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2017-09-07曾宪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宫颈癌

曾宪瑞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应用简化调强放疗手段与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毒副反应。方法 80例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治疗, 观察组采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为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7.5%(39/40), 对照组为92.5%(37/4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9例, 放射性膀胱炎1例, 毒副反应率为25.0%;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17例, 放射性膀胱炎5例, 毒副反应率为5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ⅡB~ⅣA期患者应用简化调强放疗方案与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联合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 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简化调强放疗;腔内治疗;同步化疗;宫颈癌;ⅡB~ⅣA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24

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疾病领域, 宫颈癌发生率居首位,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的手段治疗。但手术在实际应用时, 会出现一定的无法将病灶彻底清除的情况, 残留肿瘤细胞经血液或淋巴对周围组织造成侵润, 明显增加了肿瘤扩散几率[1, 2]。化疗是通过对化学药物应用, 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的作用, 最终促使癌细胞凋亡;放疗是通过腔内、外照射, 使宫颈病灶消除, 临床针对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 通常采用腔内放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 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存在。調强放疗可对肿瘤靶区等处的剂量强度进行调节, 减少膀胱、小肠等处的受量, 使肿瘤控制效果得以提高的同时, 并可防范并发症[2, 3]。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的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 应用简化调强放疗与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联合的方案治疗, 取得了理想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80例, 均有程度不等的肛门坠胀、尿急、阴道出血等症状, 卡氏评分>70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观察组年龄39~62岁, 平均年龄(45.8±5.4)岁, 平均病程(5.2±2.1)个月;对照组年龄40~63岁,

平均年龄(45.9±5.7)岁, 平均病程(5.3±2.2)个月。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治疗, 即采用对穿照射模式对盆腔大野前后照射, 初始中间挡铅, 在直线加速器表现为

6 MV X线30 Gy后, 调整为四野照射, 设置DT=46~50 Gy

(23~25 f/5周), 另外, 行铱后装治疗, A点设置为DT=28~42 Gy/

4~6次, 给予铱后装治疗当日不行外照射, 以8周为1个总疗程。观察组采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 针对盆腔淋巴引流区域, 设置(CTV)DT=50.4 Gy(28 f/6周), 针对宫旁直接侵犯及宫颈原发肿瘤, 设置(CTV)DT=60.2 Gy

(28 f/6周), 针对转移淋巴结患者, 设置DT=64.4 Gy(28 f/6周), 行铱后装治疗, A点设置为DT=20~28 Gy(3~4次/2~8周), 在完成调强治疗后开展。两组在开始放疗后, 即同时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 即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 第1天, 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 第1~3天, 1个周期为21 d, 共治疗

2个周期。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1年生存率;对比毒副反应, 包括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

1. 4 疗效评定标准[4] 完全缓解:病灶均呈消失显示, 维持时间>4周;部分缓解:病灶最大垂直模径与最大直径乘积缩小>50%, 无新病灶出现, 维持时间>4周;稳定:两径乘积缩小<50%, 无新病灶, 维持>4周;进展:两径乘积增大>25%, 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及1年生存率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为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7.5%(39/40), 对照组为92.5%(37/4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毒副反应 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9例, 放射性膀胱炎

1例, 毒副反应率为25.0%;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17例, 放射性膀胱炎5例, 毒副反应率为5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中晚期宫颈癌病例, 临床多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与腔内放疗方案联合模式治疗, 因此肿瘤类型具放疗剂量依赖性特征, 随照射剂量提高, 其效果也呈增强表现, 但因盆腔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 于盆腔内分布的直肠、空肠等周围正常组织对剂量的耐受水平有限, 应用二维常规治疗计划剂量较难在肿瘤靶区有效分布, 且达4%~15%的严重并发症率。为使正常组织并发症风险降低, 改善宫颈癌治疗预后, 临床展开了多项研究[5]。本次所探讨的调强放疗为近年治疗肿瘤的新方向, 是放疗的一项新技术。其可在对靶区剂量要求进行最大程度满足的同时, 发挥理想的对周围正常组织保护的作用。现阶段, 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 采用调强放疗治疗, 可在不将正常组织剂量增加的同时, 促肿瘤病灶剂量提高, 进而对肿瘤生长进行控制, 避免正常组织受损[6-10]。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应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方案对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毒副反应率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膀胱炎及直肠炎为在对宫颈癌治疗时, 较难应对的并发症类型, 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下降, 应用调强放疗计划, 可使膀胱、直肠等器官得到有效保护, 在确保淋巴结引流区域、转移灶及宫颈肿瘤处剂量充足后, 促受照射体积尽量减小, 保障了临床安全。

综上所述, 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应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 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祖焕, 甘浪舫, 谭毅.同步放化療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4):371-376.

[2] Li J, Kang LN, Qiao YL. Review of the cervical cancer disease burden in mainland Chin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11, 12(5):1149.

[3] 戴丹青, 喻世华, 魏敏, 等.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0):2811-2813.

[4] 漆辉雄, 杜坷, 孙秋实, 等.调强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7):2928- 2929.

[5] 高岩, 张新, 王纯雁, 等.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中国肿瘤, 2013, 22(1):73-76.

[6] 刘霄, 袁越, 杨姝, 等.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中国老年学, 2015, 35(10):2710-2712.

[7] 章珂. 探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 饮食保健, 2016, 3(21):183-184.

[8] 张楠.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毒副反应.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3):177- 178.

[9] 范华平, 刘瑞振, 潘军峰, 等.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11):1361-1363.

[10] 林晓丹, 石兴源, 周同冲, 等. 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 5(11):10-15.

[收稿日期:2017-05-17]

猜你喜欢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宫颈癌,不是那么可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和我们有关的宫颈癌疫苗,你了解多少?
宫颈癌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ERK及JNK/MAPK通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