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食品”三问

2017-09-08文林鸣

中国质量监管 2017年6期
关键词:垃圾食品食物

文林鸣

“垃圾食品”三问

文林鸣

经过多年的健康教育,民众普遍明白了一个道理:垃圾食品是健康的“死敌”。然而,真正要想了解这个香喷喷、甜丝丝、充满魅力的“敌人”,人们应该理解下面三个问题。什么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家族都有谁?垃圾食品该如何吃?营养学家板着脸强调:上述三题要求每位现代人回答,这非常重要——因为回答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你们的健康。

第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都对“垃圾食品”的概念只闻其名,不知其详。科学界对此类食品有一个大致定义。一般情况下,会把营养物质比例失衡、长期食用能够导致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的食物,统一归为“不健康食物”,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之所以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它们通常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密不可分——高糖含量、高脂肪酸、高钠含量。其中大量摄入以果糖为主的加工糖会扰乱能量代谢和食欲调节机制,从而让人体对“吃饱”的判断模糊,进而不知不觉间摄入超过身体所需的食物,使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食物中脂肪酸比例的失衡,不仅仅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还会间接对代谢造成不利影响;至于令不少人“喜闻乐餐”的高盐食物,它们会通过干扰血压平衡的维持,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第二个问题:垃圾食品家族都有谁?媒体曾公布过十大垃圾食品的“黑名单”它们分别指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蜜饯。这十种食物大多都属于“三高三低”(高热量,高钠,高脂肪;低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可导致癌症。以名列前茅的腌制食品为例: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还有,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粘膜,故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其实,许多人对这份黑名单了如指掌,但是一旦坐在餐桌旁,就会被自己的胃牵着走了。对这部分人来说,“管住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巨大工程。

最后一个问题很关键:您能抗拒垃圾食品的诱惑吗?既然我们明确了各类“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那么就该尽量控制食欲,避免因冲动而摄入垃圾食品。而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仅凭意志强大远远不够,毕竟摄入“垃圾食品”不仅仅取决于意志,还是很多生理和心理因素作祟。专家提出,下面这些策略,可能会对减少摄入有一定帮助:尽力摆脱“垃圾食品”氛围,如尽量不接触相关广告、家中不存放的“垃圾食品”、与“垃圾食品爱好者”保持距离,改变饮食习惯和社会交际,从而让自己“笼罩”在健康食品的氛围中;尽量不要因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就餐时间,如果的确因为工作忙而不能保证正常进餐,那么至少应该在身边备上一份健康餐食,而不是靠外卖和快餐店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视觉饥饿”效应,对某些“深夜食堂”之类的网媒要格外小心,最好向亲朋传达“我不喜欢垃圾食品”的信号。总而言之,成功的拒绝诱惑,是捍卫健康的第一步。

还有一种科学家的观点值得重视:所谓“垃圾食品”其实是个假命题,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垃圾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早已表示,他们并未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物是否健康?重点在于均衡搭配。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的“垃圾食品”概念,通常是指一些高能量、高脂肪、高糖类食物。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注重一整天饮食的均衡搭配,比如早餐吃了热干面,中餐和晚餐就考虑吃些蔬菜和水果。由此说来,假如世上有一个“食品法庭”,“法官”一定会这样宣判:世上本没有什么“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猜你喜欢

垃圾食品食物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