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对农电视频道节目设置及活动策划方略
2017-09-09王艳唐红萍
王艳+唐红萍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中,各级电视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方法和思路。渭南广播电视台依托《农家四季》这个十多年对农电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打造公共频道这一专业对农电视频道,节目设置和活动策划日趋完善成熟,为地方电视台对农频道的实战运作积累了经验,引发了思考。
关键词:地方台;对农节目;活动策划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117-02
对农电视频道在业界普遍认为高成本、低收益,而且只存在于部分中省市电视台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地方对农电视频道该如何定位立足,不断寻找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式,并能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确保社会和经济效益能够稳步提升,成为对农电视节目制作人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农家四季》作为渭南广播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2001年正式开播。从周播十分钟、二十分钟,到日播二十分钟,四十分钟,如今延伸十七年这一对农品牌的影响力,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已成为一个专业对农频道。开办有综合对农服务直播类栏目《农家四季》、农业技术讲解互动直播类栏目《农家大讲堂》、对农政策解读类栏目《三农前线》、乡村文化产业旅游活动化栏目《美丽乡村行》、优质品牌农资推介类栏目《农家超市》,对农节目日播自采量达一百多分钟。尤其近年来,公共频道策划举办的“渭南丰收季”“百姓春晚”“澄城樱桃节”等各类文化、产业活动,让频道影响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以下则以公共频道近年来的实践运作为例,从频道定位、栏目设置、活动策划三个方面,浅谈和解析地方对农电视频道的节目设置及活动策划方略。
一、依据当地实际设置具有专属气质的电视频道
目前中省市各级电视频道中,除了中省台各频道特色较为明显外,在地市级电视台中,各频道的节目都在相互共融、包涵的很多。时常因为一味地迎合现有的市场及观众环境而改变了频道、栏目设立的初衷,使频道栏目经常变得似是而非,万金油一般,什么节目在哪个频道都容得下、播得出。这样的做法短期内似乎得利,但长远却丧失了频道特色,因小而失大。面对如今纷繁海量的信息来源,各电视频道只有坚持相对的专业和特色,坚守相对固定的频道气质,才能将已经分层的电视观众紧密团结,以期维持较高的收视和份额。
渭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56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达350万。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有“粮仓棉库”之称,近几年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又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苹果之乡、酥梨之乡、花椒之乡、蔬菜之乡、枣乡、柿乡让渭南声名远扬[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集约化耕种导致职业农民身份的转换,农村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需要营造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外围环境,也为对农专业频道的设定奠定了基础。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的时间,《农家四季》栏目不断壮大分化,原先的板块成熟一个便分化组建一个栏目,节目定位也从农业节目转变为涉农节目,再发展到后来涵盖面更广的对农节目。2015年,台里明确方向,将公共频道打造成渭南广播电视台专业对农频道,充分体现和贯穿《农家四季》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二、明确功能细分栏目,注重特色化表达方式办栏目
频道设置要特色气质明显,频道各栏目的设置也同样要坚持按照功能细分的原则。频道操手一定要深入了解到观众需求,明确各栏目功能及主要担责,以此确立各类节目定位,节目设置弱化栏目与板块的概念,让观众充分感受频道专属表达内容和语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频道的综合影响力。
1.以功能性为目标,细致定位设计栏目
秉承“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对农频道全方位关注渭南“三农”发展,节目设置紧紧围绕宣传国家惠农政策、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先进致富理念、展现农村文化生活这几大功能全面展开,内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形式强调活动化表达,形态上则加大了直播方式。
关注中省市对农政策,并加以民生化口吻解读,日播15分钟的《三农前线》栏目便承担了此项功能。栏目设置的《对农资讯》《帮帮团》《乡村调查》让对农政策民生化解读,并通过记者的协调帮助,解决乡村中遇到的各类涉农政策类难题;渭南当地农业产业众多、农技服务需求量大,《农家四季》之《壮壮帮忙》板块线下带领专家田间地头送技术,《农家大讲堂》则在线上演播室直播互动为农户解疑答惑,再加之给老百姓提供农业气象服务的《农家气象站》板块,这三档节目每天共计60分钟,全年服务农户达2万余人,充分承担着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开展对农技术服务的功能;作为综合对农栏目的《农家四季》则由关注乡村人情冷暖、奇闻轶事的《村里人村里事》板块和关注乡村致富项目和致富能人的《财富故事》组成,致富信息的传递、创富理念的启迪,新鲜趣事的触动,综合对农服务栏目《农家四季》全方位承担着这样的功能;“周未农家乐 大家一起乐”周末播出的《农家乐》将舞台设在了田间地头,《乡村达人秀》《自乐班大赛》《广场舞大赛》《乡村春晚海选》等一系列全年不间断的乡村娱乐竞技活动,让渭南老百姓在忙碌的生产之余尽情地自娱自乐;优质农资推介運营类栏目《农家超市》,则通过技术服务分析,特色小剧表达,将各类优质农业物资及服务信息及时广泛地传递给当地农户。各对农栏目承担着各自相对独立又时常互补的对农服务功能,鲜明的节目定位也使对农频道的气质更为明显特色。
2.注重对农频道节目的特色表达方式
只有与观众建立充分的情感沟通,才能博得当地百姓的认可,让电视节目在观众共鸣中升温,才能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2]。“农民风格 农民语言”,这是电视人和观众的默契,公共频道无论哪档对农节目都气质鲜明、特色明显,虽然有些“土”,但说的“都是咱农民自己的话”。在实践运作中,频道也将对农语言表达作为衡量和评价节目的一项重要指标。endprint
“做好对农记者,首先得学会当农民”为了让记者充分体会农村生活,每年公共频道都会策划记者和农民的“结亲行动”,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让节目采编团队充分感知和真切体会农户的喜怒哀乐、所想所盼,为节目制作打足底气。同时,频道还在不断地发展“农民记者”队伍,并通过各乡村设立的“农家四季信息服务站”及时传递三农信息,让人感受到最真切的乡村声音。“每天干完活打开电视,看农家四季,这已经成了咱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渭南农民对公共频道的真切评价。
三、活动策划及节目运营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和提升专业策划水平
常态节目是基础,专业高水准的对农活动策划和实施则是提升频道综合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手段,对农频道的活动策划基本可以分为产业和文化两大类型。
产业类活动策划中,围绕渭南农时农事,针对合作企业特点,频道策划了单农业品系的“小麦高产王评比”“葡萄大王评比”“谁是冬枣王”等活动,及多产业多品系的“农技技能大比拼”“寻找最美果园”“渭南丰收季”等活动。活动短的三天、一个月,长的十个月、一年,通过别样的竞技方式,提升渭南农户的整体作务水平。在农闲时节,文化类活动则在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乡村自乐班大赛”“达人秀”“广场舞大赛”“乡村春晚海选”等活动既具备当地特色,又通过采编团队低姿态的融入策划实施,使媒体人和当地老百姓倍加亲近。
除了对农活动的常态策划外,对农频道还要不断提升和创新活动的策划方式方法,帮助当地进行特色农业产业推介。在2017年5月,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成功策划和实施了“澄城县第二届樱桃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活动策划从3月底起至5月底止,纵跨樱桃初花期、成熟期、销售期等关键时期。包含媒体采风、星级采摘园评定、樱桃节开幕式、名角戏曲演唱、樱桃品鉴大会、产业论坛、澄城小吃节等系列活动。力求文化活动带动、产业活动贯穿,努力探索和开拓澄城樱桃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推介造势,通过电视前期播发宣传片、制作樱桃产业调查节目、微信页面推广、播发游飞字幕方式,充分整合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传播平台资源,使本届樱桃节的声誉度和影响力力超往届。樱桃节的成功策划实施,是公共频道立足平台传播优势,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主导,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的一次有效尝试,也使公共频道更加坚信依托对农平台优势深耕细作的运行理念。
如今各类新闻传播介质发展之快令人咋舌!微博、微信、博客等这些新兴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内容之广,传播方式之新,让我们这些长期从事新闻传播的传统电视人钦佩之余,也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总结电视媒体接下来该走一条怎样的路?作为专业传媒人,必须具备过硬的新闻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强大的分析总结能力,并且能对各类媒体技术融会贯通,成为拥有“超级记者”技能的新闻策展人[3],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研究电视节目发展方向,把节目和活动做得有胸怀有温度,拿出真情,换取真心,不断提升长期征服观众的能力,才能让电视频道这一主流传播媒体长久持续,永葆活力。
參考文献:
[1] 渭南市农业局.渭南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文件汇编[G].2015,11.
[2] 李敏,谭天.融合中转型 从电视记者到新闻策展人[J].农业影视,2016,10.
[3] 高峰.如何做有温度的农业新闻节目[J].农业影视,2016.11.
[责任编辑:东方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