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2017-09-07彭国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新时期管理

彭国强

[摘 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不少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问题却愈发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时期;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机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50

[中圖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的医患关系却呈现出日益紧张的发展趋势,引起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医疗机构重视和解决医疗安全以及医疗安全管理问题是当务之急。

1 医疗安全及医疗安全管理的含义

医疗安全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含义虽然不一样,但二者联系紧密。医疗安全的核心是医疗质量,指医院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而医疗安全管理主要指围绕医院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及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确保不发生意外伤害和事故的所有管理活动。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药品安全管理、临床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治安管理等都属于医疗安全管理的范围。

2 当前国内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务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是当前国内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贸然进行诊疗、轻率做出诊断或者实施其他医疗行为;其次,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看重的是接诊、治疗的数量,而忽略了安全问题,进行违章操作时心存侥幸心理,甚至明知某些行为存在安全隐患也故意忽略不计,当医疗事故发生后又推脱责任;最后,国内高等医学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侧重于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很少会开设专门的医疗风险意识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2.2 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律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在校的医护专业学生接触不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而工作之后医疗机构也未能提供相关培训,导致大多数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无法运用国家的法律政策来处理问题。此外,医疗纠纷发生之后,医务人员也很少会运用国家法律政策来解决问题,导致医患矛盾升级。

2.3 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却严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再加上当今的医学技术发展非常快,导致许多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此外,一些医疗机构聘请的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差,不具备过硬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甚至无法熟练使用医疗器械,而医疗机构又无法提供专业指导或者培训,继而引发了一系列医疗安全问题。

2.4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医疗机构尚未制定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或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另外,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认识有偏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医疗安全建设与管理,同时还存在监督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医疗机构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2.5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围都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在诊治患者上比较注重使用药品,对医疗器械却疏于管理,如未严格根据相关标准来储存医疗器械,杀毒杀菌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没有做好防虫防潮等措施。有些还在使用的设备甚至出现了老化、过期失效或者质量问题,大大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

2.6 医疗纠纷大量增加,医疗安全恶性事件频发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以及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再加上个别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继而导致医患双方诉求不能达成一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除此之外,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端正态度,缺乏服务意识,违规违章操作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些都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产生怀疑,继而产生医疗纠纷。

3 新时期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制度

针对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问题,笔者建议医疗机构应当努力建设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制度。首先,医院领导应组织医学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讨论并制定一系列完善、具体的医疗服务流程、规范以及章程制度,明确每一个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责任以及安全管理目标;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医疗安全隐患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并将其落实到位,针对医疗机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的部分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再次,医疗机构要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针对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等相关奖励,而不按相关流程违规操作,并导致医疗安全隐患出现的医务人员则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最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科室和全院医务人员之间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医疗安全隐患的预警和监控

医疗机构在为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切因素,并给患者带来身体功能等损害,可以说,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医院每年要为此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因此,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并组织专人组建预警处理小组,及时发现本院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安全事故或者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及其他行业的预警机制来构建本院的医疗安全防护网。endprint

3.3 落实医疗安全查房制度,降低医疗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是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员,因此医院应该划分每一级别的医护人员的具体职责,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到位。主治医师必须亲自到病房进行巡视查房,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患者疾病有关的重要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医务人员在巡视危重患者以及患有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时跟踪与监控,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过去的医疗安全管理更被动,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医护人员都还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但严格执行医疗安全查房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这种被动局面,通过查房来进行事前防范以及事中监控,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能力。

3.4 重视安全教育,培养医疗风险防范意识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或者出错都可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伤害,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医疗事故发生。为此,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安全教育,通过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医疗纠纷的案例分析等途径来帮助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医疗理念,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3.5 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机构应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医护人员分批、分阶段进行深造学习等途径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同时,医疗机构要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隐私及选择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注重沟通方式要灵活。此外,医疗机构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相关法律意识,让医护人员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并能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6 重视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不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源自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态度恶劣、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等都是常见的问题。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设立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办公场所,在网络上开通投诉平台等措施都可以让医疗机构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需求以及问题所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医务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医生的职责并不仅仅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有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解答问题,让患者对疾病治愈更有信心。

4 结 語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减少医疗纠纷,并降低医疗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锐,申俊龙.我国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6(5).

[2]程锴.公立医院医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新时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