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阳县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原因及综防对策

2017-09-09苏小平王炎郭仿生王鸿宝吕渊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6期

苏小平 王炎 郭仿生 王鸿宝 吕渊

摘 要 概述邵阳县2012—2017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现状,分析了近6年来连年重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防对策,以期应用于防控指导和实践。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发生现状;重发原因;综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8.008

邵阳县地处湘中偏西南,衡邵盆地边缘,是湖南省产油大县,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4万hm2以上,年产量达28 000 t以上。油菜菌核病是邵阳县油菜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第一大病害,常年发生面积1.1万hm2以上,近年来多为偏重至大发生,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0%~20%,大发生年份损失40%以上。笔者通过分析2012—2017年来的发生现状,总结出邵阳县油菜菌核病近年频繁重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以指导邵阳县的菌核病防控实践。

1 邵阳县油菜菌核病重发现状

1.1 发生程度及损失情况

邵阳县油菜菌核病历年以中等至偏重发生为主,2012年以前一般每隔三四年就会有一年大发生,2012年以来,邵阳县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生,其中2013、2016、2017年大发生,2012、2014、2015年偏重发生,6年发生总面积4.83万hm2,损失菜籽5 830 t,损失产值0.449亿元。其中大发生的3年共发生面积2.87万hm2,绝收面积0.26万hm2,实际损失菜籽4 570 t,损失产值0.352亿元,具体发生损失情况见表1。笔者于2015—2017连续三年5月5—8日定案抽样调查3个乡镇150丘田,2015、2016、2017年平均茎病株率依次为25.6%、47.8%、68.3%,其中平均茎病株率20%以下三年依次占比为41.3%、14.3%、5.6%;20%~50%三年依次占比为39.5%、32.6%、24.2%;50%以上的严重丘三年依次占比19.2%、53.1%、70.2%。

1.2 发生消长规律

邵阳县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油菜开花时间密切相关。开花前,田间叶病株极少见,始花期后叶病株率开始增加,至盛花期茎枝逐渐见病,终花期至荚果期,茎枝发病进入快速流行期,收获前趋于稳定,若遇连阴雨天气,则损失明显加重。邵阳县油菜始花期一般为2月中旬末至3月上旬,盛花期一般为3月上旬至3月底,而子囊盘萌发盛期一般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前期,与花期吻合时间长达25 d左右。叶发病始见期一般为2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发病早的年份上年12月初始见。叶发病盛期一般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高峰期一般为3月下旬。茎枝发病始见期一般为3月中旬,发病盛期为4月上中旬,4月下旬至收获期达到显症高峰。一般叶病株率21.6%~93.4%、茎病株率13.7%~71.9%、病田率21.6%~95.7%,大發生年叶病株率、茎病株率、病田率均高达100%。

2 重发原因

2.1 充足有效的菌源

邵阳县的农民习惯于连作种植,导致油菜连作地块土壤中菌核累积量和成活率大增,连作油菜地平均发病率比轮作油菜地高1.5倍以上[1]。另外,当前农村普遍缺乏劳力,农民对油菜收割后的残桩、残秆、果壳大多采取就地焚烧后作为肥料还田,而茎秆中的菌核也全部遗落在田间成为来年丰富的菌源。因此大量的菌核连年累积,是邵阳县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的根本条件。

2.2 主推品种抗(耐)病性较差

近年来,邵阳县大面积种植的多为华湘油15、丰油10号、湘杂油4号、盛杂油10号、沣油792等杂交品种,其中高抗或免疫的种类极少,而邵阳县油菜开花期常遇连阴雨高湿天气,易引起病害流行加重。

2.3 3—4月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

油菜花期、结荚期降雨偏多是造成油菜菌核病重发的主要原因[2]。其中盛花期的雨日雨量,尤其是3月和4月的雨日雨量,直接决定了当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3]。邵阳县油菜盛花期一般在出现3月上旬至3月底,持续30 d左右,此期间邵阳县常年雨水多,气温适宜,利于病原菌浸染。4月至5月上旬油菜荚果至成熟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有利于菌核病菌的传播、扩散和蔓延。如大发生的2013年3—4月雨日虽不多,但3月雨量达高175.6 mm,4月雨量高达157.2 mm;而大发生的2017年,虽然3—4月雨量不多,但雨日高达24 d,其中中雨10 d,开花期遇强降水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同样大发生的2016年,3月雨日雨量中等,但4月雨日增至22 d,其中中雨7 d,且雨量是2015年的2倍,为226.5 mm,阴雨连绵天气为油菜茎枝发病提供了最适宜的气候条件。2012—2017年3、4月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及发病程度见表2。

2.4 田间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致使田间管理粗放,多数丘块栽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三沟”不畅、杂草严重,不注意平衡施肥,特别是后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植株过分荫蔽、抗逆性差,加重病害发生。

2.5 防治因素

一是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由于近年来油菜籽价格下滑,人工成本增加,惜本和侥幸心理造成大部分农民往往疏于防治或不防不治,菌核病处置率40%左右。二是农民自身对菌核病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三是防治时间、次数掌握不准、防治药剂不对口致使防效差。四是缺乏合适的施药器械,花期施药难度大。因油菜花期植株比人高且茎叶茂密郁闭,常规器械施药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且防治效果差,易造成中毒事件发生。

3 综防对策

3.1 行政推动措施

3.1.1 准确预测预报

县农业局植保站组织精干力量,抓住油菜花期,以稻-油连作田为重点,认真开展大面积调查,并结合气象预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大面积防治,做到精准测报,提高防治效果。endprint

3.1.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针对农民对油菜菌核病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现状,县植保站通过电视、报纸、短信、微信、黑板报、宣传画、村村通、开现场会、办培训班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各乡镇政府、统防组织及农户对油菜菌核病的重视度。

3.1.3 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油菜病虫统防统治

高效植保机械缺乏和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是制约当前邵阳縣油菜病虫防治效果的瓶颈。因此,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油菜病虫统防统治刻不容缓。当前湖南省经试验示范表现良好的高效植保机械有低空遥控飞机和远程喷枪喷雾机。2017年,邵阳县已有2家专业组织在油菜上试点承包了133 hm2,统一用湖南博航有限公司的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具有省时、省力、高效、均匀、安全和利用率高等优势,其效率比人工高出约20倍。据调查,示范区平均每667 m2增产25 kg,增产效果显著。

3.2 配套技术措施

3.2.1 选用抗(耐)病品种

重发区域建议推广种植湘杂油4号、湘杂油6号、华油杂系列、秦油7号、油研9号、10号等菌核病抗(耐)性相对较好的品种,这是防止菌核病连年重发的一项根本措施。

3.2.2 消灭菌源

一是合理轮作,做到苗床地、大田地都不重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与禾本科作物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最好,水田采取油-中稻、旱地采取油菜-玉米等栽培模式。对连作2年以上的地块,要换种绿肥、非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中的有效菌核量,降低来年发病率。二是对油菜收割后的残桩残秆和果壳就地焚烧后把灰土带出田外深埋20 cm或收获后及时深翻,通过抑制子囊盘出土来减轻下年发病。如做堆肥,需经高温发酵后才能施用。三是盛花至终花期及时摘除中下部老、黄、病叶,带出田外销毁或集中堆沤,以减轻发病。

3.2.3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要合理密植。每667 m2栽1万~1.2万蔸,宽窄行栽植,防止过密荫蔽。二是科学平衡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避免薹花期过施氮肥,防止贪青倒伏。三是蕾薹期子囊盘萌发盛期及时浅中耕两三次,以破坏子囊盘,切断传播途经。四是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畅通、雨停沟干,降低田间湿度。

3.2.4 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常发重发区普治,轻发区当叶病株率达8%~10%或茎病株率达1%时用药。

防治适期及次数:一般至中等发生年份,在盛花期(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以上或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用药防治一次;偏重至大发生年份,在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和盛花期各用药一次,感病品种田、重发丘块需在第二次药后7~10 d酌情补治。

防治药剂:选择高效低毒内吸性强的对口药剂交替轮换用药,每667 m2用25%咪鲜胺乳油750~1 500 mL/hm2

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40~720 mL/hm2或43%戊唑醇悬浮剂750~1 200 mL/hm2或40%菌核净2 250 mL/hm2或80%多菌灵超微粉1 500 mL/hm2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900 kg/hm2,机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重点喷植株中下部。

参考文献

[1]庞超,赵卫,谢永红.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37,142.

[2]盛明亮,朱红军,左言凯,等.2014年铜陵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44-146.

[3]张莉,吴婧莲,吴涛,等.荆州市近年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15(4):38-40.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