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遗成功引发的思考

2017-09-08主持人

城乡建设 2017年16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遗产

■ 主持人 蓝 枫

高端对话

申遗成功引发的思考

■ 主持人 蓝 枫

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达到52处,成为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遗产大国,应该如何看待世界遗产给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本期会客厅邀请国家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申遗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郭 旃

主持人:世界遗产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是什么?

郭 旃:首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从最开始的文物保护,到现在自觉地进行文化保护,中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三个阶段:一是观念碰撞期(1985~1996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中国文物保护界并不了解世界遗产保护的程序和相关原则。1988年7月受教科文组织委托,6位国际专家前来对1987年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6处遗产地的保护状况进行了考察,他们的考察报告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修复和重建问题的担忧。二是理念融合期(1997~2004年)。针对这种问题,国家文物局在1997年启动了“中国文物保护纲要”的编写;2000年,“中国文物保护纲要”的最终成果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形式正式发表。标志着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与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融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世界遗产亚太地区第一轮定期报告中被视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三是快速发展时期(2005~2015年)。2004年第28界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苏州召开,引发了中国社会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广泛关注。中国进入到了世界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刻。这一快速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数量的增加,更体现在遗产类型的扩展、观念的进步,管理体系的改进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世界遗产的保护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化。

世界遗产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从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业遗产的保护、国家考古公园的建设、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线路的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历史街区的保护等几个主要方面来看,通过我国遗产保护和申请,拓宽了视野,拥有了新的看待文物和遗产的方式,也在具体的保护方法上有了更多的借鉴和提升的空间,使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从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两方面论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将世界遗产的实践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归纳为“从类型到主题、从散点到体系、从专业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四个要点。世界遗产是中国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的重要舞台;世界遗产促进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世界遗产推动了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中国有充分的意愿和实践能力促进世界遗产的发展;中国希望通过世界遗产促进与地区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在中国,世界遗产地多数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成为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或核心竞争力。如何正确认识申遗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郭 旃:我认为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利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一是世界遗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些最杰出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各国最珍贵的、最重要的遗产。将它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起来,并不是要将它们藏之深山不让人们接近和欣赏,这些遗产本身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需要通过人们近距离地观赏、接触、体验,才能实现理解和传承。所以说世界遗产本身是需要人们去参观的。二是申遗对于旅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申遗本身对旅游以及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对民生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许多遗产地经济不发达,除了遗产资源,很少有其他资源可供利用,遗产保护本身也缺乏必要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更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果将申遗看作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的契机,促使当地政府重视对遗产地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对遗产地进行适度的可持续开发,适当整治遗产地的环境,建立严格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必然会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收入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世界遗产的保护,比如说经费渠道的拓展、保护设施的完善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很多遗产“重申报轻保护”。从旅游的角度看,申遗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资源禀赋世界级的认定,世界遗产就意味着它的稀缺性,也意味着顶级性。二是宣传推广意义,申遗的过程往往和宣传紧密相关,申遗的过程就是宣传的过程,申遗成功又加大了宣传力度。三是带动发展的意义,要进入世界遗产行列必然要符合条件,这就要在若干软件方面、硬件方面都要达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思想的认识、还是对周边的环境整治或者对一些不符合规划的建筑的拆除,可能都要做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与下一步更高层次发展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不能把申遗作为发展旅游的手段,也不能把发展旅游作为申遗的终极目的。一旦申遗成功,一些地方忘记了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些规则,大肆进行旅游开发,引来很多人流,对保护形成很大压力。不能割裂申遗和开发之间的有机联系,申遗是为了更长久地、可持续地利用,旅游开发是对遗产非常重要的利用方式,但是利用不能影响和危及遗产的保护。我国也有过一些教训,比较典型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当然,周口店这一类资源有其特殊性,怎么开发才能吸引游客是一个难题。另外,有个别地方申遗以后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可能是因为最初申遗的时候不得法,花了一些冤枉钱;也可能是申遗成功之后旅游开发工作又没有跟上,没有对世界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所以,申遗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处理需要深度的思考和探讨。

世界遗产需要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主持人:我国某些地方申遗成功后,周边短期内冒出大量宾馆、饭店、商店等违章建筑,普遍做法是迁出居民、门票涨价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吕 舟:如果在遗产地周围设立大量的宾馆、饭店、商店、娱乐场所,不仅破坏了周围的环境,还可能引来大量的客流,有可能损及、危及遗产本身的安全。所以世界遗产委员会亮出“黄牌”警告是必然的,如果不能限期整改的话,甚至有可能会摘“帽子”。此外,不加区分地迁出遗产地居民是不对的。有些遗产地是古镇、古村落,就是供人居住的,原住民的生活样态本身就是遗产原真性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居民迁出来,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商业空壳。这种做法不仅侵害了当地居民的文化权利,也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离开这个地方之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往往发生巨大变化,已经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方式去生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一旦被迫迁出原生地就很难维持其传统文化,这样的做法特别伤害原住民。

当然,也有一些遗产地居民迁出是必需的。比如古文化遗址,现代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影响遗址保护,破坏其历史和文化信息。这个现象目前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一方面,可能是这些遗产地的决策者在遗产专业领域里的知识比较欠缺;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政绩观的影响。申遗成功,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政绩,但是有一种不过瘾的心态,导致了在世界遗产的头衔下,把古镇、古村、古街都拆了或者改了,做出他们所认为比较好的、现代色彩比较浓郁的主题公园、旅游小镇等。这样就必然带来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世界遗产保护的真谛没有弄懂,也没有对旅游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掌握。但也有做得好的,比如安徽徽派民居。宏村、西递是世界遗产,但大量的徽派民居不在遗产保护的范围内,遭受着潮湿、白蚁的侵蚀,老百姓也不太愿意住在这种老房子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徽黄山跟法国有关旅游开发机构合作,对遗产以外的徽派民居村落做了一些旅游开发。开发后,法国旅游当局专门授予了法国认可的乡村旅游标志。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福建土楼。土楼有一些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但是还有2万多座的土楼是没有被认定为世界遗产的。老百姓住在里面不舒服,但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土楼就会慢慢地废弃了。所以,除了那些被认定为遗产的土楼以外,更应该考虑那2.3万座土楼的开发和利用;其次才是发展旅游项目。

主持人:申遗成功后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

吕 舟:在申遗过程中以及后申遗工作中,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性。我认为申报世界遗产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促进遗产的保护,在申遗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各方面的保护工作。比如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有6条标准,需要按照标准去落实本体保护和文物环境整治保护工作,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申遗不仅对保护有推动,而且对展示、管理等工作都会有整体的推动。比如很多遗址类的遗产地,没有博物馆或陈列馆、游客中心等,但是要想成为世界遗产,必须具备这些设施。所以推动遗产保护和管理,才是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二是利用好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的根本意义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一个国家一年最多只能申报两项,其中至少有一项必须与自然遗产有关。为了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候选遗产能够进入名录,可以利用两个扩大名额的途径:一是与其他国家联合申报,如果一个遗产地跨越几个国家的领土,完全可以联合相关国家一起申报,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特别提倡的。二是拓展项目,就是以原有的某项遗产为基础,将那些属于同一文化群、具有某一地域特征的同类遗产,或者同一地质、地形构造或同类生态系统的遗产补充申报。这两种途径都不占用一个国家的正常申报名额。

我国申报世界遗产热情高涨。一方面,通过申遗,动员各级政府重视文物、重视区域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世界遗产的头衔只是各种保护措施中的一种,根据国内的法律法规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已经为那些重要的遗产地设置了法律屏障,我国法律所确立的保护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必要大家一哄而上,都去申遗。

相关链接

网友“追远”: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值得祝贺,同时更要加强保护,保护生态才是重中之重。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子孙后代留一方净土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一次能够申遗成功,真的是可喜可贺。但是,申遗成功了,会不会招来大批游客?如何在保护和发展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都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网友“君不见”:有时候世界遗产都成了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了,这次评比之后去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的人会越来越多吧,很担心会被过度开发,像莫高窟那样,每年游人那么多,莫高窟里的文物都因为过度氧化受影响了。

网友“一定要开心”:不得不说这些年鼓浪屿有过度商业化之趋势,鼓浪屿往日的宁静正在慢慢消失,希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这种商业化趋势可以慢慢改善。

网友“我是谁”: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没办法凭空创造一个新的出来,只能去保护。文化遗产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我们也应该努力传承给下一代!

网友“冷月心”:能够申遗成功,肯定是因为这些地方不可复制的神奇和魅力。如果只是以保护为目标的话,会让很多人只能徘徊在美景之外,也不能体现这些地方的价值。但是过度开发会糟蹋自然的馈赠,也不可取。应该限制游客人数,规范游玩注意事项,让璀璨的世遗明珠熠熠生辉。

网友“一片光明在眼前”:其实我觉得就算被开发了也还好,毕竟申遗的过程中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和精力。但是在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达成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尤其是游客一定要注意,千万别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要做到文明旅游!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千万遗产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