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联质谱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2017-09-07韩丹李静李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代谢组学串联质谱溃疡性结肠炎

韩丹 李静 李迎杰

【摘要】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末梢血的串联质谱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1例UC患者为研究组, 46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 均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末梢血中氨基酸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串联质谱检测结果。结果 经分析研究组患者脯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3种氨基酸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并得到了以下的Logistic线性回归方程模型:In[P/(1-P)]=2.615-0.005×Pro-0.023×His。根据向后剔除法, 最终得到了在两组数据中差异最显著的2个指标, 分别为脯氨酸、组氨酸, 且都表现为下降, 表示这2种氨基酸与UC有明显的关联。结论 UC患者中脯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与健康体检正常者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UC患者存在着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为UC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串联质谱;氨基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3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主要累及结肠或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 临床症状以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和(或)里急后重为主;重症者可伴有肝胆疾病、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疾病等肠外表现[1, 2]。其病情轻重不等, 且病程长、迁延不愈, 复发率高并且有癌变的倾向。本研究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UC患者末梢血中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 研究其氨基酸的变化, 寻找UC患者的代谢标记物, 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 并符合入选标准的UC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按照医院在临床治疗的程序对研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集末梢血。采集方法:研究对象需要在次日早晨空腹进行血样采集, 且在检查前要告知其晚饭多以流食为主, 且进食时间与检查时间保持在4 h以上, 以干血点采样(DBS)的方法进行检测[3]。采集结束后将样本置放于4℃的密封箱中进行保存, 交由遗传病代谢研究中心进行相关串联质谱检测, 分析末梢血中20种氨基酸,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串联质谱检测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差异性指标 经分析研究组患者脯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差异最显著指标 对这3种氨基酸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并得到了以下的Logistic线性回归方程模型:In[P/(1-P)]=

2.615-0.005×Pro-0.023×His。根据向后剔除法, 最终得到了在两组数据中差异最显著的2个指标, 分别为脯氨酸、组氨酸, 且都表现为下降, 表示这两种氨基酸与UC有明显的关联。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UC患者末梢血的串联质谱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 UC患者血清中脯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的浓度水平均下降(P<0.05)。对所检测氨基酸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识, 以此能够对UC发病动机进行了解。如果通过检查对UC病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是特别了解, 也就对UC发病机制方面不能起到一定借鉴, 也就对发病因素等无从了解[2]。

本文研究发现UC患者脯氨酸浓度下降导致肠道黏膜上皮分泌功能障碍, 减弱了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故脯氨酸与UC患者的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具有重要的关系。

组氨酸为生糖氨基酸, 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 其中所具有的物质能够对神经紧张性消化道溃疡起到缓解作用, 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胃部吸收, 中和其胃酸, 对其提高吸收能力起到一定作用。而组氨酸脱羧能够作为组胺, 对血管舒张情况起到良好效果, 且在多种并发症所引起的炎症中起到抵抗作用[3, 4]。

色氨酸作为一种氨基酸被人体所吸收, 且对患者生理平衡等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说是患者体内必须的一种氨基酸[5]。其可以对患者深度睡眠、緩解焦躁情绪等起到作用, 因色胺、5-羟色胺和褪黑素全部都是色氨酸逐渐形成的。根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N-乙酰-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 MEL), 又名褪黑素、松果体素, 能够对UC患者起到积极作用, 且在治疗效果上得到一定认可[6, 7]。而在相关研究中对UC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进行观察, 其明显要高于体检健康者, 且对UC患者能起到缓解精神情绪的作用[8]。

UC患者身体中所含有的氨基酸指标代谢情况与非UC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如果患者体中3种以上氨基酸指标出现下降, 那么则可以将这些异常指标作为UC发病的潜在指标, 以此来进一步对其与UC发病联系更加密切的指标进行观察[9, 10]。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到脯氨酸及组氨酸2个指标与 UC发病关系最密切。因此得出结论, 人体内脯氨酸及组氨酸的下降与UC的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诉, UC患者中脯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与健康体检正常者存在明显差异, 且内脯氨酸及组氨酸的下降与UC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UC患者存在着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为UC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建庭, 吴林峰, 杜勤, 等. 奥沙拉嗪钠胶囊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10):593-595.

[2] 王剑蓉, 王耀辉, 朱长乐, 等. NOD样受体-1和脆性组氨酸三位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2):1184-1187.

[3] 吴巧凤, 杨阳, 赵纪岚, 等. 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针刺经穴与非经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脑代谢物质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7(8):572-576, 579.

[4] 卞秀梅, 吴正祥, 陶科明, 等. 血清IDO和KYN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12):1484-1487.

[5] 解春静, 庄彦华, 栾雨茏.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3, 29(8):889-892.

[6] 辛丽敏, 李楠, 朱文涛, 等. 溃疡性结肠炎血清氨基酸代谢轮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4(3):210-213.

[7] 曾丽芬. 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6(6):50.

[8] 丁静. 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 医药前沿, 2016, 6(8):205-206.

[9] 王佳婕.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0] 董方聪. 溃疡性结肠炎和菌血症的代谢组NMR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3.

[收稿日期:2017-03-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代谢组学串联质谱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代谢组学研究
氘代替代物结合UPLC—MS/MS同步检测去卵巢大鼠血浆中22种内源性大麻素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代谢组学研究
氘代替代物结合UPLC—MS/MS同步检测去卵巢大鼠血浆中22种内源性大麻素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食品中环磺酮残留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槟榔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