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巧妙导入

2017-09-09陈洪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

陈洪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堂导入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旧知为基础,其生长点触及到新知,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自然衔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一、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导入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因循守旧,复习导入法大行其道,也没有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不能为新知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单一的方法,会使教学失去新鲜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2.课堂导入内容严重跑题.课堂导入应目的明确,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部分教师在导入时牵强附会、离题万里,内容与新课教学目标缺乏相关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3.课堂导入时间把握不合理.每节课45分钟,为充分利用时间,课堂导入时间要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在5分钟内完成.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地利用课堂导入时间,或草草引入,或出现“收不回”的情况.

4.课堂导入忽视知识的衔接.课堂导入要借助于旧知,为学生建立联系的纽带,焕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但是部分教师语言缺乏逻辑性、连续性,经常转移话题;语言缺少感召力,不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言生硬,缺少亲和力,缺乏灵活性.

5.课堂导入忽视师生互动.课堂的起始环节,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避免“独白式”导入,使学生丧失表达交流的权利,沦为观看表演的观众.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一味单方面地传输知识,不顾及学生的反应,违背了新课改理论,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服务于教学,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确立探究方向.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宏观把握重点、难点知识,选定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1)利用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要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例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同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學生边唱边思考,得出“嘴数=只数,眼睛数=只数×2,腿数=只数×4”的结论.这样,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唱歌中发现规律,激活思维灵感,激起主动学习的意愿.(2)巧妙设计陷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陷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使学生产生认知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讲“算术平方根”时,教师可以针对易错点设计谜团:设狮子重a,兔子重b,体重之和2n,由此得出a+b=2n,并可推导出a-2n=-b,a=2n-b.将这两个式子相乘再分别加上n2得到(a-n)2=(b-n)2,两边开方得a-n=b-n,会得到a=b.那么,狮子与兔子的体重一样吗?学生感到不可能,但是找不出原因.对结果产生质疑,学生就会主动找出问题的症结.

2.问题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不平衡”,诱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产生疑惑.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变式的发散点、知识形成的关键点处提问,引发学生猜测、实验、交流等探索活动.

3.现实性原则.教师应以现实作为考虑问题的起点,所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感.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以看电影为例,用几排几号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

4.情境性原则.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情境,变难为易,化解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感受对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同样的贺卡、邮票、五角星,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全等形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拿出硬纸板,跟着老师折叠纸板后剪出两个三角形,看这两个三角形有何特点.这样,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或者学生亲手剪出全等三角形,将数学概念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分析学情,选用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