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2017-09-09曹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效果数学知识

曹鹏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学习高中其他课程的基础.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拓宽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高中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高中三角函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章节,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不单纯是学习知识,而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教授三角函数,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高中三角函数,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因此,教师要对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优化教学目标设计.高中三角函数教学,是教师组织的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需要正确、客观的理论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依据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由简单开始,然后难度加大,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其次,教师要先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在学生掌握知识扎实后,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知识,探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动脑推理判断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数学的世界,接受数学文化的洗礼,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高与低,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享受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与教师互动,活跃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处理得当,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和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合理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带领学生了解高中三角函数的概念、公式等基础概括性知识,通过图形结合,动态展示,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高中三角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整体框架.这有利于学生建構起数学知识体系,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最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看到题目后,第一反应不是立刻动笔而是动脑思考,观察分析例题,从而确定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三、优化习题设计

在高中三角函数学习中,做练习题是必须程序,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高中课程繁多,学生压力大,做习题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多数学生简单应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改变学生面对习题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优化习题设计,改变之前的做题模式.通过优化习题设计,让学生从习题中找到乐趣,或从习题中得到认同获和成就感,从而由之前的反感习题练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练习、去研究.优化习题设计,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不一样,需要练习的知识点不同.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足点进行巩固练习,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优化习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例如,已知tanα=3,求cosα+sinαcosα-sinα的值.这道题看着简单,却有三种解决方法.(1)由已知条件tanα=3,tanα>0,可以推算出α在一、三象限.假设α在第一象限,分别求出cosα、sinα的值,再带入求出cosα+sinαcosα-sinα的值;假设α在第三象限,分别求出cosα、sinα的值之后,再带入求出cosα+sinαcosα-sinα的值.通过已知分析,得出条件,再进行计算.(2)由已知条件tanα=3,依据公式得出sinα=3cosα,把cosα+sinαcosα-sinα中的sinα用3cosα进行代换,求出结果.(3)从问题入手,利用tanα、cosα、sinα之间的关系,对所求的cosα+sinαcosα-sinα进行转换,转换为1+tanα1-tanα,带入已知条件,得出最后结果.这样的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效果数学知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