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文与引文融合视域下《档案管理》1995—2015年核心作者群的科学计量研究

2017-09-07左亮亮

档案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

左亮亮

摘 要:本文从论文产出及影响力视角出发,采用综合指数法对CAJ-N收录1995-2015年《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群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5年《档案管理》形成了一批稳定的、学术造诣较高且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与其发文量、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基本呈比较理想的分布状态;核心作者群整体仍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期刊编辑部非常重视发挥学者型编辑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计量;核心作者群;综合指数法

Abstract:Research on core authors of Archives Management nearly 20 years i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s. The result is that: Formed a group of stable, high academic attainments and core authors 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rchives Management from 1995 to 2015; Core of the author's number, the cited frequency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distribution is ideal state; the core author overall is still in the normal stat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attaches greatly importance to academic editor exemplary role into full play.

Keywords:Archives Management;Scientometrics; core authors;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s

由河南省檔案局主办的《档案管理》创刊于1983年(前身是《河南档案》),自更名之后,由于期刊编辑部一直严格遵循办刊宗旨、重视期刊内涵建设、强化期刊学术质量,先后被北大中文核心、南大CSSCI等国内著名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收录,受到国内广大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科研人员的“偏爱”。多年来,《档案管理》在业界的学术地位与其拥有一批稳定的、学术造诣较高的核心作者群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李文以[1]、张玲[2]分别撰文研究了《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群,但二者在对核心作者候选人的遴选上仅采用“量”(发文量)这一单一指标而忽视了核心作者的另一重要指标——“质”(论文影响力)。本文认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遴选需综合考虑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以使遴选的样本避免单一指标的偏颇,这是目前测评核心作者候选人较有说服力的方法。为了更为清晰、科学地描述并总结该刊核心作者群的外部和内在特征,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采用综合指数法对1995-2015年《档案管理》刊载的全部学术论文的作者进行统计与分析,客观评价《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群,加深档案学科研工作者对该刊的了解,希望为《档案管理》吸纳更多的学术精英、提高期刊质量等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数据清洗与研究设计

1.1 数据清洗。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CAJ-N)作为本文样本统计的数据源。检索策略设置:以“刊名=档案管理”为检索词、以“1995-2015”为检索时间跨度,进行精确检索。根据检索条件得到,该刊1995-2015年共刊载学术论文5630篇,为保证样本数据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将5630篇论文的题录数据全部下载并导入到NoteExpress,经过文献查重,剔除无作者署名、通讯等题录数据后,最终对获取的5339条题录中的作者数据单独提取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1.2 研究设计。从发文和被引两个角度利用综合指数法测定出《档案管理》1995-2015年的核心作者群,然后对核心作者相关的内在和外在特征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如核心作者的合作特点、地域与机构分布、研究主题等)。其中,对核心作者的测定分三步完成:第一步,依据著名的普赖斯定律从“量”(发文量)和“质”(被引频次)两个方面遴选出核心作者候选人,即核心作者候选人必须同时满足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不低于由普赖斯公式测算得出的最低发文量和最低被引频次的数值;第二步,根据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设置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每一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值;第三步,确定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值应不低于综合指数的平均值(100),并对最终确定的核心作者群进行排序。

2 《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群测评

2.1 核心作者候选人的遴选原则和遴选指标。(1)遴选原则。目前,学术界尚未建立学科领域核心作者的统一评价标准。洛特卡和普赖斯在研究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主要依据论文作者的发文篇数确定杰出科学家;加菲尔德则从SCI资料中选出被引次数较多的作者作为杰出科学家[3]。早期的研究往往只考虑两个指标中的一种,而作者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都是衡量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入选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候选人的发文量大于或等于最低发文数,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表明作者具备较强的科研生产力和创造力,这是衡量核心作者的基础条件[4]。二是候选人的总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最低被引量,论文被引用,说明该论文对他人的研究起到了帮助作用,该论文作者的学术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测评核心作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2)遴选指标。在对《档案管理》核心作者候选人遴选指标时,本文借鉴的是国际著名的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5] 来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量和最低被引量,同时符合这两项指标值要求的作者即可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进入测评样本。首先,1995-2015年《档案管理》载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吴雁平(74篇),依据普赖斯公式计算并取整,m=7,共计123位;其次,1995-2015年《档案管理》载文中作者被引频次最多的是刘东斌(433次),依据普赖斯公式计算并取整,得到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总被引频次为16次。endprint

对符合最低发文量和最低总被引频次两个指标的作者进行比对查重后,最终确定进入本文测评的核心作者候选人共计54位。在此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出所有候选人的发文平均指数X(X =20.06)和被引平均指数Y(Y =65.33)。

2.2 《档案管理》核心作者的确定。综合指数法是指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再汇总成综合指数,并以综合指数大小为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和评价的方法[6]。综合指数法使用大体上包括四步:第一步,计算平均指数;第二步,确定权重值;第三步,设定阈值;第四步,对核心作者进行排序。

(1)计算平均指数。在借鉴普赖斯定律遴选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基础上,运用綜合指数法对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学术水平值进行精确计算时须考虑两个指数(发文平均指数和被引平均指数)。

(2)确定权重值。对发文平均指数和被引平均指数赋予权重值。采用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7](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考察作者发文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利用相关函数,本文计算得到1995-2015年《档案管理》54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y=2.491x+15.37(R2=0.314),计算得出R=0.56035703。根据统计学知识,1995-2015年《档案管理》54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R﹤0.8)。因此,在运用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对核心作者进行测评时应同时考虑作者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赋予两者同样重要的评价程度。为此,本文将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权重值分别定为0.5和0.5。

(3)设定阈值。对测算出的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值的阈值进行设定,凡是大于该阈值的候选人才能被确定为核心作者,反之则相反。此处的阈值也称综合指数的平均值,由公式1计算得到本课题的阈值计算结果为100。也即是当某一候选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高于 100 则可以认为该作者的生产力和影响力高于候选人的平均水平,即可标记为核心作者。

Hi=[(Xi /X+yi/Y)×0.5]×100 (公式1)

(4)对核心作者进行排序。运用公式1计算出每位核心作者。经计算,本课题最终确定的核心作者群共有15位作者。然后按照每一位核心作者综合指数值的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如表1所示)。综合指数值越大,核心作者的学术水平越高,其学术贡献也就越大(注:表中出现著者姓名、排序等仅用于本课题的研究,别无他意)。

2.3 《档案管理》核心作者群的评析

2.3.1 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综合指数值三者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考察核心作者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及综合水平之间的关系,分别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和综合指数值输入到Excel,绘制出三者之间的相关函数图(详见图1、图2、图3),并计算每个相关函数的相关系数值。经计算得出,核心作者发文量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R=0.27568098(±0.00

由此可以看出:1995-2015年《档案管理》核心作者的学术论文产出与其学术影响力之间密切程度呈微正相关;核心作者的学术论文产出与其综合指数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核心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其综合指数值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档案管理》核心作者群中,综合学术水平高的科研人员,其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均相对较高。

2.3.2 核心作者的机构及地域分布。将核心作者群的相关数据导入到Excel,通过检索每位核心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取其所在的机构以及机构所在地域(省市)。查询结果得到,产生两人及以上的论文机构有两个(濮阳市档案局、河南省档案局),所属机构核心作者人数最多的是濮阳市档案局(4人),其次是河南省档案局(3人)。其中,有11位作者来自河南省内的科研机构。从综合指数排名上看,前6名核心作者均来自河南本地的机构。此外,15位核心作者所属机构类型主要包括两种:高等院校和地方档案局(馆)机构。将15位核心作者的机构按所属地域进行划分,来自河南本地的核心作者人数最多(11人),其次是上海、浙江、天津、湖南各1人。

从核心作者的所属机构及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本文认为这一结果足以表明三点:①1995-2015年《档案管理》所形成的核心作者群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本地区档案学、文献学等广大科研工作者无法替代的学术研究及交流平台,同时也是本地区档案界科研工作者发表高水准研究成果的集散地以及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的论坛。②核心作者群的来源打破了河南本省作者独霸刊物的局面,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出《档案管理》的办刊战略,立足河南,面向省外。③《档案管理》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出版质量和核心期刊身份,与其背后的编辑理念和行为是分不开的。该刊自创刊以来都非常重视发挥学者型编辑的示范作用,卓越的编辑理念和科学的编辑行为提高了刊物的学术水准和学术信誉[8],使得该刊越来越多的编辑成为自身忠实的核心作者(如胡绍华、沧海一粟等)。

2.3.3 合作论文的分布及作者合作的共现网络。

合作论文是科研合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论文合作情况可以折射出作者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9],探寻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促进跨学科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10]。经数据统计发现,1995-2015年《档案管理》的15位核心作者共产生597篇论文。由表2可知,独著论文数约占全体论文的65.83%,这一结果与洛特卡定律的推论吻合(在一段时间内,撰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最多,约占全体作者的60%)。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5年《档案管理》刊载论文的核心作者仍处在单兵作战的阶段,今后应在挖掘群体潜力和智慧方面深做努力,未来合作研究是否占主导地位将成为本文下一步研究的关注点。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对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相关思考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论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之创新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