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活着,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他人的目光?

2017-09-08谭洪岗倪丽彬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盲从剖析事例

谭洪岗++倪丽彬

读到过这样一种感叹:如果世人都眼盲,我决不会去追求华丽的衣裳、豪华的居室、铺张的排场……是啊,原本人生苦短,竟还要处处跟人比较、争一日之短长。可是,难道为了世人没有眼盲,就只能让自己心盲吗? (引用某人的“一种感叹”开篇,以“心盲”对“眼盲”,引发读者的思考。)

竞相攀比,除了虚荣之外,还有些别的原因吧?是觉得比不过别人有伤自己的面子?是认定伤了面子就等于损伤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是看到大家都如此虽不情愿也只能从众?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于是相信多数人做的就是对的? (剖析“攀比”行为背后的种种原因,由表及里,思路纵向展开。)

敢说“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人毕竟是少数;内心若没有清醒明确的意识,便每每要借外界的看法来为自己定向定位。他人的目光,对无主见的人真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的确不只是虚荣、在人前争面子,也会有对习惯势力的屈从——如果他人都这样做,自己非要跟人不一样,看起来太难了;也还会有无意识的盲从——若从小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又怎会怀疑这样做是否正确呢?如果从小就被灌输“好好念书,上一所好大学,读一个热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认定了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又怎能轻易分清那是否適合自己? (这两段是纵向思路的纵深展开,作者从“借助外界的看法来为自己定位”“对习惯势力的屈从”“无意识的盲从”这几个方面分别对“攀比”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人活着自然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要处处与人保持一致,以免遭人诟病;或者要在名利权位上争强,以此证明自己活得比别人更好。有著名经济学家称,他鼓励人们去追求经济利益。但利益不是最本质的,比利益更本质的是快乐。快乐有许多,要有持续的快乐,我总觉得少不了一条——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本段先破后立,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国外有女作家曾经说过:做你所热爱的事,金钱可能会来,也可能不来;不论来与不来,你都将获得幸福。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同时想到,这幸福是有前提的,至少要放下虚荣心,放下与人比较之心;去掉不必要的牵挂烦扰,更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为喧嚣浮华所惑,更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运用引证法,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对自己观点的阐释,便于读者理解与认可。)

曾见电视节目访谈一位做电影编导的女士,她十几岁已对电影有浓厚兴趣,但家人认为那当不了饭吃,遂奉母命读了生物;留美拿了生物学学位后,她终于还是改学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主持人问她,后不后悔在生物上花了多年时间?该女士沉吟片刻道:我不能说学生物是个错误,那对我母亲不公平。接下来便讲了读生物毕竟有哪些好处,说得从容有气度。这份气度,是要靠最终得偿所愿来支撑的吧?(运用例证法,以一位电影编导的经历,来证明“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一观点,事例详实,论证有力。)

即便没有家庭或家族的期盼,自己也能不去跟风,仍会有许多人找不到自己的热爱。是兴趣喜好被忽视得太久以致忘怀了?是在每日的奔波劳碌中对很多东西已浑然不觉?是已经不敢为梦想冒险一搏?(剖析“许多人找不到热爱”的原因,连续发问,引人深思。)

我仍相信,快乐幸福与否,大半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怎样选择、怎样努力,取决于自己愿意供奉于庙堂还是曳尾于涂中。(强调“快乐幸福与否,大半取决于自己”,暗扣文章首段的发问,也是对文章题目中所提问题的隐约回答。)

点评:这是一篇表达有思想、论述有深度的议论文。作者从生活中习见的攀比现象入手,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难得的是,对原因的剖析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从具体的攀比心理深入到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盲从,由浅层次的心理原因到深层次的思想因素都进行了剖析。文章先破后立,后半篇文章着眼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事理论证结合事例论证,事理论证层层推进,事例论证选例典型,使得文章“下盘稳重”,根基深厚,所持观点令人信服。

(编辑:关晓星)endprint

猜你喜欢

盲从剖析事例
唱出她的新“声”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哲理思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