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困难和对策
2017-09-07刘伟俊
刘伟俊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带动了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将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全面运用到工程的质量监督过程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的监督效率,还能及时掌握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中遇到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分析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有效对策,希望对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困难;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26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02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想要全面提升工程的整体水平,不仅要全面加强对施工中各环节质量的重视,也要采取有效的质量监督方案,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在信息化技术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行业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也能系统化地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从而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有效地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控制、预测、评估,进而能够更好地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对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调整。
1 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
1.1 质量监督模式不健全
在我国建设工程发展历程中,各种工程建设信息的搜集和统计都是由相关工作人员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信息的统计,并且还要全面加强后期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有目的性地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查询。在记录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都是采用较为简单的报表和书面记录,这种方法不能全面地对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统计,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工作人员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信息失真。这不仅会对相关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加之,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较为传统的质量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全新的工程质量监督要求,从而会使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部分单位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统一性、完整性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优化利用水平,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展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国引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的时间相对较短,也没有彻底落实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从而导致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仅与国外先进国家、发达国家的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缺乏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经验和技术。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大部分工程质量监督软件和系统都是由国外引进的,我国并没有掌握核心的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技术。在进行软件维护和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增加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成本。另外,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即使工程的设计内容相对较少,工程本身的规模相对较小,但监督人员所要完成的工程质量监督任务并没有因此减少。这也意味着大部分的监督人员在面对工程质量监督时,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产生懈怠情绪,严重阻碍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和普及。
1.3 人才自动化水平较低
由于大部分的监督人员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不重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致大部分的单位和企业并没有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工程质量监督人才。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消耗和成本,甚至没有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从而导致工程本身的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我国要想全面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监督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能力,还要能够熟练应用各种计算机设备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这无疑提高了对监督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部分单位没有安排工作人員进行专业化培训,也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这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快速掌握各种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技术,也无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完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另外,有些单位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往往安排其他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工程监督工作,但这部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较低,且没有较高的现代化操作水平和管理意识。因此,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其不能有效处理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不能深度挖掘和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有效完成相关工作。
2 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2.1 全面加强信息化核心系统的建设
在全面推广和普及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在将工程项目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核心的前提下,有目的性地搜集各种数据,全面构建动态化的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数据库,再利用互联网构建较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平台中公布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和执法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经验。为了能够实现实时监督、动态管理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根据实际的管理情况,有目的性地拓展和优化系统中的部分内容。在利用互联网和工程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库进行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全面管理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实际工程质量的综合管理和宏观管理。相关的监督人员还要根据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信息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全面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实际要求,不断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工程质量监督技术和设备,并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修维护,最大限度提升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2 全面加强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关部门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构建水平和管理水平,就要全面加强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利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全面加强对专业化、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在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还可以制定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评估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与薪资福利挂钩;还要根据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要求,增加聘请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如,为上岗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的综合素质培训和强化技能培训,在招聘阶段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将工作责任心、价值观、道德观纳入招聘评价中。
3 结 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这意味着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的建设要求和使用要求。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要充分对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监督管理的需求,有效引进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为繁重的工作,有效降低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的成本消耗,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晋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应用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6(3).
[2]屈世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6).
[3]宋小强.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工程质量,2016(10).
[4]廖明罴.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工程质量,2016(10).
[5]任辉.关于信息化建设对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