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

2017-09-07王生武郭伟民田如霞王静

中国瓜菜 2017年8期
关键词:菜豆旱地间作

王生武+郭伟民+田如霞+王静

摘 要: 针对山西长治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旱地玉米间作菜豆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形式选择、整地施肥、玉米与菜豆共生期的管理等内容,可供生态条件类似地区参考。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菜豆; 间作

间作是一种重要的立体种植形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治地区东邻太行山,西邻太岳山,在山西省的东南部,北纬36°~37°,有13个县、市、区,耕地面积42万km2,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气候环境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匀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0%;平均气温9.6 ℃,年平均降水量580 mm左右,6—9月高峰期占61%,年蒸发量1 621 mm,日照时数2 546 h左右,无霜期184 d,属典型的中温带半湿润易旱区,其土、肥、水、温、光等均能满足玉米、菜豆生长发育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旱地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效果显著。该模式一般667 m2产玉米650 kg,菜豆300 kg,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产量与产值会更高。

1 种植形式

以120 cm为1带,4月下旬在每带内种植2行玉米,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每667 m2留苗2 280株。在玉米宽行内播种1行架生菜豆,与玉米间隔40 cm,穴距50 cm,667 m2种1 140穴,每穴留苗2~3株,菜豆以玉米茎秆为支架攀缘生长。

2 整地施肥

于种植的头年秋季深耕25 cm左右,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 000~5 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生物菌肥10 kg,并浇足越冬水。

3 玉米栽培

3.1 播种

选择生育期在140 d左右的单株生产性较强的大穗玉米品种,于4月下旬播种。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玉米要施偏肥,促进生长整齐。

3.2 田间管理

玉米生长期间要中耕锄草3~4次。根据玉米的需肥特点和当地的气候特点,一般赶在雨水来临之前以撒施法进行地面追肥。苗肥在玉米长出5~7片叶进行,每667 m2施尿素13~15 kg。追肥分2次进行,在玉米拔节时每667 m2施尿素15~18 kg;在玉米抽雄前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18~20 kg。

3.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丝黑穗、小斑病以及锈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玉米螟、地老虎。

3.3.1 病害防治 (1)丝黑穗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发酵的基肥。病株出现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2)小斑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辅以药剂防治。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3)锈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 d再喷1次。

3.3.2 虫害防治 (1)红蜘蛛防治技术: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叶片发生时,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2)玉米螟防治技术:将前茬地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充分腐熟,有效控制次年玉米螟的发生。当发现有虫害时用40%辛硫磷乳油进行喷药防治。(3)地老虎防治技术:选用包衣种子或在播前用药剂拌种,确保全苗。苗期早晨检查幼苗,若发现新咬断叶片或心叶萎蔫状植株,可就近挖土进行人工捕捉。

3.4 收获

当玉米的苞叶变黄、籽粒出现黑色层时,要及时收获。

4 菜豆间作栽培

4.1 播种、定苗

选择生育期在140 d左右的架生菜豆,要求为豆荚均匀、纤维少、耐旱、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的品种。于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在播种前10~25 d,将要播的种子在晴天连续晒2~3 d,同时将已发芽、有病斑、虫伤、霉烂、秕籽、杂籽的劣质种剔除。

因旱地栽培无灌溉条件,选择雨后1~2 d,土壤含水量在55%~60%时播种,以确保出苗整齐。按照行穴距要求挖穴点播,每穴播3~4粒种子,然后覆土厚3~4 cm并稍加踩压。菜豆出苗后要进行查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补苗,一般以每穴留2~3株健壮苗为宜。

4.2 田间管理

菜豆苗期一般要进行中耕锄草2次,第1次在播种后10 d左右,第2次在爬蔓之前。中耕要浅,不伤根系。第2次中耕时要清沟培土于植株茎基部,以促进发生不定根。

菜豆栽培中追肥所用的复合肥,氮和钾的比例应高一些,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品质。当第1花序嫩荚坐住并长到3~4 cm长时,选在雨水来临之前每667 m2追施尿素7 kg、硫酸钾3 kg;进入开花结荚盛期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硫酸钾3 kg。一般在当地6月15日到8月15日2个月的结荚期内,应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3%的硫酸钾进行2~3次叶面追肥,能有效避免菜豆落花落荚。

4.3 病虫害防治

菜豆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在早期使用。

菜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用50%咪酰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菜豆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豆荚螟、蚜虫。红蜘蛛可在其刚开始侵害时以叶片背面为重点进行喷药,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5%哒螨酮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可在盛花期或2龄幼虫盛发期喷第1次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按10∶1的比例混合后对水稀释成8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在清晨花开放时喷药。蚜虫可用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4.4 收获

菜豆以食用嫩荚为主,一般花后10 d左右种子尚未显露或略微显露、嫩荚长成合格商品时采收。坚持1~2 d采收1次,以防老化。采摘时动作要轻,不要伤害花序,可使产量提高10%~20%,根据品种特点及时采摘。

5 秸稈还田

10月中下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秋季深耕,将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可使土壤中一些病菌、土壤中的害虫难以越冬,为来年丰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土地封冻前,及时灌水蓄墒,以利来年春耕播种。endprint

猜你喜欢

菜豆旱地间作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菜豆啊!我和你真的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