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2017-09-09王树运
王树运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建数学高效课堂?这是值得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指导者,自然要苦练内功.教师心中要有整个学段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前后章节的衔接与铺垫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主要体现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习题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精选例题,有计划、有层次、系统地开展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在达标检测环节,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同时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预习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认真地准备是不够的,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让每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预习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那些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到达各自的认知发展的前端水平;那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前进入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那些学生仍然弄不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则在课堂学习阶段,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交流达到完全的解决,使学生的认知达到各自最近发展区的后端水平.
四、给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预习后,学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会产生许多的疑点和不能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全班讲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以求他人的帮助和解答.要在全班进行讲解,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性加工.教师作为对话的参与者,则是根据教学重点、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以及学生忽略的薄弱点进行讲解,从而做到“精讲”.这样,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数学的练习大致可分为新课练习和复习练习两种.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是所有的学生时时有事干.上新课自然有学生板演的时候,几个学生板演,那其他学生干什么呢?上学期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堂习题本,不板演的时候就在本子上做题,下课时收起来,根据做题的多少和正确程度进行评价.新课的当堂训练题,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创建.复习课的习题要放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整体规划,进行题组设计与练习.题组设计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用来巩固阶段教学重要知识点的横向性的题组,也可以是以某种解题方法为线索贯穿其中的归纳性题组,还可以是以运用某种数学思想由浅入深的纵向性题组,等等.题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探索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解题之前深思、解题过程中巧思、解题之后反思的习惯,最终实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目标.
总之,创建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從而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