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2017-09-07郭建昱
郭建昱
【摘要】目的 研究前瞻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经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8例,按随机数据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药物外渗致静脉炎情况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27%;对照组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后,可减少由于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6..02
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1]。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体质较为特殊,反复进行静脉注射可能会导致药物外渗引发静脉炎。在穿刺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经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8例,按随机数据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6±5.6)岁;患病情况:乳腺癌6例,肝癌18例,肺癌20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6±5.9)岁;患病情况:乳腺癌7例,肝癌17例,肺癌20例。纳入标准:本研究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需经化疗药物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指标: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持有化疗治疗禁忌证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注射的静脉,禁止从下肢、患肢、肘窝及手足背小血管进行穿刺,穿刺的最佳部位位于前臂静脉。②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手术室内进行杀菌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无细菌残留。③行刺医师要熟练掌握用药剂量及操作方法。④派专管护理人员定时查看患者穿刺处的变化情况,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问题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准确评估血管情况:仔细观察患者血管的布局情况及分布特点,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佳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一处进行多次注射,由距离患处较远的部位渐渐靠近患处,两侧上肢交替注射。进行穿刺前护理人员应适当的给予患者进行热敷、按摩等有效护理,可以提高穿刺质量。在注射化疗药物前,需加入定量的生理盐水,一般为20~30 mL,减轻药物对患者身体刺激。对于自身身体较弱、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从内静脉下、锁骨行静脉穿刺,但是穿刺时间较长,患者心理负担沉重,可行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治疗。②熟知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向患者宣教有关化疗的相关知识,在穿刺时尽量通过中心静脉或大静脉进行穿刺,适当调节注射速度。同时,可将切成片的马铃薯贴敷在穿刺部位20 cm处,应用保鲜膜包住,每片贴敷1 h,依次进行更换直到注射完毕
1.3 观察指标
参照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相应标准对静脉炎分为三级。Ⅰ级: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疼痛、红肿等情况,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且无硬结;Ⅱ级:穿刺部位皮肤疼痛、红肿,静脉未发现硬结,但却见条索样变化;Ⅲ级: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疼痛、红肿等情况,静脉发现硬结,且伴有条索样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
3 讨 论
静脉炎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静脉注射药物外渗导致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發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患者[2],其发病病因是:①化疗时间较长且反复穿刺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②患者容易继发高凝状态;③由于化疗药物的对血管刺激性强且强酸、强碱会导致局部发生毒性,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容易损伤到血管;④化疗相关药物对组织的纤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根据发病病因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的血管进行穿刺,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穿刺,注意对手术室进行杀菌消毒,行穿刺静脉注射的医护人员熟知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变化,若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27%;对照组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0.05)。由此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 巍.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2(10):32.
[2] 武海珍.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7,23(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