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的几点认识
2017-09-07邢天添
邢天添
摘要: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制造业业态加速转型升级对制造业业财融合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制造业业财融合实践在实施理念上存在差异,在应用层级上高低不同,在应用阶段上有先有后,与制造业发展新变化对业财融合提出的新要求存在差距。加速制造业业财融合,要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将业财有效融合提升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应用评估,培育制造业业财融合文化,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评促用、对标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 业财融合 认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制造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多方面挑战,迫切需要加速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应用。加速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有助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助于推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增进我国制造业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内在动能和发展后劲,助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厚积薄发,实现弯道超车。
一、制造业发展新变化对业财融合提出新要求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制造业业态加速转型升级构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环境。适应制造业发展新变化,对加速推进业财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一)制造业业态加速转型升级
“全球价值链+服务业模式+金融创新”构成了制造业发展新业态的基本要素。“二战”后,随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演变,现在企业间的竞争模式已经由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和供应链竞争升级为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竞争,制造业新业态和金融创新的耦合正在加速这种转变。微笑曲线描述的产业链分工规律背后,发挥核心作用的是产业链价值分配规律。从现实来看,几乎每个产业都有若干家全球性大企业在整合资源,引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与二十年前相比,世界500强公司的销售收入是原来的三倍,利润是原来的五倍,全球公司的财富价值创造能力还在逐步增强。
(二)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全球公司的出现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超越了国家的范畴,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全球价值链,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已成为全球公司基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然而,到现在为止全球经济治理仍然处在主权国家管理的层面,按照国别出台相应政策,导致各国国家利益与制造业全球布局的行为发生矛盾,反全球化的思潮开始兴盛,并形成各类加速制造业回流本国的国家政策,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织,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为激烈。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双向挤压”。
(三)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使得成本水平不断提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制造业业财融合的现状分析
从制造业业财融合的现实情况看,业财融合的实施理念存在差异,业财融合的应用层级高低不同,业财融合的应用阶段有先有后,与制造业发展新變化对业财融合提出的新要求存在差距。
(一)业财融合的实施理念存在差异
“系统论”和“渐进论”成为了现实中推进业财融合实践较为典型的两种认知模式。“系统论”认为业财融合不是过程,体现为系统集成。业财融合是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实施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跨越式转变,实现从0到1的突破。该实践方式将业财融合理解为“战略管理转型”,业财融合系统是支撑企业决策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管理支配财务核算,而不是财务人员应用计算机工具加强核算。该模式强调,在保证核算时效性、准确性、精确性的基础上,业财融合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分析发掘市场的细微变化,并在战略决策、管理执行和生产调整上提升反应准确度与速度,快于竞争对手半个身位采取行动,保持行业竞争优势。该模式以企业领导者为核心推进者,愿意花费高昂费用聘请咨询管理公司和软件公司,协同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系统性打造新业务流程,不断磨合、改进、创新,酝酿业财融合文化,最终形成业财融合的“系统集成”。国内少部分跨国制造业企业采取此种模式。
“渐进论”认为业财融合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各部门相互融合的渐进过程。该模式以企业财务部门为牵头单位推进业财融合,以“核算转型”为突破口,融合提升核算精度,降低核算工作量,加速核算压效率的财务诉求与企业降本增效的管理诉求,最终形成以企业财务主管CFO为核心推进者的业财融合“渐进演进”。财务部门首先在其内部运用新型财务管理工具改进核算,再经过与非财务部门的“1+1”式的渐进融合,可以最终形成“1+N”的业财融合。伴随信息化的技术支撑,逐步实现“信息化+业财融合”的完整体系。国内大部分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较为普遍地采取此种模式实现业财融合。
(二)业财融合的层级高低不同
业财融合可在企业战略层、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执行层三个层级加以实施。三个层级对应的分别是企业领导者眼中的业财融合,用于辅助决策;部门管理者眼中的业财融合,用于提升管理里效能;员工眼中的业财融合,用于提升工作效率。从实践来看,企业在三个层级的业财融合均有所涉及,但由于认识不同,在推行的广度、宽度和深度方面差异明显。如果业财融合被企业“一把手”认可,成为“一把手”工程,业财融合无论在动员与培训、机构设置与人才配置、组织执行力度、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均表现优异。业财融合会在业财融合体系的打造、财务工具的创新运用、业财融合报告的编写、业财融合文化的形成等关键要素上实现全方位的突破,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业财融合将实现财务工具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机结合。endprint
如果业财融合仅在部门层面被部门主管认可,业财融合将会被打折,首先面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大量的信息成本和制度性成本将极大地遏制业财融合的进程。一方面,财务部门的工作边界是财务核算,不精通业务也没有义务利用业财融合理念帮助业务部门提升业绩,过度的介入容易被误解为“越权”;另一方面,非财务部门对财务核算、财务审计、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分辨不清,很可能把业财融合的推行理解为财务考核工具的创新和加码,容易产生工作抵触情绪。业财融合只会实现工具与管理的松散结合。
如果仅在员工层面推行业财融合,业财融合基本等同于财务工具的自发运用,用与不用仅局限于个人工作方式的偏好,业财融合将会仅限于员工个人(而非企业组织行为)对新型会计工具的个别学习和偶然应用,达不到业财融合的应有之义。
(三)业财融合的阶段有先有后
从实践上看,方兴未艾的业财融合实践是在较为成熟的财务核算会计基础上逐步演变而形成的。如果将财务会计体系作为初始起点参照系来衡量,企业业财融合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业财融合的萌芽阶段。财务核算开始实现创新,即财务部门内部运用新的财务思维和财务工具原有的财务核算方式进行创新,例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此阶段在实施主体上不会跨出财务部门,从实施效果看不会超越会计核算范畴,可以叫作“账房先生”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业务融合的初级阶段。财务人员开始参与业务,业务人员开始关注财务,财务业务相互依存、相互指导、相互协同,财务和业务信息开始打破“信息孤岛”,信息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相互沟通,为下一步依托信息化手段将业财数据进行统一核算打下基础。业财信息共享中心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散地,逐步成为指挥企业经营业务的“大脑”;同时依据管理流程的不同节点设计形成专业化制衡的财务业务共同控制体系,形成调控企业经營业务的“神经网络”,共同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利润。
第三个阶段是业务融合的中级阶段。业财融合的开始推进全面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干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同时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去与未来,并和企业的资金、资本、资源相配置,与员工的惩罚及激励相结合,形成全面预算“控制器”。全面预算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控制,具体落实在年度预算与五年规划挂钩、依据预算配置资源、滚动预算管理、预算与绩效考核挂钩、预算与业务协同五个方面。企业业财融合的“大脑、神经网络和肌肉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第四个阶段是业财融合的高级阶段。业财融合开始辅助企业决策者开展科学决策。业财融合体系所形成的强大信息实时提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转化成决策信息等功能成为支撑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和控制基础,并与企业战略制定、执行和考核有机的融合。资本战略、财务战略和运营战略等各个模块进一步相匹配,业财融合支撑企业战略决策与使用战略性模型布控、调整财务流程融为一体。
三、加速制造业业财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地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产业政策转型和国资、民资与外资的产权协调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各类、各层级委托—代理问题是产生政府与市场之争、产业政策之争与企业产权之争等各类争论的经济核算基础。经济核算越能排除人为因素,数据收集和分析越清晰,就越能形成专业化制衡的管理体系,人为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就会越低,经济效率就会越小地受行政管理、资本来源、资本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预期,业财融合实践,必会大大消除大型企业中的“X-低效率”现象,为统一思想、减少争论,更好地应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更好地利用资金、资本、资源,有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财务核算和企业管理基础。
(二)业财有效融合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企业实施业财融合,就是要树立企业各业务部门的“主人翁”意识。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人员要走出财务办公室,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落实公司战略的预算管理,给出合同签订的财务建议、制订生产计划的定额标准。例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所推行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协同是保障业财融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鉴于企业中财务部门主管与业务部门主管的平级关系和不同专业背景,业财融合在推进中往往面临协调问题,如果没有更高层级的领导介入,业财融合往往会因部门之间的权力博弈而难以有效推进。因此,业财有效融合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三)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应用评估
按照《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深化业财融合的战略部署,充分借鉴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加快推进制造业业财融合应用评估工作。鉴于财政部门主要作为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主管部门推进业财融合实施的背景,财政部推进业财融合更大程度上是以财务部门作为实施主体,以新型会计工具为抓手,全面提升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财政部门推进的业财融合评估主要以新型会计工具为分类,推进业财融合运用。
然而,在设计制造业业财融合指标体系时,鉴于业务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与财务部门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客观现实,必须基于并跳出财政部门以财务单一部门推进业财融合的思路,采用以“顶层设计+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配合”的模式推进业财融合运用。这就要求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重点关注和正确处理业财融合应用工具分类、业财融合应用主体分类和业财融合应用层级分类之间的关系,建议以业财融合应用主体分类设计二级指标,配合业财融合应用工具分类和业财融合应用层级分类设计三级指标。研究设立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业财融合应用评估体系,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权重。综合体现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工具应用的不同范围、业财融合的不同层级和业财融合的不同阶段,以评促用、对标发展。
(四)培育制造业业财融合文化
培育制造业业财融合文化,是衡量制造业企业推行业财融合应用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业财融合应用既是业财融合在企业战略规划提升、管理流程再造和业务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更是业财融合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过程。在企业文化指引下推进业财融合,在业财融合应用中孕育更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有机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业务部门主管更快地拥有财务部门主管的财务意识,财务部门主管更好地拥有业务部门主管的战略意识和管理意识。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项目编号DXB-ZKQN-2017-047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号)[S].2016-6-22.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S].2014-10-2.
[3]财政部.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47号)[S].2016-12-14.
[4]中国电科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J].电子财会,2016(2).
[5]李守武.管理会计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5.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后流动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