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2017-09-09张云飞王晓洁
张云飞+王晓洁
摘要:随着我们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仅能帮助进行预判决策、创造新的经济利益,也同时给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与带来了极大隐患。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7-0190-02
当今是一个大规模的生产、记录、分析、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整个世界,但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威胁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证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当今重要问题。
1 大数据与大数据的应用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通过电脑、手机以及其他网络终端不停的产生着大量的数字信息,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当今大数据已经几乎应用到金融、医疗、通信、网络等社会的每个角落。
2010年,Apache Hadoop组织给出大数据的定义为“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捕捉、管理、处理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大数据的关键问题不是在于如何去定义它,而是如何利用和提取它的价值。有些组织认为大数据的价值密度低,即在大量的数据中可能只有少量数据是有用有效的,但是,英国的维克托·迈克尔·舍恩伯格认为需要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而且巨量的数据导致由量变引发的质变。大数据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非常大的数据”“海量数据”有所不同[1]。
目前,大数据几乎渗透到每个行业,无论是网络、通信、商业还是医疗行业,可以簡单总结为几个方面。(1)预判与决策: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事物提供可视化的预判与决策。(2)公共事业:公共机构通过利用大数据的提取与分析给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如交通领域的实时路况和交通引导等。而且同样的技术可以运用到疾病诊断,推荐治疗措施和识别潜在犯罪等。(3)商业服务:当浏览网页时突然发现推送的广告都是刚刚浏览过的购物信息的时候,大数据对商业领域的渗透已经是无所不在了[2]。
2 个人隐私的泄露
无论是网络、通信、商业还是医疗单位都在不停收集个人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获取、存储、利用来产生价值,同时也有人通过恶意获取个人信息来获取利益。人们的生活好像完全暴露在网络监控下,qq、微信、支付宝、微博、淘宝、百度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让人们的隐私已经变成了“明私”。而个人隐私的泄露部分是由于被由于商业利益和公共权力滥用造成的,另外也是由于隐私观念淡薄、个人防范意识薄弱导致的。个人隐私主要从几个方面泄露[3]。
2.1 社交网络
无论是qq还是微信、微博,只要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就会留下了蛛丝马迹:日志、状态、留言、甚至点赞。部分用户个人防范意识非常淡薄,从社交网络的留言、照片中可以轻松分析出个人生活习惯和轨迹。
2.2 移动地理位置信息
移动地理位置信息也是个人隐私的重要部分。移动通讯的运营商实时掌握着用户位置、通话、短信和上网信息等,而现在遍布各个角落的WIFI网络也可以轻松获得移动终端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大数据的支持也使监控更加容易实现且监控成本越来越低。这都使得用户的移动地理位置信息随时暴露于各大移动通讯运营商、网络公司。
2.3 网页浏览和手机APP
在浏览器中,浏览记录和Cookies 是默认需要被收集的。而各种APP更是拥有记录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等权限,网盘更是自动设置为上传手机照片和视频,这使得大量个人隐私暴露。
3 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需要从法律法规、行业自律,个人防范、技术层面等各个方面来应对,在发挥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的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使得大数据应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4-5]。
3.1 法律法规
尽管《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生效,但是这些法律更多是从事后救济的角度对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公民的维权成本非常高,很难从根本上防范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业潜规则也是建立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基础上。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当前需要立法部门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具体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3.2 技术规范
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新型隐私保护模式,舍恩伯格说,这个模式将责任从用户转移到数据使用控制者,数据使用者应当为其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注重收集数据的时候是否取得了个人同意。而隐私保护也需要技术规范,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将数据模糊处理,比如关联网络时自动将信息加密,从而不能精确显示个人的隐私信息,另一种则是填补计算机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漏洞、增加操作系统隐私防护平台。当然技术的规范也需要法律制度的强制要求。
3.3 个人防范
当前在相关法律相对缺失的状况下,培养个人信息素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用户一般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6]。
(1)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最容易泄露个人隐私的地方,用户在能不实名的地方尽量使用昵称。不要随意添加好友,取消陌生人能看到前十张照片等设置,也不要在朋友圈中晒自己的生活信息特别是家人的照片,人肉搜索就是这样通过各种渠道来找出个人信息的。(2)数据收集网站与调查问卷。现在很多网站提供的数据收集工具,收集数据非常方便,但是重要的个人资料与信息一定不要通过网站收集。而有些调查问卷以有奖的方式诱惑用户填写来收集个人信息。(3)网盘云盘。网络云盘的出现让我们的各种资料特别是照片和视频的存储越来越快捷方便,但是重要的资料和涉及隐私的照片视频等一定不要保存在云盘网盘上。(4)手机APP。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不要轻易同意第三方APP安装时获取地理位置和读取通讯录和短信、拍摄照片和视频等极易泄露隐私的权限申请,而最常用攻击手段是将APP与恶意代码打包,伪装成热门应用诱惑用户下载使用。(5)免费WIFI。处处存在的免费WIFI让我们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节省了流量的费用,但是很多免费WIFI必须使用手机号或者微信关注登陆,其实也是在变相收集资料,而且公共WIFI网络安全性差,所以要避免在公共wIFI条件下使用移动支付。(6)账号密码。用户应该不定期修改登陆密码,密码不要过于简单,并且不同账户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7)购物与网络支付。购物时填写的快递地址不要详细到门牌号。而网络支付的软件如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一定不要关联工资卡等常用或资金较多的银行卡账号,支付完毕后一定选择安全退出网页。(8)网络投票。当前动辄出现的朋友圈拉票,一般是需要关注某个公众号,并且输入手机号码甚至实名认证。网络投票的主要功能是给投票单位或公司扩大影响同时第三方收集个人信息。所以网络投票尽量不要参与。(9)扫描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恶意的二维码可能会套取你的个人信息,甚至骗取财产。(10)手机废旧和丢失。废旧手机一定不要随意送人或丢弃,手机内有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且手机中的各种信息很容易恢复。当手机丢失时要马上通过网络锁死手机并尽快修改各种社交软件和支付密码。(11)维权。当出现个人隐私被侵权问题后一定马上通过各种渠道维权或者报警。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大数据带来的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我们也应该有着充分的认识。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对社会每个成员的保护,更是对国家安全以及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克尔·舍恩伯格、肯尼思·迈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张引,陈敏,廖小飞.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S2):216-233.
[3]张艳欣,康旭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2)24-25.
[4]董清潭.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9):18-20.
[5]刘小霞,陈秋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J].现代传播,2014,(5):125-128.
[6]陈昌凤,虞鑫.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4,(6):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