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式乡愁,寻“道”而非寻“形”

2017-09-08苏雁

商业文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苏式古城苏州

文|苏雁

苏式乡愁,寻“道”而非寻“形”

文|苏雁

苏州博物馆

寻找治理“城市病”的良方

历经2000多年,苏州依旧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为国内外罕见。

经济总量早已突破万亿元大关的苏州,在小心翼翼寻找着保护城市整体风貌与提升城市现代品质之间的平衡,寻“道”而非寻“形”,让古城的历史文脉在发展中焕发生机,让建筑承载“苏式乡愁”的过去与未来。

不变兼顾“形与神”

苏州古城有14.2平方公里,每天清晨,古城外围16公里长的护城河最早醒来。

相传,规划古苏州城的第一位设计师是伍子胥。而竖立在千年古街苏州平江路南端的石碑《平江图》,则描绘了10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苏州城市规划图。

如今,瑞光塔等几座古塔,依旧是古城内的制高点。三横三直为骨干的水系纵横贯通,54个前街后河的街坊、大小水巷和600多条街巷,依然是旧时格局。

姑苏城是一座真山真水的园中城,水是古城的灵魂。与水垂直为街,组织城市交通;与水平行为巷,组织区域交通;弄,则局部补充巷的功能。旧时的水道与街巷一样,承担着交通功能,水中小船运粮卖菜,岸上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而如今,姑苏城内的水道不再承担交通功能,却成为古城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例证,它使古城更显灵动,是苏式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苏州人温润、谦逊又灵活不死板的性格,恐怕就与千百年来浸润在水乡不无关系。

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由家属送入院内治疗,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方法为:

苏州最有特色的建筑,当属苏州古典园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苏州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吴地文化的精髓,在20世纪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善于‘咫尺见山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体现了苏州人崇尚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志趣和追求。”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夏健告诉记者。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的建筑布局尤其讲究,小到一块铺地、一片窗花、一个屋脊,都有其蕴意。它所呈现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墨客的诗词墨画,承载了造园者的精神寄托和理想情怀。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型园林,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必然蕴含隐逸性质,园主们善于通过建筑细节来阐释自己的归隐之意。网师园属于苏州古典园林中小而精巧的一类,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进入花园的小门上有砖额“网师小筑”,寄寓退隐林泉,临流结网,乐天安命,不事张扬之意。为了能以半亩池水营造出湖泊的辽阔旷远,给人“一勺则江湖万里”之感,造园家在彩霞池南叠起一座体量与池面尺度相宜的黄石假山云岗,取得了山水相依、水绕山环的效果。士大夫、文人们日常的主要生活就是在园中吟诗作画,读书交友,拍曲抚琴,赏花戏鱼,这种与自然相亲、风月做伴、诗书为乐的生活,是历代文人对诗意生活的最美好的构想,从而也带动了整个姑苏城风雅而精致的城市生活风气的形成。

苏州古典园林一窥

借景,是造园常用的手法之一,其妙处在于“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胜”,这在苏州古典园林内时有运用。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园内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造园者巧借两里之外的报恩寺塔,当游人站在中花园东隅的梧竹幽居亭南侧,向西眺望,依稀透过绿树,那巍巍的报恩寺塔似乎就屹立于园中。除了借景,苏州园林还善于运用“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等多种造园手法,在方寸天地里描摹自然,写意山水。园内别有洞天,园外门庭却都很窄小普通,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苏式建筑,反映出了苏州人低调、内敛的性格,追求精致、文雅、诗意生活的品质,也存续了姑苏城几千年来的文脉。

为了使苏式建筑风貌得以完整保留,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苏州共编制了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和五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6版中,确定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原则,在老城区禁止大拆大建,留住充满苏式乡愁的传统建筑。在某种程度上,苏州的规划契合了建筑大师梁思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北京提出的“保留古城规划,周边建设新城”的思想。1996版提出了“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山水格局和“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空间骨架。进入21世纪,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生态等问题逐步凸现,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青山清水新天堂”发展目标,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培育自然生态景观。

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苏州市规划局进行了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研究和近30年苏州古城公共设计中地域风格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深化、完善了传统建筑保护的方法系统和标准准则,并且为古城内新建的、不同地段、不同性质的地域公共建筑,提供了建设性规划管理措施。比如,古城新建建筑必须采用苏州传统建筑设计手法、沿街不得破墙开店、标志物划定范围内不得建造超过其高度1/3的建筑物、水巷两岸建筑高度控制在3至6米等内容。以若干强制性的规范,为古城建筑保护画上“红线”。

得益于此,苏州市古建老宅等记载着苏州老故事的文化符号被一一修复,阊门民国一条街等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画项目,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誉为“城市复兴的范例”。

“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性格。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需要保留住典型建筑的精髓,留住粉墙黛瓦的整体吴文化风貌。如果这些苏式建筑都消失了,也就丧失了承载吴文化的载体,难以找寻苏式乡愁的寄托。”苏州市规划局局长张剑说。

两全发展中的“苏而新”

苏州博物馆建设的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区拙政园西侧、与太平天国忠王府相伴。

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建一座21世纪的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用“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完美解决了问题。

新馆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线条柔和,与建筑刚柔相济。颜色上采用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与白墙相配,实现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苏州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了从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

除了延续,还有创新。为了满足博物馆防水、恒温、恒湿的要求,屋面用了一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取代了传统的灰瓦。独特的屋面形态,更是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以及不同展厅的玻璃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苏州园林的主体建筑都是木结构,耐久性弱。每隔三五年要油漆一次,每隔三五十年做一次落架大修。“一直以来,修复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留园主体建筑曲溪楼的修复便是鲜活样板。”留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说,为了把对建筑外貌的影响降到最低,曲溪楼修缮人员将强度远超钢材的碳纤维等现代材料包在了木头里。“我们还采用‘传统打石桩’的做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细致的维修方案、严谨的实施要求,让曲溪楼修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培训课程。”

许多祖辈传下的老宅,尽管外观并没有多大改变,但空调、网络、抽水马桶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已一应俱全;环古城风貌带的建设中,则将环护城河的周边景点串成珍珠,创新地设计了多个敞开式景墙和廊架小品等。

“苏式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最重要和最典型的当然需要全面保护。其他的,应该重在文化底蕴和神韵的延续,比如苏州的色调应该是黑、白、灰为主,大红大绿跟江南水乡就不是很搭。但在形式上,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的需要,进行变化和创新,方便人们的生活。”苏州市规划局总工办主任姚鹤林认为。

2016年开始,苏州市政府设立了5000万元古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用于全面提升古城文化传承、传统产业发展和苏式居住等功能。不久前,位于苏州姑苏区劳动路66号的“和声5166影视互联网产业园”开园运营。园区内专业化的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处于半荒废状态的老厂房和仓库。经过对老厂房的加固、改造,延续老建筑风格的产业园面貌一新。

在苏州市原政协委员、地方志专家徐刚毅心中,建筑除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载体。“传统建筑里应该有现代居民居住,在时光中自然地生长、变化,同时得到保护。这是活的保护,不是死的。”

恪守开发红线,留住传统建筑。为此,苏州持续推动制度和体制创新。《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古建筑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的颁布和严格执行,使苏州构建起了较完备的传统建筑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

未来 “新而苏”的探索

随着城市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高铁新城相继建成,这座城市在不断加速着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在住建部公布的20个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中,苏州榜上有名。继承和发展考验着苏州人的智慧,其中也不免杂糅着讨论与争议。

被戏称为“秋裤楼”的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东方之门”,在网上引起了诸多争议。有专家告诉记者,建筑整体外形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意图同代表苏州园林典型风格的月洞门产生意向上的联系,同时中空呈塔状则由苏州著名景点虎丘塔的轮廓演变而来。东方之门的塔顶安置了两座苏式园林,则与苏州的传统园林文化相呼应。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既是一个普遍共识,又是一个普遍难点。共识在于理念,难点在于具体操作。高楼大厦其实属于舶来品,苏州建筑属于比较精巧的,这两者的融合需要智慧。”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勤坦言,相比较在传统建筑中融入新元素,新建筑如何融入苏州元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2003年启动建设,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商业中心,也是国内首个5A级商务旅游示范区。目前,这一区域已形成鲜明特色:在布局上,围绕天然湖泊进行开发建设;在形态上,既有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也有中低密度的苏式建筑和开敞怡人的绿化空间。在功能上,既满足了商务需求,又可以提供文化、购物等服务。

“我认为,建筑既然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建筑的传承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承的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底蕴和精神,这些元素可以散落在新建筑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筑应该是为人所用的,这种传承也应该是以实用为基础。最终,两者在探索中实现和谐统一。”夏健说。

5月17日,“2017世界城市峰会”将在苏州举办,苏州获得了“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这既是对苏州城市发展中传承和创新做法的肯定,也会成为这座千年古城未来探索和发展的动力。

“苏州城市建设的中心,将由外延拓展的增量发展,向注重空间环境品质的内涵发展转变。我们作为试点城市,会不断强化自身城市特点,同时在古城保护和山水空间打造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为其他城市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探索引路。”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说。

苏而新,传统建筑融入新的元素和材料,以适应时代发展;新而苏,新建建筑中融入苏州传统元素,以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底蕴。苏州人正通过这些基本理念,打造和存续这座现代古城的“苏式乡愁”。

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

猜你喜欢

苏式古城苏州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通海古城缀记
凝眸古城淮安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