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7-09-07吴绍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脑血栓后遗症老年人

吴绍英

【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针对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 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 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和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失语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和失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22%、71.11%, 均高于常规组的53.33%、48.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引入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 促进患肢肌力和语言功能恢复。

【关键词】 脑血栓;后遗症;针对性康复护理;老年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95

脑血栓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 发病迅速且病死率高, 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才能保证康复干预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研究显示[1], 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康复进程中, 常规的护理模式有一定的应用成效, 能够改善其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此种问题, 本研究特考虑将针对性康复护理模式引入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 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干预效果,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开展临床对照试验, 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72.1±5.3)岁, 合并糖尿病者17例、合并高血压者21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3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1.8±4.9)岁, 合并糖尿病者15例、合并高血压者2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降血压、降糖和控制血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稳定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有:详细交代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必要时给予示范和指导,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等。观察组另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 主要内容有:①针对性心理疏导:根据不同康复阶段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 如康复初期采用典型的案例讲述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康复中期给予激励式或暗示法帮助患者坚持康复训练;②针对性康复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状况、肢体功能情况等基本信息制定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并给予个性化康复宣教, 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康复情况和整体素质制定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方案, 对于运动的动作、时间、方式等也需要给予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指导;③针对性预防并发症:并发症影响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不良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发症的针对性预防方法, 引起患者的重视, 以改善康复成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慮和抑郁评分变化、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失语治疗有效率。其中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采用自评量表评定, 理论得分范围均为20~80分, 若评分降低则说明情绪好转;患肢肌力恢复和失语治疗有效均参照《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指南》评定[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失语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和失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22%

(37/45)、71.11%(32/45), 常规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和失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33%(24/45)、48.89%(22/45), 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和失语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98、4.630, P<0.05)。

3 讨论

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才能逐渐恢复机体部分功能, 再加上老年人群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素质不断降低, 身体机能也逐渐衰退, 也给康复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应用有一定成效, 但是此种干预方法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疏导需求, 制定的康复计划也缺乏针对性, 因此难以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护理成效[3]。

针对性康复护理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引入和应用作用积极且显著, 能够通过不同的护理操作达到理想的成效[4]。针对性心理疏导、针对性康复指导和针对性预防并发症均能保证老年脑卒栓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从而达到患者满意。针对性心理疏导是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面对康复治疗的重要条件, 不仅能够提升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还可改善患者的情绪, 作用积极;针对性康复指导能够保证每一位患者均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 并且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也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效果也必然会更好;针对性预防并发症是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5]。由此可知, 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引入针对性康复护理具有多种积极作用, 具有理想的推广价值。

本研究中,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证实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疏导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 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有效率和失语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说明该护理操作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康复效果, 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 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引入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 促进患肢肌力和语言功能恢复, 作用更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小玲.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 医学信息, 2016, 29(25):202.

[2] 陈东银, 易晓阳. 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指南.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4:285-286.

[3] 王桂贤. 老年脑血栓后遗症的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7):312-313.

[4] 史云. 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81-82.

[5] 鞠晓日, 梁艳. 关于45例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98):245- 246.

[收稿日期:2017-04-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血栓后遗症老年人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这就是搞机达人的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创卫不应“要了面子伤了里子”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