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则传统文化类热点新闻素材的多维解读

2017-09-09王淦生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雅诗词民族

王淦生

让“春节时间”刻入世界表盘

刚刚过去的鸡年新春佳节,不仅搅动着中国人心头那股浓浓的亲情与乡愁,也带动世界上许多国家进入中国的“春节时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欢乐春节”盛装巡游活动把秧歌、武术等中国节目搬上了街头;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鸡年主题展览为参观者奉上了精美藏品和京剧表演;在泰国曼谷,诗琳通公主发布自己亲手绘制的红色吉祥鸡和富贵牡丹图,并用泰语写上“中国新年快乐”……如今农历新年不再只是中国的节日,更成为世界范圍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福”贴遍世界,“中国红”映照全球,中国文化正健步走向世界。

【多维解读】

一、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就像许许多多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热衷上了过中国春节。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往往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寄寓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情感和愿望,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按理说这类节日应当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难以得到世界各个民族的“普遍接受”。可事实并非如此,那些越是民族特色鲜明的东西,偏偏越容易引起其他民族的关注,甚至被别的民族所接纳。就像圣诞节、春节、情人节等节日已有发展成全球性节日的趋势。其实,“是民族的,亦是世界的”更表现在艺术上,看看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银幕上、荧屏上的五彩缤纷的艺术形式,谁敢说都是本民族原创的东西?

二、当你国力渐强,自会赢得欣赏。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对春节的接受,不能不说其中多多少少包含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欣赏。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一穷二白”“东方睡狮”发展到今天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在经济、文化、科技诸方面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自然会引来“外人”歆羡的目光。在如此背景下,我们的文化必然会赢得世界的关注和欣赏,就像“圣诞节”的流行与西方世界强大的实力密切相关一样。落后就要挨打,同样,当你国力渐强,自会赢得欣赏!相信,随着中国各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节日、中华文化定会一天天走出国门,与世界人民共享!

三、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你我呵护。有句话叫“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就在为外国人参与春节欢庆活动而欣喜、自豪的同时,也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这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变淡,可以理解成春节的“游戏设计”急需升级。有人这样归纳春节内容:“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有人无奈戏言:“过年回家就像是缴一次‘亲情税,还一些‘亲情债。”当原本简单明快的“游戏方式”渐行渐远,当那些“游戏设计”中的仪式意味渐渐褪色,难免会感受到年味的消解、文化的断层。原本有着浓郁文化色彩的节日被剥夺了文化内涵,这样的节日能走多远?

【适用话题】

民族性与世界性,软硬实力的辩证关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呵护……

【实例运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年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背后蕴藏着独特的价值诉求。春节所以能吸引不同国家的不同群体,就在于这一价值引起的广泛共鸣。在国外,许多人对春联感兴趣,但更中意“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美好愿景;许多人爱吃饺子,但更青睐薄皮大馅所寄寓的浓浓亲情。和谐、团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文化对幸福美满的想象正成为许多外国人新的精神追求。(彭飞《以优质文化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丁酉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收视率一路走高。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充斥屏幕的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令人欣慰,促人深思。

【多维解读】

一、曲高未必和寡,文化亦靠激发。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和上品,是举世公认的高雅文学。然而,这样的高雅之作,在中国民间却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根基。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收视率一路走高便足以证明这一点。在不少人的眼中,“草根阶层”难与“文化”二字结缘,更难与“高雅”一词沾边。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文化水准和文化素养都会有前所未有的提升,欣赏高雅文学、高雅艺术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曲高未必和寡,即便我们无法让“高雅文学”完全成为“平民文学”,但各家媒体仍有引领和提升广大受众的欣赏品位和欣赏水平的义务,《中国诗词大会》可以说带了一个好头。

二、挖掘文化富矿,造福千秋万代。中国有着傲视全球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古代诗词,堪称世界一绝。但是,看遍我们各种各样的媒体,再看看我们媒体上“走红”的那些节目和栏目,我们真的很难将它们与“诗的国度”挂上钩。俗不可耐的歌舞、真人秀、宫廷剧、相声小品……扑面而来,我们很难找到一方高雅文学或高雅艺术的桃花源。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让人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所以必须有《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或栏目,开发我们的文化富矿,让我们祖祖辈辈辛勤积累的经典文化陶冶和滋养后世子孙。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必定是肤浅的民族,而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却不知道珍惜和开掘的民族则更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愚昧的民族,切记!

三、读诗使人灵秀,劝君内外兼修。在今天这个看重“颜值”的时代,我们似乎应当同样注重自己内在素养的修炼。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即便容颜■丽,但语言粗俗,行动猥琐,恐怕也难以获得俊秀之誉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是没有内在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而读书正是一种提升自己内在美的最重要的方式。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看看,培根为我们提升内在素养开出了一帖多么精当的药方!而拥有着传统文化宝库的国人正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滋养我们的心灵和容颜!

【适用话题】

曲高未必和寡;拒绝庸俗,心向高雅;阅读滋养心灵,文学培养气质;媒体的文化引领……

【实例运用】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又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文化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文化的积淀,让古代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自信从容地前行。(李斌《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雅诗词民族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MINORITY REPORT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