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

2017-09-07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哈密大枣

宽敞的马路,飘香的果林,鲜艳的花海,还有一栋栋吸睛的大别墅——这个环境美丽,空气清新的地方就是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但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曾经被当地人称之为西戈壁。“这里地处哈密市西边,以前这里就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当地人这样解释。90年代初期,哈密人民响应号召纷纷来到这片戈壁盐碱地开荒,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让戈壁变成了良田,但是居住条件依然简陋。2007年,哈密市在整合西戈壁水土资源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1月再次更名为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该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园区。

据了解,园区规划面积14万亩,现有耕地8.2万亩,主要种植红枣、葡萄、棉花、设施蔬菜等农作物,园区入驻中小企业50余家,大型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解决当地就业3000余人,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4元。

6月下旬,记者来到闻名已久的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图从中了解曾经的西戈壁是如何变成如今的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乡村里的别墅区

平坦的柏油马路两边乔木耸立,一排排的小别墅整齐划一,四周的绿化带花盛草密,不少老年人在小区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为美化环境,硬化道路,打造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共铺设13公里道路路灯640盏,种植乔木16700棵、灌木3300棵,总投资约1300万元。谁能想到,这让人眼前一亮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往昔的戈壁滩。

6月22日,记者有幸走进哈密国家科技农业园区富民小区居民阿好·海都拉的家中,阿好的妻子带着小孙女在70多平米的客厅里玩耍着,墙壁上挂着45寸的大电视,冰箱、洗衣机各种家电齐全,因为喜欢吃肉还专门买了冰柜。阿好告诉记者,只家中的装修就花了15万。阿好曾开玩笑说,自己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市长的还好,真是赶上的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自己和老伴能住上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别墅。

阿好这套居住加庭院的别墅共占地300多平米,别看这么大的面积,阿好只掏了13万元就住了进来。别墅总造价28万元,政府一次性补助3万元,阿好只交了13万元,政府还帮助贷款12万元,免息三年。不少来过阿好家的亲朋好友都羡慕不已,还委托如果有卖房子的赶紧给他们打招呼。回想起当初的西戈壁,阿好唏嘘不已。当时这一带是荒无人烟,我们放牧都不来这里,后来土地改造,这里开荒的农民住是最普通的土坯房和石头房,每天下地吃苦受累,晚上回到家里连个热水澡也洗不上还要被蚊虫骚扰。后来阿好在家校学“习了开车,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早的一批驾驶员,家中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退休后,阿好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5000多元,家中的24亩地包给别人,每个月也能有2000多元,加上爱好兼职的驾校教练工资,每个月收入不少于10000元。年轻就酷爱汽车的阿好,家中现在共有小汽车4辆。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委书记伏彪介绍,园区把安居富民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哈密模式”要求,建设以“村民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打造科技引领生产的现代化新农村。

农业增产离不开科学

技术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地最初叫西戈壁——的确是一片茫茫戈壁,后来被开垦成棉田。近几年,该园区不断提高园区农业科技“含金量”,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创办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利用高效设施,从事蔬菜瓜果生产,以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种植过程生态化等为发展目标,已申请创建新疆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生产有机蔬菜等,其中,大田作物示范区面积3600亩,有机蔬菜示范区面积279亩。

园区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新疆哈密国家干果瓜类工程技术中心和胡明钰人才技术工作室,培养15名农民技术专业服务人员,在农民群众中培养了100余名农民技术员;同时,创建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新疆农业大学引进农业高科技人才,对农业产业技术指导,打造科研示范基地,实施必要的科研开发、科技创新,促进园区产学研联动体系建立。现已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其中“大枣标准化建园示范园”、“大枣嫁接技术”、“矮化密植大枣的修剪与管理”、“设施林果业的栽培技术”、“大枣的销售与加工”、“自动化灌溉系统集成应用”等先进科技水平和管理经验,作为技术转化已在实际生产和种植中得到推广,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园区累计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0余种,新技术20余项,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通过矮化密植、嫁接等各种科学种植,我院子里的大枣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枣农焦志文說。

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是全疆第一个实施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基地,该项目总投资达751万元,目前已完成面积4万亩,覆盖70多眼机井。自动化系统分为三级:中心控制、首部控制、田间控制。农户在农田机井旁的首部控制中心轻轻触摸显示屏、点点鼠标就可实现水阀的开启,完成农田作物的轮灌。实施自动化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达到节水、节能、增产、增效的管理目标。

村民们在也不用拿着铁锹顶着太阳奔走在乡里田间四处堵水,开水口了,园区村民焦志文感叹道:“干了一辈子农活,原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灌溉了。”

除了这些,园区对配肥施肥,大棚种植等技术方面都日益成熟,农产品产量规模也周年增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断提升。村民们的要包夜越来越鼓。

产销一体商业链 生态农业科技园

当下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购物,微商当道的时代,农产品的销售也离不开这些。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社集约化管理“基地+合作社+直销点+公司+物联网+电商”的营销模式。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运行模式,形成物理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化、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种植过程生态化、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化、电商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为此,园区引进电商交易平台(CCBOT),采取订单线上线下销售,成为集源头、供应链、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商运营平台。

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特色果树油桃、葡萄、软籽石榴、杏子、樱桃等;从新西兰引进的野菠菜等15种野生蔬菜,已试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与首府、广州等地客商签订订单,扩大园区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文、图 记者杨斌 通讯员热娜 毕彦菲)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哈密大枣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陕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
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