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解之等线段的证明

2017-09-08胡宇王宗海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

胡宇+王宗海

【摘 要】等线段的证明在平面几何学中非常常见,也是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基础.本文通过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两个大方向,分析等线段证明的技巧和方法,挖掘“形”和“数”两个方面数据,在复杂的现象中找到简单的规律,从而将问题简化,得出结论。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几何关系;代数关系

弄清数学概念、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是解决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前提[1]。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关系的数学分支,而平面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几何学的基础.本文对平面几何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证法,总结平面几何问题的解题方法,将这些方法抽象与概括,从而得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向。

一、问题

如图1,在的两条边和上向外作正方形和,则边上的高线平分线段[2]。

二、各类证法

证法一:如图2所示.欲证AD平分FH,即证:FM=MH,由于图1中看不出以FM和MH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所以我们从F,

∠QAH+∠HAC+∠CAD=180°H向AD作垂线FP、HQ。

∵在Rt△AQH和Rt△CDA中有AH=AC,∵且∠QHA+QAH=∠HAC=90°,∴∠QAH=∠DCA,∴△AQH≌△CDA,故HQ=AD;同理可得△APF≌△BDA,故FP=AD,∴HQ=FP,又∵∠FMP=∠HMQ,∴Rt△MQH≌Rt△MPF,故FM=MH 证毕

上述证明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思想,但其不能直接使用,所以这里是将欲证线段构造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这样便可以联想到用全等三角形证明. 在探求这两个三角形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利用转化的方法找到其对应关系。

证法二:欲证AD平分FH,我们可以通过FA、AH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AHQF,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如图3.故欲证AD平分FH,只需证QA和MD重合,所以,仅需证明D、A、Q三点共线即可。

∵QH=BA∠BAC=∠QHAHA=AC,∴△AHQ≌△CAB ,即∠QAH=∠BCA.又∵∠DAC+∠BCA=90°,∴∠DAC+∠QAH+∠HAC=180°,即D、A、Q在一条直线上,故DA的延长线平分FH. 证毕

证法2主要考虑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边互相平分,为了使对角线刚好是垂线AD,就要证明这两条直线是重合的.用到了三点共线和全等三角形等知识,比证法1要简洁一点.

证法三:如图4所示,以FH为边,延长HA使AP=HA构造△HFP.

∵∠BAC+∠FAH=180°,又∠PAF+∠FAH=180°,

∴∠PAF=∠BAC,∴FA=BAAP=AC∠PAF=∠BAC,

∴△FPA≌△BAC.即∠FPA=∠BCA,

又∵∠BCA+∠CAD=90°,∠MAH+∠CAD=90°,

∴∠BCA=∠MAH.

∴∠FPA=∠MAH,故FP//MA.又∵A为HP的中点,∴M为FH的中点. 证毕

这一证法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和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而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有相似的特性,所以本题也可以构造梯形进行证明.以上几种方法主要从“形”的角度进行思考,下面就“数”的方向给出两种证明方法[3]。

证法四:如图5所示,欲证AD平分线段FH,只需转化为证■=1。

设AB=?琢,AC=b,∵■=■,■=■,∠FMA+∠HMA=180°,

∴■=■由題意∠1=∠3,∠2=∠4,故■=■=■=■=1,∴FM=HM 证毕

证法四应用边比定理:若D是△ABC的BC边上任一点,则■=■.运用比例式和转化的思想,将所要求的线段最终化归为一个图形中的元素,达到证明的目的。

证法五:如图6.以BC为X轴,AD为Y轴作直角坐标系,只需证得FH的中点在Y轴上即可。

设AB=?琢,AC=b,∠ABC=?琢,∠ACB=?茁,则F点坐标为:(-?琢sin?琢,?琢sin?琢+?琢cos?琢),H点坐标为:(bsin?茁,bsin?茁+bcos?茁),所以FH的中点坐标为:[■(bsin?茁-?琢sin?琢),■(?琢sin?琢+bsin?茁+?琢cos?琢+bcos?茁)],又因为?琢sin?琢=bsin?茁,所以FH的中点坐标为[0,■(?琢sin?琢+bsin?茁+?琢cos?琢+bcos?茁)],即FH的中点在Y轴上,所以FH被AD平分. 证毕

证法五主要运用了线段中点的坐标特性,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也是运用数表现形的典范。

三、总结

总之,熟悉常见辅助线的构造,掌握所需的定理、公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温故而知新,为认识其他问题提供方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时,可以分别从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两个方向思考,数形结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桂保.认识问题的本质,探究简捷的方法[J].基础教学,2015,8(31):265-266

[2]朱德祥,朱维宗.初等几何研究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23

[3]李培.由数表形、以形验数是数形结合法本质[J].关注数理化研究,2009,32:5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面几何证明
获奖证明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判断和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一道IMO题的推广与证明
AutoCAD的工程计算方法应用研究
向量方法与初等方法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