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2017-09-07钱亮
钱亮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冠心病50例, 脑梗死50例), 另选10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
D-二聚体进行检测, 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23.03±2.01)μg/L, 治疗后为(421.08±3.59)μg/L;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154.12±3.44)μg/L, 治疗后为(349.11±1.98)μg/L;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5.16±10.40)μg/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有助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观察, 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后期恢复监测,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检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 i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There were 10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s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5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00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D-dimer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its valu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lasma D-dimer value before treatment as (1223.03±2.01) μg/L and (421.08±3.59) μg/L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lasma D-dimer value before treatment as (1154.12±3.44) μg/L
and (349.11±1.98) μg/L after treatment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plasma D-dimer value as (125.16±10.40) μg/L.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lasma D-dimer value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plasma D-dimer valu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value helps to diagnose and observ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later recovery. 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lasma D-dime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Detection
血漿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降解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化合物, 临床中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数值可以将继发性纤溶的活性情况清楚的反应出来, 纤维蛋白是否生成可以通过检测血浆D- 二聚体数值进行判定[1]。纤维蛋白在人体血液中出现溶解异常或沉积的情况, 就可以基本判定为血栓, 一旦人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的情况, 表明高凝状态或者血栓形成, 所以临床上将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2]。基于上述的情况, 本院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以供日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12月30日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将其设为观察组, 其中冠心病患者50例, 脑梗死患者50例。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年龄39~70岁, 男23例, 女27例, 体重45.2~79.6 kg, 平均体重(60.1±7.1)kg。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年龄35~71岁, 男30例, 女20例, 体重56.2~79.3 kg, 平均体重(60.2±7.5)kg。
观察组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另选取100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设为对照组, 年龄40~64岁, 男64例, 女36例, 体重48.2~77.3 kg, 平均体重(60.1±8.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属于自愿入组,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对两组进行常规检查和记录[3]。对照组各项数值正常, 体检健康。使用免疫比浊法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进行检测并记录分析。具体检测方法:两组测试人员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2 ml血采集, 准备含有柠檬酸钠2.9%剂量的真空采血管, 将采集的静脉血2 ml注入真空采血管内, 随后将采血管使用3000 r/min转速的离心机中进行2.5 h的血浆分离离心, 最后对两组的血浆样本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数值。
1. 3 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23.03±
2.01)μg/L, 治疗后为(421.08±3.59)μg/L;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154.12±3.44)μg/L, 治疗后为(349.11±1.98)μg/L;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5.16±
10.40)μg/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是一种常见病症, 多集中为中老年患者, 由于其病情复杂, 对人体危害极大, 因此在治疗初期如何准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诊断患者病程和恢复情况对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意义[4-9]。
人体的脑内血管一旦出现梗死情况, 会导致血液循环受到阻碍, 血管壁也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损伤、纤溶的活性功能也会开始降低、脑内及皮下组织出现损伤, 致使内胶原等情况就会造成脑梗死或者血小板开始聚集导致脑内血管产生血栓症状[10]。临床上有研究将血浆 D-二聚体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 是因为患者血液一旦出现溶解异常或沉积的情况, 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急速增高, 在这种情况下, 对血浆 D-二聚体的检测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重大的意义[11, 12]。
初始临床上检测血浆 D-二聚体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者是胶乳凝集法等检测方法, 这些检测方操作简单, 但对于血浆 D-二聚体的数值检测会出现敏感度较低的问题, 这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确诊带来一定问题[13-15], 因此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近几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免疫比浊法对血浆 D-二聚体进行检测, 以保证研究数据准确。
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数值检测, 治疗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将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与对照组的数值进行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有助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和病程的判断, 避免误诊和耽误就诊时间, 且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后续恢复治疗也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有助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观察, 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后期恢复监测,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合珍, 张庆亭, 张兰军.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6(9):148-149, 152.
[2] 曹在新. 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医学, 2014, 7(11):47-48.
[3] 康利根, 罗志强, 朱丽娟.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9):126-127.
[4] 李剑. 心脑血管疾病中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4):32-34.
[5] 刘翠华. 心脑血管疾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3):135.
[6] 仇愛民, 陶章, 祁风亮, 等. 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测定在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5, 3(7):518-520.
[7] 高玉芳, 赵联营, 王敏, 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6(21):721-722.
[8] 邹惠锋.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11(4):2021.
[9] 侯振江, 张宗英.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1, 9(2):125-126.
[10] 刘静华.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3(10):12-13.
[11] 任静, 姚朱华.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杂志, 2013, 5(15):328-331.
[12] 张文静. D-二聚体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A02):114-115.
[13] 薛兴翠, 赵新卫.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5):68-69.
[14] 陈金之. 游离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2, 14(27):208-209.
[15] 叶晓芳, 刘双, 杨京华. 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9, 28(1):7-9.
[收稿日期: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