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下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07邓丽莲梁尚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邓丽莲 梁尚云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儿PaO2、Sp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 且干预组PaO2、SpO2水平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3.41±3.94)h

及住院时间为(15.27±2.30)d, 均短于对照组的(169.50±6.82)h、(23.42±4.2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081、11.0099, P<0.05)。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 且干预组病死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通气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缩短病程, 并能减少患儿VAP和死亡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综合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8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是指新生儿出生4~12 h后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出现呼吸窘迫, 临床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发绀等症状, 严重则出现呼吸衰竭。本病好发于胎龄为32~33周的早产儿, 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 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紧急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而在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监测患儿心率、血气及呼吸等指标, 并能改善患儿呼吸质量, 因而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近年来, 本院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持续性通气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出生并确诊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8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42例。

干预组中, 男23例, 女19例, 胎龄30~38周, 平均胎龄(34.2±

2.5)周;体重985~1500 g, 平均体重(1200±240)g。对照组中, 男22例, 女20例, 胎龄29~38周, 平均胎龄(33.6±2.1)周;

体重900~1400 g, 平均体重(1250±210)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面罩正压通气氧疗、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给予患儿常规吸痰、叩背及对症处理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密闭式吸痰 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患儿进行吸痰, 吸痰过程中, 为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 将密闭式吸痰管连接呼吸机的Y型管, 负压调好后, 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内, 为确保吸痰干净, 可多次进行吸痰, 但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1]。此外, 在实施持续性吸痰过程中, 应避免患儿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的现象, 且连续使用吸痰管的时间不宜超过1 d, 并定期用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擦洗。

1. 2. 2 翻身叩背 对患儿进行叩背护理时, 应由两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 一名护理人员将患儿托住, 以防止呼吸机脱落, 另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叩背, 叩背过程中应注意以背部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 力度适中, 每个部位5~10次。

1. 2. 3 预防并发症 定时对患儿进行体位调整, 观察患儿鼻翼、鼻黏膜是否受损伤, 鼻塞位置是否妥贴, 以防止鼻黏膜和局部皮肤受损。若患儿因吞入空气而引起腹胀, 应则对患儿行胃肠减压, 以免因腹胀导致横隔抬高而对其呼吸、循环功能造成影响[2]。

1. 3 观察指标 ①监测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相关呼吸指标, 包括SpO2、PaO2水平的变化情况;②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记录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儿PaO2、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儿PaO2、Sp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 且干预组PaO2、SpO2水平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干预组VAP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 且干预组病死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endprint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困难性疾病, 若不及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治疗措施, 严重则危及到患儿生命[3-5]。当前,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治疗以吸氧通气为主, 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和缓解病情, 但因传统的吸氧通气护理中需暂时解除呼吸机, 易导致患儿出现肺泡萎陷的现象, 因而如何在呼吸通气持续下完成护理工作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 持续通气下综合护理方式已广泛用于临床中, 该护理方法可确保通气的持续性, 并以密闭式吸痰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吸痰方式, 不仅提高了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 还使患儿的通气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6-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干预组患儿实施持续性通气下综合护理干预后, 动脉血气指标PaO2、SpO2水平上升幅度显著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VAP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持续性通气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且能有效降低患儿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通气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缩短病程, 降低患儿VAP及死亡的发生率, 安全性高,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慧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体会. 广东医学, 2012, 33(22):3463-3464.

[2] 邓敏芝, 姚志红, 温才娟.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5): 3147-3149.

[3] 赵红缨, 穆小茜, 魏志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0例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0):113-114.

[4] 王秀菊, 崔玉芳, 王雅群.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7):4112-4113.

[5] 韩瑾琪, 赵晓妮. 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09, 23(6):509-510.

[6] 尹淑涛. 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療效影响. 医药, 2015(19):178.

[7] 陀春连, 林丽荣.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4):3354-3356.

[8] 王景.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1):170-171.

[收稿日期:2017-05-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