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方言节目与方言的活态传承
2017-09-09路金辉孙宏吉
路金辉+孙宏吉
摘 要: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方言;电视方言节目;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148-02
《雾都夜话》《阿六头说新闻》《拉呱》《越策越开心》这些方言节目在电视屏幕上异军突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并存。经过激烈的争辩之后,方言电视节目得到了合法与合适的生存空间,曾经被认为的特殊现象,已经成为了特色常态节目。这是对观众的信息需求、娱乐需求、语言多元化需求的多维满足,同时其也利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方言的活态传承。
一、渐进衰落背景下的方言与电视的“联姻”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种力量的共同影响下,方言这一普通话的地方性变体迅速萎缩。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消失再生的可能性极其渺茫。而方言消亡的背后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永远丧失。目前政府、学界、民众对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保护方言成为了一个必须寻求解决途径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政府支持、学者专家为主体的记录式保护是目前方言保护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记录式保护是资料保存式保护,未能全面体现方言的文化意义。
方言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式保护是根本。活态保护与传承强调方言的日常使用,人人都成为方言的传承者,在社会民众的日常使用中使方言得以保护和传承。
在生存张力和压力之下,地方电视台开办了方言节目,取得了較高的收视率,同时这也给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电视方言节目指地方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1]。电视方言节目以方言代替了普通话作为节目的播音语言。
电视方言节目是电视与方言的双赢联姻,既有利于电视台调高收视率,获取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延缓方言基本特征消失的速度,使方言存在于民众的唇齿之间。
二、电视方言节目建构方言活态传承的动态文化场
方言保护的目的不是让它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灰姑娘,而是让它存在于民众的生活常态中。因此活态保护成为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共识。方言活态保护要构建由方言的传承人、方言的空间和方言的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动态的文化场。在文化场内,以方言为主体,践行保证方言的存续、留存方言存在的空间、延续方言文化的时间,从而达到保护方言的目的。而电视方言节目就是构建方言保护动态文化场的重要途径。许嘉璐说“媒体语言(包括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其他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2]”电视方言节目通过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激发民众的方言意识、示范多语言的生活空间、传承社会遗产,使方言不失去文化空间环境与传承主体,从而构建动态文化场。
(一)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
拉斯韦尔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文中指出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也称之为身份赋予功能。是否进入电视构建的真实世界,是否与电视指涉的原则具有认同的一致性,是否经过电视的传播与处理,成为了现象与人事是否成为主流的关键,电视成为了具有卓越权利的现代科技器物。
方言电视节目使方言光明正大地重回“绝对卓越的权力关系的科技器物”,成为电视传播信息的一种符号形式,从而实现了媒介对方言的权利与地位赋予。
起初,电视方言节目对方言的权利与地位赋予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几经争论之后,其得到了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认可并具有了合法化的地位。尊重方言,在电视节目上适当开放方言的空间也成为了共识。电视方言节目使方言的地位得到了承认与认可,使方言具有了存在的媒介空间和社会地位。
(二)电视方言节目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
语言是现实的反映, 也是建构社会的积极实践[3]。电视通过建构知识和影像来使社会民众认知社会。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改变了电视媒介上普通话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留方言的使用空间。以普通话节目为主、以方言节目为辅的节目构成方式正是目前中国“双语”(普通话和方言)语言生活形态的真实而自然的反映。
标准语言和方言共生现象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共同体中,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交流中的双语现象也存在于一定地域社会民众语言生活中。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而是要实现社会民众既用方言又用普通话的双语交际水平。这些现象和观点逐渐得到认同,语言多样化的理念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也就意味着方言存在的合理性得到认可,意味着方言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地域文化得到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双语或者多语人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大众需要规范的语言文字生活和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因此作为建构社会的积极实践者——电视的语言必然是规范而多元的。
社会民众对语言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其并不是只接受和使用一种语言,在不同语言环境,倾向于接收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满足自己媒介语言的需求。普通话和方言分别适用于不同领域,而社会民众会根据具体的场合和交流对象进行选择。该说普通话时能讲普通话, 想说方言的时候就说方言。电视方言节目一般是生活情景剧、民生新闻类节目,这是民众日常人际传播语言空间的电视化再现,这是民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应。而节目严肃性、高雅的题材内容依然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传播,这也是正式场合语言使用的现实。
因此电视方言节目,打破了普通话一统天下的状态,使受众喜闻乐见的方言走入媒介的同时,建构了多语言的媒介空间。endprint
(三) 电视方言节目之于方言的社会示范
电视语言的自身魅力以及电视所具有的一种赋予所传播话语一定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功能,使电视语言及话语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大众效仿的目标。电视被称为受众的“生活教科书”、学生的“第二课堂”,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也曾经指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 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4]”
电视语言为民众提供语言的使用样本,其对民众生活语言使用具有示范意义。电视语言也成为了受众感知语言的最直接、最简洁的借鉴样本之一。社会民众效仿、模仿电视语言是生活常态,使民众产生语言的趋从性。社会民众不加辨别地仿效其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语言时尚。著名语言学家李宇明先生曾说:“媒体在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社会传播语言与语言规范。[5]”大家又往往不自觉地按照电视标准衡量社会生活, 传媒和传播常常成为对“正确与否” 无意识的尺度[6]。电视有声语言对社会语言发展的导向作用逐渐得到认同。电视语言对民众的示范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使用基本规范层面上的示范,还对民众话语方式的选择及话语效果的评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言电视节目的出现使民众意识到方言话语得到了认可,发现自己认同与使用的话语方式被电视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就会坚定使用方言的信心,并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方言话语。
(四)电视方言节目激发民众方言保护意识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统一化,这是方言退缩的根本原因,但是社会大众语言的错误认知加速了方言的灭绝。方言的使用者对方言缺乏信心,方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在“阳春白雪”面前抬不起头来。一些社会民众错误地认为语言有优劣之分,相比较于普通话,方言是一种落后的、低级的语言形态,因此羞于使用方言。
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让方言走入了电视,通过电视的地位赋予与语言示范有利于改变方言使用者的错误认知。电视具有广为人知的功能,电视方言节目将方言传播到方言使用区的角角落落,让方言使用者获知方言是一种合法与合理的社会存在,让方言使用者逐渐认知方言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从而激发使用方言的自信心和保护方言的意识。
电视方言节目通过构建方言的媒介空间,通过语言环境时刻地“涵化培养”着受众,使受众逐渐树立自觉保护和传承本地方言的意识。虽然意识的培养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电视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必将显现。
三、方言活态传承的背后是文化的延续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文化保存在语言中。正如 L.R.帕默尔所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还对思想感情产生种种影响等[7]。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象征與载体,因此电视方言节目是对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的认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电视的传播得到了确认,并影响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这正是电视方言节目最本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寅,王秒秒.也谈方言电视节目[J],当代电视,2006(6).
[2] 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 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序言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郭镇之.方言电视的本土追求——基于对昆明地区电视方言节目的调查解析 [J].现代传播,2009(6).
[4]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61.
[5] 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 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序言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3.
[6] 郭镇之.方言电视的本土追求——基于对昆明地区电视方言节目的调查解析[J].现代传播,2009(6).
[7] (英)L.R.帕默尔.吕叔湘校.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9.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