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素材运用解析
2017-09-08钱林波
钱林波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读】
“有字之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无字之书”是丰富的生活和实践体验,而锤炼意志、烛照灵魂、开启梦想的“心灵之书”尤为重要。写作时应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和社会生活来写。读“有字之书”,可以回顾所学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指出通过多读经典这一途径获得教益;读“无字之书”,可议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意义;读“心灵之书”,可以阐述培养自知自省能力的途径方法。
知识是“有字之书”,处事是“无字之书”,思想是“心灵之书”。在读书本知识、社会法则之后,还要切记经常反复去阅读“自己”,要把三本书放在一起读,因为这三本书本是不可分割的。比如今年大热的“朗读者”节目就是把朗读者的自身社会生活经历(无字之书)融入到他所阅读的文字(有字之书)中,从而在读者、朗读者、作者之间唤起对自我人生的某种反省与考量(心灵之书)。
如果生活体验平乏,课内外阅读素材也可临场救急,可以适当呈现自己的阅读体会,比如联系沈从文《我读一本大书也读一本小书》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人生体会和心灵成长。
【素材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了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我们细读其中几段: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厂、交易所和游乐场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適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
这里黑塞肯定了生活和实践,也强调了阅读的价值,尤其是经典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但他更关注在经典阅读中“我”的存在——“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我们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深入理解这类文质兼美的课文,有所积累,在考场上能结合命题仔细思考,就不至于文思枯索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