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该谈论什么?

2017-09-09高悦

延安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谈论延安

高悦

“延安”,只需双唇翕张,启齿少刻,便可轻唤而出的一个词。念将出来,顾名思义:延续安定,寄希望于无限的安定。

虽然那无限苍莽的群山和空自流去的大河,并没有因为这样美好而迫切的希冀,将文明的过渡以平缓的方式一以贯之,但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人文史,随着那响入云天的腰鼓阵和哀吟动地的求雨声,随着那高亢辽远的信天游和兵戈止息的血与汗,在络绎不绝的抗争与妥协里,让黄土地上的各类符号在前进的变化中接洽共鸣,探索规律。融合、分裂、筛减、增补、适应、打破……时至今日,亦无有停歇。庙堂、民间、风俗、地理,充满韧劲儿的陕北原始人格从历史的一端走来,像从一个点发散于天地空间中的无数条射线,构成一方水土这座容器的长、宽、高,储蓄起古老黄土之下那年轻而苍老的生命力。然后,立体。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時候,该谈论什么?从时间落地的那一刹,延安便从未走出过时间的轴线,或者说,从延安诞生的那一瞬,时间,便从未敢怠慢过延安。

谈论商王朝,谈论鬼方。武丁对河套以北劲敌的霸道征服,是他得以拥有“中兴之主”贤名的佐证之一。高宗确是好裔孙,承汤遗业,叫羊匕首、三銎刀、铃首剑、兽首短刀等兵器投降于青铜鼎、青铜壶、青铜簋等礼器,在商王朝“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百样福禄中,延安,正在一边流血,一边加速前进。

谈论战国时期,谈论吴起。将军武功卓著,尽夺河西之地,强魏扶楚,成就千载功名。奈何无辜佳人,或在香消玉殒的前夜,许还未知这羸弱之身即要沦为出将入相进阶之路上的垫脚石。我若无足轻重,为何许其一生?我若举足轻重,又为何痛下杀手?历史从来不曾偏颇时人功过,杀妻求将的骇闻和用兵神勇的威名并轨而行,传世至今,却扯不平人性。曹孟德言:“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评价或是客观,那么结局呢?牙璋上马绝尘,纛旗凌霄潮鸣,月下锋镝迫,戍鼓千里,江山旧了又新。将军操戈袭奔,银丝冲眉乱飐,谁怜美人泪,一帕鸳鸯巾,白骨包裹不尽。一代名将,终究被授以极刑落得车裂肢解的寥落下场。慨叹几回,问一句是风云际会的政治偶然,还是心性杂糅的循进必然?

终究啊,千百年过去,吴起犹存,不过却是以坐标的门头,伫立于延安西北之地。个体的存在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凝结,扩散,逐而演化为群体的繁衍生息,袅袅烟火,丰盛着无定河与北洛河的流经之处。再后来,后来者进行了另一场悲壮的流血革命,淬炼出属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其他精神意义。遒劲的雨雪席卷着漫天黄沙,铺陈在这片昊昊的厚土之上,一层,又一层;人间的颜色在悲欢离合中改了再改,一生,又一生。如今,这里的林木葳蕤碧茂,放眼而观一绿千里,可邈邈远山之上的那枚残阳,却总是涂染着一抹鲜艳的血红,多少个春秋冬夏去了,还如当年,和另一个当年一般,醒目夺人。

谈论北宋时期,谈论出镇延州的范仲淹,怎能不钦佩焚膏继晷,断齑画粥的贫苦力学?怎能不叹服“腹中有数万甲兵”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的英雄气概?怎能不伤怀“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征人乡思?怎能不感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之心?西北边陲,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延州府学,诲人不倦的治学与教育惠泽后世。嘉岭山上筑起的“望寇台”和重新修缮的唐古塔都是尊严,摩崖巨书的笔锋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延安子民的心间。终其一生操劳家国,希文先生,倦了吧!清凉山下,范公祠中,望延亭外,延州难以数计的神思追慕,尚飨!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在谈论什么?也许是以上这些,可远远不止于此。黄河岸边,大山之巅,多少双以心为眸的瞳孔中沸反盈天,听文明的回声浩荡而至,感历史的温度递嬗深浅。光景的切片,众人的记忆,翻搅几回,便能立刻寻觅到那真切存在过的吉光片羽。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谈论华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这割不断的民族血脉,牵引着多少赤子之心对来处的惦念。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壮硕的民族之根在脚下的泥土中已经扎下好多个世纪,它们奋力发散,又相互缠绕,让多元化的民俗风情建筑其上。看那旁逸斜出的枝桠终于长成蔽日伞盖,问一枚翠滴吧,那凝聚在陕之北域的万丈豪情,又有何独特之处?

祈福禳灾的秧歌跳起来,刚劲粗犷震天撼地的延安五鼓敲起来,带有宗教祭祀意味的九曲转起来,戎狄崇武尚勇的彪悍气质传承下来……或也正是继承了这游牧民族娴于弓马骑射的精神源头,回望屡屡爆发的农民起义——郝温、盖吴高举的反魏大旗,让当时王朝“狼狈东西”的威猛抗争似还历历在目;延州稽胡不是因隋炀帝暴虐无道又怎会数万聚众英勇奋战?李自成领导陕北子弟推翻明王朝的呼声犹在耳畔;谢子长、刘志丹领导延安民众创建红色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提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的骄傲还萦绕在心头。

拉开羁旅万仞的峥嵘过去,揭开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追溯到“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的羸弱清朝,厌恨统治者遗失守土之责而卖国求荣;愤懑袁贼盗不知耻,倒行逆施以致国将不国;心惊江山危在旦夕,华夏天变千钧一发。好不容易“三民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拨云开雾揽大厦于将倾,或许是民族行疆于此,冥冥间注定要百遭罹难而后成仁吧,倭寇之患,一御八载。

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迫在眉睫的反击,驱除鞑虏的信念,镰刀斧头共人民守土不渝的拳拳之心猛烈撞碰。至于1935年10月,金鸣之声訇震陕天北处,延安之城,厚积薄发而迎来一股新生的伟大力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宝塔山的峰顶到杨家岭的窑洞,从枣园的《关于重庆谈判》到凤凰山麓的《论持久战》,从清凉山的新华广播电台到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内建设根据地,对外打赢持久战。仁义之师沙场血泪烈烈,尽染旌旗艳艳;听党指挥国之上下团结,八年驱倭缴械。奈何奈何,内战涂炭又三年。战火横飞的延安城,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驱前赴后继,烽火连天的斗争岁月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硬是以其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创出一个崭新的中国。endprint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延安,从那时起,便把一颗红色的火种深深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那十三个艰苦卓绝春秋啊,延安和全国人民一道共抵内忧外患,同赴疮痍国难。滚滚硝烟里,百丈黄尘中,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得以淬炼。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乃至未来,都已成为砥砺每位后来者奋进之心的根脉源泉。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谈到这里,总会无比自豪。这是延安绕不开的十三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十三年绕不开的延安。

如今,延安精神的内涵价值在当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自我内调得更加充实与饱满。而在1969年1月,那28000多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插队落户之后,一个叫作“梁家河”的小村庄为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更增添了一份不同凡响的伟大意义。不忘初心,记得吗?

历史的风久吹不散,好多故事代远年湮,好多辉煌与没落的时光消散殆尽。可一些举手投足的习惯,就在这野马尘埃中顽强地坚守下来。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要谈论的太多。我已经谈论了如此之多,却难及他恒河沙数的灿烂星辰中最为边缘的那一束微弱之光。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谈他生命遗传式的文化递解,谈他传统的图腾崇拜牵连着远古的神话史诗,谈他在自强不息的奋进哲学里无意识的继承,从而形成充满灵性与张力的艺术。

作为黄土高原的子民,回顾封建统治、信息闭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民歌是如何在时代中重塑人类的媒介语言和知识结构。从最初距今3000年的稗官收集街谈巷闻,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慷慨激昂的劳动号子,再到后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孵化出的新音乐模式……艺术,从贫瘠的方寸之隅走向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声音,成为一种精神产品也从沟壑梁峁间喊到了中国内外。《赶牲灵》《兰花花》《五哥放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且去听听,那耳畔与嗓音商榷好的胸腔共鸣是多么的充满默契。喉咙里的旋律起伏,是一座城市的脚印化为她子民按图索骥的线索,是一鼎一镬里难离难弃的相濡以沫,是与晴空和雨水一起升腾下沉的无奈顺从,是那把生锈了的老?头狠狠抡向黄土地的硕荡能量。这能量,灌溉着窗外更迭相交的四个时令,尺度间的爆发似在炎炎烈日下,逢倾盆大雨如浇如注,后又生出汪洋,五光十色,涌盖万里。又或者是邀来了壶口的瀑布罢,源头明朗而倾斜千里,一时寻不着去处,却始终能看见来处。

陕北的信天游,在与黄河高山相依为命的千年之中,面对奔流不息的时代进程,从来没有放弃过去探索一次次无限升华的可能性。那些关于民歌的音乐创作,也正在以众己之力,结合时间行径于道的各类当下性反馈,徐图缓之,循序而进,将古典与现代为我所用,进行着一场艺术的公车上书,从而真正达到地域艺术维新变法的理想愿望。

羊肚子手巾已经从小川浅乡里遐征至德、法、瑞等国际艺术节,那把饱经沧桑的三弦亦已从充满老茧的双手中迢递于日、港、新等世界交响乐。彳亍于陕域骄阳千年记忆以及现代化转型浪潮之间的耀眼欲盲的身影,是陕北民歌,扮演了那极具代表性的明珠角色。这样迅猛的冲击力,在谈论延安的时候,怎能叫人不去谈论?

纵横内外的相交和复杂曲折的融合一去经年,人类及其流传至今的创造变成复活时代记忆最完整的载体。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不能不去谈论供我们繁衍生息的栖息之处。“上古穴居而野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确是世界建筑学界对中国窑洞的赞誉,而黄土高原的窑洞无疑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独具特色的陕北民居,这“凝固的音乐”在它发吐第一个音节时其实是充满了难言之隐啊。窑居者缺衣少食的窘境让生存的需要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缘崖面掘进而成洞,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民国即有解嘲对联云:“分明是钱短木料贵,还落个冬暖夏天凉”,而今听来,不免慨叹。可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困顿必然要放置于历史节点来客观审视,彼时的“顺天应地”,在时光的流转迁改中终究受到人们的青睐,坚固和耐用是老百姓们最为宠溺此类居所的原因之一。还记得那句民间的赞许吗?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据说窑洞的长寿可久于千年的古槐。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子民们通过智慧的改造使其成为防震、防火、防空的“减灾建筑”。清乾隆本《延长县志》中就说:“凡窑必筑炕,饮食卧起俱焉,不唯陶复陶穴,由留古风,而冬暖夏凉,不虞火灾,亦胜算也。”

有意思的是,通过此舍宅而衍生出来的“暖窑”这一民俗,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庆贺方式。乡亲们谁箍了孔新窑,到后来变为哪家有乔迁之喜,邻里亲朋定是要携童带侣,备上礼品前来和主人热闹一番的。主人自然得“呼儿将出换美酒”,烹煮佳肴吃食,与来客们红红火火耍闹一番,这窑便算是暖了。如此一来,即可保阖家安宁,人丁兴旺。从古时候称为“入烟”、“清宅”到此后的“添家”,“暖窑”成了民间祛灾纳福、以祷喜乐的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家乡人而言,黄土高原的昨天,在延安人成长过程中必然是一种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生存背景,而窑洞则化为了这部童年回忆录的光辉底色。我们所爱恋过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无论以何种方式,小麦也好,玉米也罢,高粱莘莘,狗尾巴草舞的正欢;鱼虾也好,牛羊也罢,祭祀拜祖,人口迁徙的早与晚……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我们的容身之处。那是种族接续的重要进步,那是我们幸运的天生。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是想要更多的人能够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土地慷慨奉献的情怀,人文渊薮舒展的筋骨,守器承祧肩负的社稷,让延安表象迥异的节奏,或主动,或被动,却始终生动地配合着生活的律动。这沟壑梁峁中孕育孵化出的相似的精神映射,让跳动的脉搏彼此兀立而不会孤独,参差各存而并著一书。

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天道变化,人道自强;天道有常,人道有本。大自然以它的智慧创造出生机勃勃的秩序性整体,把人类放在诸多安定好的规范原因里去开天画图,告诫并启发:脚踏实地,崎岖便一马平川,让山里的梦想拔地,声势破茧,让沟壑里的满身明亮,去冲撞长驱直入的年代。

我们在谈论延安的时候,从来未敢忘本,却也不必刻意内敛隐藏那火热的赤诚。在生命嘉宾的席位上,是黄土地将我们联结成为久伴。文明圆桌的半径,是方言、风俗、艺术等相同秉性求同后的最大公约数。陕北儿女的生活图景,篆刻出一帖又一帖死亡、重生和死而复生……而每一站,你都在,或者终于有一站起,从此你在。砂纸和刻刀是白昼与夜,打磨出互为凹凸的光荣,一种文化,然后烙印成文。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几多更改的地形骨架,始终赡养着黄土地上勤耕的身影。千载的故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疆土褪去了沧海,生灵减员又添新,而每次唤一声“延安!”都倍觉珍贵!endprint

猜你喜欢

谈论延安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到延安去
1940年代 奔向延安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当我们在谈论“数字新闻”及其研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谈论
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