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0后作家小说展
2017-09-08
“70后”,这是一个生造词、衍生词,是前些年随着韩寒、郭敬明等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家创作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广泛风靡时,评论者以“80后”来指称这批创作者,生造出了“80后”这个词,同义推演,“70后”也横空出世,泛指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家。自然,这只是一个宽泛的能指,无从精确定义——谁能清晰分辨出一个196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70年出生的人,或者说一个197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80年出生的人,他们的思想、创作有多大的时代差异呢?恐怕谁也不能。思想、创作,更多是个体的事,跟个人的经历、成长环境、文学素养等有关,因而,这个词,同样也不能指代其中每个作家的具体创作风格。
是的,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選择的事,生于何年代更是亦然。当“80后”的作品广受市场追捧,“60后”的作品屡屡获奖,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接受度时,常听“70后”作家感慨,他们是生长在夹缝中的一代,不像“80后”,全然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商品经济发达,物质极其丰富,又因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故天性无拘束;也不像“60后”,接续了较多传统,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夹在中间的他们,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被忽视的一代。事实果如此?或许有些贴合,或许有些夸大,真相是:事实本就是多样的,复杂的。历史是条没有断流的河,每一代,每个人,是其中的一滴,也是其中的一段,浩浩汤汤,潺潺湲湲,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结晶一路向前。每一段,每一滴,都自有其历史使命,不可或缺。兰生幽谷,自有其芬芳。即便被忽视,也不能阻断其生长,掩盖其芬芳。有时候,不被重视,没在聚光灯下,生长反会另有一种恣肆,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来。聚集起来,就是斑斓炫丽,丰富多彩了。对于而今活跃于各大文学期刊、已悄然成为文坛的一批重要力量的“70后”,也可作如是观。我们此期用专号集中推出的这批“70后”作家的小说作品,就具有这种斑斓多彩的特质。这些作品,或表达现实关怀,或抒写梦境呓语,或写实,或魔幻,或大刀阔斧,或绵密细致,叙事视角、审美品格,各各不同,各有韵致。
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筹备,但这里所展示的,也仅是一小部分,远没有“一网打尽”。这是基于一方面是刊物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是作家的创作安排,近期未有合适的佳作,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请作者、读者谅解。本期我们将“70后”作家作品做了个“四川切片”,选用的全是蜀中作家的小说作品。我们相信,读者诸君若能静心沉潜到这些文本中去,定然能窥斑见豹,欣赏到“70后”作家们那份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