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2017-09-07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票据资产

1980年2月,当时的人民银行杨浦区办与人民银行黄浦区办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票据概念的萌芽。从1982年开始,票据概念开始逐渐在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了解决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政府开始鼓励企业之间用票据结算。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获得通过,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跟票据业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对票据市场的利率、生成机制做出了初步规划。1999年以后,票据市场急剧扩张,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截至目前,票据市场已形成了存量十万亿、交易量百万亿级的重要市场,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良好

客观来说,中国票据市场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它不仅为商业银行开拓了资产负债业务,更重要的是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票据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一组历史数据,2016年9月末,全国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9.5万亿元,是同期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余额的55%,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6.3%。2016年前9个月,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3.6万亿元,是同期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的2倍;票据累计贴现金额70.2万亿元,与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共同构成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票据的交易和投资功能愈益显现。票据交易量的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票据签发量的增长率;票据资产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资产配置类别,通过票据资产打包、质押等方式进行的票据业务创新也日益增多。

票据市场在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9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1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5.5%。从企业结构来看,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为中小企业所签发。

票据市场已经开始成为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进行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再贴现利率的引导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类再贴现票据的选择,引导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投向,有效促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票据电子化步伐显著加快

电子票据相对于纸质票据具有更多优势,如期限长、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近两年随着企业认识的提高、电子票据系统的优化、监管制度的完善,电子票据开始高速发展,电子票据承兑和交易量占比大幅提升,未来票据电子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票據电子化受多重利好因素的驱动,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人民银行引导鼓励发展电子票据业务

2016年9月7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自2017年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须全部通过电子票据系统办理;2018年起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全部通过电子票据系统办理。该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办理电子票据承兑业务在本机构全部承兑业务中的金额占比须逐年提高。

2016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增长较快,电子票据累计承兑8.58万亿元,同比增加48.3%。累计贴现(含转贴现)54.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了1.1倍。电子票据在票据整体承兑和贴现业务中的比重已达到65%。预计在人民银行的强力推动下,电子票据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市场占比有望在2017年末升至80%以上,2018年末升至90%以上。

2.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为纸质票据电子化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2016年12月8日,由人民银行牵头筹建的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始试运行,这是票据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上海票据交易所规定:从事票据承兑、质押、保证、贴现、交易等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将分批加入票据交易所系统,过渡期后所有新增票据业务都将在票据交易所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和转贴现交易,实现纸票电子化。这将进一步加快票据电子化发展的进程。2017年3月27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移交切换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票据交易所将于2017年10月接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届时,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将形成。同时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前海票交平台等区域性、地方性交易平台纷纷成立,为纸票电子化增添了新的动能。

3.商业银行对票据电子化的积极性很高

电子票据在成本、效率、风险等方面都比纸质票据更有优势。随着大额票据强制使用电子票据,小额纸票的市场流通性将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将会主动放弃小微纸票市场,提前要求经营分行对100万元以下的票据强制签发电子票据。这将加速纸票退出市场的进程,同时为电子票据的发展开拓广阔的渠道。

(三)统一票据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2016年12月8日,票据交易所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标志着我国票据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将大幅提高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对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有助于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实现票据报价、交易、查询的平台,突破地域对交易的限制。

二是有助于实现价格发现,将实现全国买卖交易信息的集中共享,让价格反映真实的资金需求。

三是有助于票据创新业务的稳定发展,票据交易所为创新业务提供平台支撑,从创新环境上保障业务发展,有利于建立良性循环。

四是有助于实现风险的科学管控,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五是有助于加快票据市场的国际化建设。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票据市场看,票据市场的发展需要以票据交易所为核心的做市商机构。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有助于推动票据做市商制度的建立,进而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激活票据市场。

(四)票据市场创新层出不穷

面对传统票据业务模式经营利差不断收窄、风险事件频发以及监管趋严的现实,各类经营机构积极探索票据业务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票据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步。2017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标志着票据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是票据产品体系愈加丰富。近年来票据市场步入快速發展阶段,票据产品体系极大丰富。在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票据资产综合服务、票据同业投资等产品在票据市场上相继出现。另外,票据资产管理等产品不断趋于成熟并创新发展,未来票据衍生品也有望推出。

(五)票据资产证券化有望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票据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票据资产组合和由此而产生的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2016年3月29日,全国首单基于票据收益权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融元1号专项资产支持计划”成功发行,标志着中国票据业务“证券化”ABS之门正式开启。

在票据市场发展当前阶段逐渐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意义重大。

一是票据资产证券化能够真实反映票据资产的权利让渡,防止票据“绕规模”现象发生,有利于票据业务规范持续发展。

二是票据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商业银行已经持有的大量优质的存量票据资产,吸纳充裕的社会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增强银行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票据资产证券化的推出有利于增强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拓宽投融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银行票据资产作为非标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甚至可能高于尚未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但是票据资产证券化使得参与的投资者更加多元化,解决了部分拥有较高信用评价基础资产的中小企业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市直融的问题,极大地激活了市场的潜力。

从市场前景看,在政策层面明确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后,预计票据资产证券化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票据市场面临的困难

尽管票据市场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发展形势喜人,但票据市场也存在一些困难。

(一)市场体量开始出现萎缩

从2013年起,票据市场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而从2016年11月以来票据市场规模出现下滑,票据融资连续7个月分别下滑1009亿元、2542亿元、4521亿元、2418亿元、3861亿元、1983亿元、1469亿元。此前央行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也显示,一季度银行汇票业务共计19.17万笔,金额1007.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和70%;环比方面,汇票业务笔数下跌20%,金额下跌42%。

预计下半年内票据市场承兑业务量难有大幅回升,票据直贴端有望迎来一定程度的回暖。与此同时,下半年资金面的改善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趋于宽松或将带动票据市场利率逐渐下行。

首先,从政策监管面看,贯穿2016年全年的整体趋严的票据市场监管环境2017年仍在延续。尽管2017年5月中下旬之后监管步伐有所放缓,但预计票据业务的自查和风险排查等很可能将延续至年底,在此前提下,票据承兑、贴现以及转贴现业务的开展仍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基本面看,票据市场目前仍然面临以下几点重要的结构转变。一是二级市场业务由以往的场外线下交易逐渐转变为票据交易所场内的线上交易。二是交易主体的变化仍将继续,非银机构和非法人产品有望逐渐接入票据交易所系统,带动二级市场的交投活跃度。三是票据业务结构也面临一定程度的转变,过去两年较为活跃的票据资管等业务受到监管升级的冲击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买断式回购等更为规范的产品创新或将成为票据市场的主流。

再次,从资金面看,下半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望下降。今年以来美国经济走弱的信号有所增加,美元走弱有利于改善贬值预期、减缓资本外流压力以及改善外汇占款的情况,并且也减轻了人民银行被动收紧流动性的压力。资金面的改善也将带动票据市场利率下行。

最后,从信贷环境看,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可能呈“前高后低”态势,预计下半年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紧张程度大概率将不及上半年。倘若下半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逐渐趋于宽松,届时市场上对票据资产的配置需求很可能回升。而在市场票源供给难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或将助推票据市场利率下行。

(二)参与者同质化严重

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体是银行,而银行的业务模式主要是扩大信贷规模。

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科目都归属在信贷规模中,这使得票据交易者往往形成趋同性,导致利率波动加剧,体现在利率上涨时高于其他同类资产,利率下跌时低于其他同类资产。

(三)转贴现市场业务模式单一

票据转贴现市场的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包括转贴现和回购业务,都属于现货市场,对远期交易的重视性不够。在业务实践中,现行市场上的票据远期买卖协议很多,但都为监管机构所不允许。

(四)民间票据融资活跃隐藏较大风险

民间票据融资是持票人将持有的未到期银行汇票以折现的方式出售给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企业或个人的一种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偏小,信用等级不一,中小企业常因提供的资料不齐全、不真实,难以通过银行审查办理贴现业务,从银行融资相对比较困难。民间票据融资却具有手续简便、当即付款等特点,一般双方约定好利率即可成交,不需要提交真实的商业交易凭证,于是许多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转向民间票据市场贴现获得融资。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加入民间市场,把票据出让作为投资手段,通过收购银行承兑汇票,或到期解汇,或转移支付,或利用自身信誉集中到银行贴现,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民间票据贴现的发展对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民间票据贴现具有利率和期限随意性大、手续不规范等特点,打破了贴现业务正常的竞争环境,不利于银行的正常经营。而且,民间的贴现形式切断了资金与真实交易的联系,使大量的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逃避了有效的金融监管,给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带来更大的困难。同时,民间票据市场的存在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其信用、信誉维护机制也欠缺规范,极易引起法律、经济方面的纠纷,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五)票据市场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滞后于市场发展

随着票据融资工具属性的增强,依托票据进行的融资类业务也开始活跃。但我国票据相关制度体系主要围绕其支付结算功能设计,票据融资和交易性管理制度缺失,票据市场准入、交易、清算、结算等行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部分金融机构在票据交易中,违规“代持”、“代售”、采取“清单”交易等,不仅隐藏操作风险较大,而且一旦出现风险,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缺乏充分保护。

猜你喜欢

票据资产
大数据资产化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