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驱动全球金融变革?
2017-09-09贺佳雯张兴军
贺佳雯++++张兴军
当金融领域的监管人士、学界专家、商业领袖齐聚谈论金融科技时,谈论什么?
近两年,中国的金融科技得到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一些新业态,涌现出一批金融科技的创新企业,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探索、深化。
2017年7月8日至9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国际金融协会(IIF)金融城(CFCITY)协办的第七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该峰会素有“新金融风向标会议”之称,此次更是聚集中国金融领域的监管人士、学界专家、商界领袖及高管人士等大咖,共同探讨“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的新议题。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
李东荣在论坛上从历史、宏观和全球三个视角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并提出建议。他认为,金融科技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将更多的小微经济主题,纳入到经济金融活动,有助于降低风险的集中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因此,李东荣提醒当下金融科技的探索者要警惕金融资源体内循环、金融创新脱实向虚等现象,应当坚守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有效金融需求,以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李东荣还表示,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并不矛盾,两者之间需形成适度平衡。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借鉴监管“沙盒”、监管科技的理念,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应用试点,产品实验,让所有金融产品创新走得动、行得通,坐得正。另一方面通过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并行互补,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金融科技风险全覆盖的长效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世界各国,包括国际组织,各国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也从最初的审慎观察,变得更积极包容,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也在不断融合、推崇。从制度环境看,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传统金融体系十分发达,法治监管体系也相对完善。G20杭州峰会之后,世界银行牵头撰写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兴政策方法,其中总结了各国17项具有示范性的政策方法。这里面,中国有5项入选。李东荣认为,中国在金融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应用规模上,处于国际前列,但也要清醒地正视不足。“中国在原始的业务模式开发,核心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研发,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等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短板,需要尽快补齐。”
金融科技本质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革命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姜建清
“今天的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传输、接收、分析、处理技术的革命,它借助数据技术优势,从掌握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延伸至支付、融资、投资等金融核心业务领域。”姜建清说。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量超过38万亿元,已经是美国市场体量的五倍。金融与科技在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如银行业支付清算、资产转化、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四大功能出现融合趋势,不再是单一地发挥作用,形成了场景金融,创造出新的金融业态。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市场格局被打破。信用卡业务被无卡支付、手机扫码所分流,柜台业务被移动线上支付所替代,支付账户与资金理财结合,兼顾流动性、便利性和效益性,争揽金融机构负债来源。融资业务领域也呈现多元竞争格局。社会对金融的传统认识有所改变,金融业原有的规模、地域、网点等优势正在减弱。市场正在分化并快速演进,消费者较大程度地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他们主动地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愿意學习和尝试新的金融科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宽容的市场监管成为推动中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姜建清预测,科技发展及与金融的融合,将推动金融质态发生根本性改变。当前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周期,金融业和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均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两者互相学习、竞争和合作现象会交替出现,甚至不排斥资本的合作。
监管当局要提高自身监管能力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会长万建华
万建华在论坛上发布了SFI年度报告《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取向》。报告主要分为梳理当代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金融科技纵深发展的特点、为有效发挥市场主体和技术创新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以及监管层面提出建议,共四个部分。
报告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提出了五条原则,分别为:一致性,依据市场行为的本质而非机构主体实施原则一致的监管;可靠性,通过技术验证和治理规范各类乱象,提升行业可靠性;互动性,监管者主动参与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加强与市场主体的互动,共同推进负责任的创新;普惠性,确保金融科技发展紧密服务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经济金融稳定;自律性,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约束企业自律经营上的重要作用。
报告还提出了关于监管当局提高自身监管能力的建议,包括推进监管数据的共享和使用;在一国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协调数据标准和数据定义;不在KYC(客户身份验证)流程中强制要求面签,允许运用如生物识别、视频电话、第三方核实等在线身份识别机制;探索监管法规本身的代码化,为金融机构实现自动化的合规控制创造条件等。
未来十年,将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落在实处
宜信创始人、CEO 唐 宁
唐宁“作为一个金融创业者”,发表了他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洞见。唐宁预测,未来十年金融科技领域有七大创新前沿,即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贷、众筹、智能投顾、保险科技、监管科技、区块链驱动的技术应用、用科技做好投资者教育等。随着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企业的各种交易、管理行为,也将变得越来越数字化。面向未来,这些数字化资产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建立信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ndprint
“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在这个领域也会经历过去10年在个人信用、网贷方面的一些突破。”唐宁说,中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将通过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得到切实的帮助。
“财富管理方面来讲,既有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通过科技手段不断在风险调整后获得更大收益的需求,又有中产阶层与大众富裕阶层通过机器人理财获得资产配置服务的需求。”唐宁认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科技的前沿领域,其实就是围绕着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这两条事业线来进行和展开。
过去宜信十余年的实践让唐宁感受到,从金融科技的驱动力来讲,金融科技的创新并不只是由技术驱动的,技术始终存在。更重要的是企业家、金融服务机构,能深刻洞察客户需求。在深刻洞察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把握好现有的各种技术,基于现有的技术,落实针对客户需求的研发创新,做好模式创新,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Investor Edutech投资者教育领域,科技也可以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唐宁还预测,未来面向“90后”、“千禧年一代”的投资者教育将更数字化,利用科技去做投资者教育也将更加有必要。通过科技的生动方式与手段,将使金融消费者、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逻辑。
唐宁对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十分有信心。“面向未来的十年,我们回顾过去的发展,在复盘和反思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技术、模式创新,将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落在实处、服务大众,持续发挥为实体经济赋能的作用。”唐宁如是说。
看好三项新技术:云计算、生物识别和区块链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 井贤栋
在井贤栋看来,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Fintech等新名词,未来可能是百川归海,这就是新金融。他给新金融下的定义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为整个金融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金融更好的服务用户、服务消费者、服务实体经济,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激活金融的服务,把经济服务好。
目前新金融领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包括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但井贤栋特别强调了其中三项技术,分别是云计算、生物识别和区块链技术。他认为,云计算一是触发海量需求的弹性处理能力很关键;二是灵活创新的敏捷交付能力很关键;三是基于海量数据所谓的智能化应用能力;四是所谓业务的连续性保障能力;这些东西对整个行业都有巨大的推动力。通过生物识别技术,不仅可以了解你的用户,在安全中,不仅是单因子还是多因子的其中一项,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成本更低、更有效,体验更好。对偏远地区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区块链技术也颇具潜力。区块链有三个特性,Traceability(可追溯性), transparency(透明性), 以及trusted(可信机制)。“而蚂蚁金服对此做了两方面探索,一是将区块链用到公益基金的平台里面,很多公益基金可以看到整个资金捐赠人捐的钱,钱流向何方,有多少管理费用。二是投资中国第一家相互制的保险公司信美,其第一款产品完全基于区块链来做的,也是希望可以给到消费者透明性和可信机制。” 井贤栋说。
发展中国特色RegTech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孙国锋
对于RegTech的定义,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公允的标准。英国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将RegTech描述为“运用新技术促进达成监管要求”,是金融科技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孙国峰看来,RegTech可以定义为“科技和监管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将科技运用于监管。
孙国锋认为,在中国发展RegTech最主要是完善金融监管的双支柱:微观功能监管方面,要建立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要实现风险监管的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宏观层面则是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采取逆周期的操作,避免顺周期的风险。孙国峰解释,如果金融机构都采取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方式管理风险,一方面微观的金融风险可能增强,另外也可能导致顺周期行为。“现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对客户风险的判断,通过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但如果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瞬间都采取同样一个行动,比如一个负面冲击以后,同时收缩授信额度,那对金融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他说。
此前,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并首次明确提到应强化RegTech应用实践,国内外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大RegTech的应用探索。
全球性监管与协调很重要
澳大利亚证券及投资委员会主席 Greg Medcraft
Greg Medcraft的关注点在于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他认为,虽然全球各国在金融监管体系上的方法论和法律框架都存在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金融创新变革不受分割化限制,全球性的监管合作以及协调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全球监管挑战,需要全球的方案。
Greg Medcraft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市场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内生性的增长。“我们要做两件事:一是推动投资者的信心,不是竞争,而是信心,保证市场能够透明。二是监管金融系统当中的系统性风险。风险,可能会导致系统中太多的分割化。”他说。
银行和监管部门会更多利用沙盒做法
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 Sopnendu Mohanty
在Sopnendu Mohanty看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两点非常重要,分别是API,开放式架构和数据安全。尤其如果数据安全处理不好,就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危害。因此,他建议,应允许银行使用云计算技术、并开放API,以便银行能与新兴科技企业公平竞争,监管者也应该允许小企业和银行进行合作。
“中国的银行有多少钱能够用于升级科技架构?那些科技公司用很多VC的钱进行基础架构升级,他们的CIO会说,过去十年里,80%的钱都被用来升级技术架构了,只有20%能进行研发。所以,银行应该有更多的投入,带来更新的科技,升级他们的技术架构。” Sopnendu Mohanty说,“更进一步看决策者应该思考如何推动创新。”
Sopnendu Mohanty表示,决策者必须拥有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以便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存活。“决策当局不能靠白皮书,必须靠试点,多做试验。”他预计:“银行和监管部门會更多利用沙盒做法,更加敏捷、有针对性地重调政策框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