧借纹色、造型生动、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砚雕作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和审美观,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阶段,各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内容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砚雕艺术也要跟上前进的脚步,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生命,而这种变化与创新更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对于砚台来说,实用性便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属性。米芾的《砚史》说道:器以用为功,制砚的过程自始至终是造器的过程。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砚台已由原来的单纯实用研磨工具发展为融实用、观赏、收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今人爱砚,更多的是喜爱砚上表面营造出来的热闹与好看。至于砚雕刻如何,艺术性怎样,雕的是否是砚,很多今人却已不知道。

纵观当前砚雕艺术大体有三种风格,也可以说是三个层次:

一种做传统砚,有相对确定的面貌,有严谨、规范的架构比例,对石料的要求较高。这种砚突出传统砚的功能性,有的只是复制、继承、模仿,缺的是发展创新思想。目前传统砚受石料枯竭所限制,砚台越做越小。

一种做随型砚。随型砚不受石料限制,可以随型、随性去刻。说起来简单,随型砚对制砚者的要求比传统砚高,再怎么随型、随性都不能偏离了砚之所以为砚的前提,要具备砚池、砚堂、砚边三大要素。随型砚,石形与砚式巧妙相合,能于平常中见机巧。往往融入了制砚人的思想、理念、观念、学识,呈现的不仅是他对砚雕的理解,更是他的艺术境界。砚随人,随心,也就是说不同的制砚家对同块砚石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表达,一样的砚石,相似的品色,表现在砚雕上,题材、手法、样式是有差异的,整体呈现的面貌、个性、风范是不流于一般的,这就是原创。原创最能考验制砚家的文化修养和砚雕功底,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歙砚,造就了徽工。制砚家刻的不是砚台,在他们的心里,刻砚刻的是华年,凝的是心智,刻刀下展现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当砚台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实用性改为观赏性,从实用品变成艺术品,真正的制砚家不会为了世俗的功利变更自己的初心。

一种做文人砚。文人砚没有真正界定的概念,也无法定位。文人砚,砚里砚外都蕴含着文人内在的气质,干练素雅却极具个性;外表不在于多少雕工,也不是简单的制作配以文字的印款,他需要的是一个有灵魂的创作题材,使观者触之能感受到他的生命力,能彰显文人的心性。不哗众,不取宠,形神与砚质结合,置之书斋案阁,整体气息能与书房融为一体。这样的砚,依凭的不仅是制砚者深厚的砚内功夫,更应是砚作者砚内砚外的识见学养与艺术追寻的综合体现。

在砚台走向大众文化的今天,少数制砚家由于受当今时代影响,急功近利的心理滋长,为了迎合市场,打着“创新”的旗号,曲意肢解砚台的基本功能和造型,在砚雕设计上背离了砚的最基本实用功能。要么没有砚堂砚池,丢失了砚台的本质特征,砚变成了纯粹的观赏石、藏玩石,和石雕、玉雕没有分别。浮躁、卖弄的匠人之气取代了人文砚的清雅之风,脱离了传统文化,淡化了砚台的传统特色,失去了砚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如何在继承传统砚雕艺术的同时,更好的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砚文化。作者从事砚雕生涯二十余年,结合自身对砚雕艺术的理解,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是静气。制砚首先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去除浮躁的心态,沉下心来,加强对传统技法的学习,掌握传统砚雕造型、纹饰特点和雕刻技艺,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继承传统砚雕手法。没有传统作为基础,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制砚必须这样,在设计雕刻上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二是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砚雕艺术是一门集诗、书、画、印及文学、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不仅要求有熟练的驾驭工艺方面的能力,又要求有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创作出的作品即要体现工艺美也要体现艺术美。因此,制砚者只有具备扎实的绘画、雕刻、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胸有万卷,才能形于刀笔,制作出一方形神兼备的作品。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因此,制砚者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理解,学习古代绘画、书法、哲学、雕刻艺术,汲取竹刻、木雕、砖雕等雕刻艺术的精粹,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是注重创新。创新的关键是在继承、尊重传统的同时要有个人思想,绝对不是“一味地模仿”,因为模仿得再逼真,终究只是模仿而不是创作,只有匠气而没有艺术。我们必须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吸收砖、木、玉雕等各种雕刻技艺,在传统砚形砚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砚石的天然石皮,石型,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将历史、绘画、书法、金石融入到歙砚的天然纹饰和造型之中,使作品达到与石共鸣,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在让人感受传统制砚的古雅同时,又有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使砚雕作品更富时代气息。

作者简介:刘明学,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歙砚风格雕刻
On art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歙砚再考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