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赏析

2017-09-08冉显礼王樟云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冉显礼+王樟云

【摘 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代文人王禹偁贬官黄州时期的作品。文章从王禹偁贬官生涯谈起,指出了该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环境,全面分析了全文,并总结出这篇文章体现的主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贬官文学;王禹偁;《竹楼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代政治家王禹偁的成名之作。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一生为革除弊政而不屈不挠地斗争,多次遭到贬谪。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禹偁中了进士,后来官至翰林学士。王禹偁生性耿直,不畏权贵,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王禹偁第一次被贬是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任知制诰并判大理寺时,因替徐铉雪诬得罪皇帝,贬商州团练副使。公元997年,剛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这样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官生涯。第二次被贬是至道元年(995上),任翰林学士学,在太祖皇后宋氏丧礼一事上,直言无忌,又触怒最高当权者,贬滁州知州。(滁州谢上表)称:“粗有操守,素非轻易,心常知于止足,性每疾于回邪。位非其人,诱之以利而不往;事匪合道,逼之以死而不随。”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写于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时期。北宋初年的诗歌大多是轻佻浮华,缺乏人民性,王禹偁极力要挽回这种风气。他提倡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在北宋三位师法白居易的名诗人里(其他两人是苏轼和张耒)他是最早的,也是受影响最深的。他对杜甫的评论也很值得注意。以前推崇杜甫的人都说他能够“集大成”,综合了过去作家的各种长处,例如元稹“故工部员外郎社君墓系铭”说:“小大之有所总萃”,“尽得古今之体势”;王禹偁注重杜甫“推陈出新”这一点,在“日长简仲咸”那首诗里,用了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子美集开诗世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作者用谪居的乐趣,作为对屡遭贬谪的一种“反抗”,抒发了作者内心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文章以竹楼为中心,对竹楼内外景色展开描写,勾画出了一个幽静清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抒发了屡遭贬谪的愤慨。文章表现的情绪比较消极,但在艺术上却很有特色。文章先从建造竹楼写起,后以希望竹楼不朽作结,中间着重写竹楼的清雅情趣:楼内声音悦耳,楼外景色宜人,所闻所见,寄意深远,极有诗情。语言浅近清新,质朴流畅,且多用排比,声韵和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作文主张。

文章一开始就从黄冈多竹、竹之可用、破竹建屋入手,为什么要把小竹楼造在这里,作者只说了两点,即这是块荒地,并且与月波楼相通,但从后文看,实际上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居高临下,视野广阔,足以阅尽黄州的山光水色。其二是客观环境的破残和荒凉,恰恰适应了作者惆怅和落寞的思想感情,这两点作者没有明说,但细读后文,就能体会出来。关于风光,作者用“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作了集中概括,特别地强调了清幽寂静和辽阔广远的意境。大凡处于逆境且身临荒僻所在的人,见到特别符合心境的景象,思绪是复杂而纷乱的,如果把千姿百态的景物舜口千头万绪的思想逐一加以描写,就不免流于平庸琐碎。相反,乍露犹藏,却往往可以收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所以作者紧接着就用“不可具状”一语打住。

接下来,作者描写在竹楼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夏天听雨,冬天聆雪,于寻常处感受竹楼的美妙,仿佛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正因为竹楼带来的悠闲自在,作者才有了弹琴、下棋、吟诗、宴欢的各种乐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作者描写的主要是各种声音,不仅有力地烘托了小竹楼的独有的风景和情致,而且反衬了前面总说的"幽阒辽复"的感受。不管是轰鸣的雨声,还是雪花飘落的细音,都衬托出小竹楼的清幽寂静和天地广远。

作者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清幽寂静的境界呢?这是因为,他对坎坷曲折的仕途感到疲倦,对污浊喧闹的官场感到无奈,试图在旷远寂静的环境里解除自身的烦恼。这里,表面上王禹僻是写在政治挫折面前的淡漠态度,实际上是写他守正不阿的傲岸性格。他并不因为贬职而自怨自艾,也不因此而随波逐流。因此,作者笔下的独具风韵的小竹楼,实际上已成了“屈身”而“不屈道”的贬官的象征,而充满声色玩好的豪华楼观则又成了居高位、甘堕落的权佞的代称。两相比较,作者的取舍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文章的艺术特色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托物言志。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竹楼中所见、所闻、所感,为后半部分的抒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全文紧扣竹楼来写,由竹楼“价廉而工省”,又宜于居住,写到竹瓦的寿命仅有十年,但自己累遭贬官,“奔走不暇”,“岂惧竹楼之易朽”。通过写竹楼,表明了自己身可屈而道不可屈、向往不朽的人生境界的崇高心志。

第二,运用对比、排比的手法。文中以廉价简陋、朴实无华的小竹楼与齐云、落星、井干、丽谯等华丽高楼对比,以“贮妓女、藏歌舞”的享乐腐化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骚人之事”对比,抒写了作者方正高洁、不图富贵的品格和宽广博大、光明磊落的襟抱。竹楼之“易朽”和作者人格之“不朽”的对比,隐含在文章末幅,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个“宜”字,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主人生活在竹楼中的无限情趣,显示其人格的雅洁崇高。

正因如此,王安石曾评价“《竹楼记》胜欧阳修《醉翁亭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