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朋友
2017-09-08王太生
■王太生
纯棉朋友
■王太生
按材料和质地划分,朋友可分为两类,一类纯棉朋友,一类化纤朋友。
纯棉朋友吸汗、透气。你提意见他听得进,你有什么心事、困难,他会帮你化解、消散,是可以掏心窝子的,就像流汗时,两片棉布衫和皮肤经常粘在一起。
化纤朋友有江湖义气,能够称兄道弟,这样的朋友属于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大概是在酒桌上认识的。为了某种利益而走到一起,因为特殊的关系彼此才走得近。酒酣耳热,脱去华丽的外套,静电会噼啪作响。
朴素的纯棉保暖、熨帖。从前,我和于二经常用干净的荷叶包半斤猪头肉,坐在荷塘边喝酒。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诗,于二摇头晃脑地说:“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我们坐在荷塘边喝酒,喝的是二两瓜干的兄弟情谊……”
我和张哥是三年前认识的。一次,我们一行人到古村采风,我走累了,坐在村口一块大石头上,张哥见我不再挪步,怕落下我一个人寂寞,就陪我坐在那块大石头上聊天。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好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竹林七贤,竹下纵歌饮酒,酣畅淋漓;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管仲与鲍叔牙,患难莫逆;廉颇和蔺相如,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些都是纯棉朋友。
王子猷是古今第一“纯棉哥”,他夜半刚想安寝,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多日不见,便穿衣下床,乘一叶小舟,冒着鹅毛大雪,在天明时赶到戴府上,见朋友安卧鼾眠,便转身折返。“纯棉哥”看朋友,凭的是感觉,对朋友的情谊尽在一个“挂念”。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样一个过程,他享受到了。
李白和汪伦也是纯棉朋友。在皖南泾县旅行时,我不忍再看那潭水,让它保存在我心中想象的样子,只与桃花潭擦肩而过。
纯棉,绿色、环保。我在苏北离海不远的地方采过棉花,棉花从棉桃里喷薄而出,有着很强的柔度和韧性。
有些朋友天生就是纯棉质地。我在外地的酒桌上认识一个人,那个人见到我也很开心。酒宴散后,他说他家住在附近,一个人独自步行回家,走得很远了,还回过头来,步履踉跄地倚在一根昏黄的电线杆上,老远冲我招手又招手。
朋友聚会,终有一别。人散后,我常常沉浸于丰子恺“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朦胧意境之中,起风了,天已凉,该披上一件棉质地的外衣,保暖。
人与动物之间也能成为纯棉朋友。
尼采就曾抱过一匹马哭泣;金岳霖和一只大公鸡曾在同一个桌上吃饭。网上读到有个小伙游新疆,临别时抱着一头驴号啕大哭。这个小伙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了一头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赶驴车游新疆,在风餐露宿的戈壁沙漠和风尘仆仆的旷野孤烟中,小伙与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数千公里的旅行结束了,由于驴没法运走,小伙只能把它卖给当地一户牧民,离开时抱着驴依依不舍。
还有一类朋友,棉和化纤混纺,要看材料的混合比例。比如,80%的棉,是结识时间长久的少时玩伴或旧友;60%的棉,是一个圈子里的,有相同的喜好和口味。
纯棉朋友不跟你借钱,也不跟你合伙做生意。朋友之间一掺入到钱,染上铜臭,关系也就不纯了,他们之间也就很难再是纯棉朋友。
有些朋友渐行渐远,交情的这件大衣在风中哗哗作响,只剩下50%的棉。
50%的棉,就是一般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