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课与综合素质评价“双赢”

2017-09-07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赢素质评价

魏宁

最近,综合素质一词频频出现在教育圈中。先是一则大洋彼岸正在“酝酿中”的消息,引发了教育圈内人士的关注,那就是美国“高考改革”的一项颠覆性计划——尝试用A New Model替代现有的SAT。所谓A New Model,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它包括八大能力:分析与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全球视野、适应力与探索力、诚信与决策力以及心智习惯。其中的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包括理解、使用及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字知识和媒体,以不同的形式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并运用高阶数学,了解传统及前沿的数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机器学、分形学、细胞自动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热门议题。

再回看国内,今年又被称作“新高考元年”,因为2014年启动的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今年迎来了首批高中毕业生。而在7月,高考改革第二批试点正式启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进入。在很多人看来,“新高考元年”的一大亮点就是高校在招生时将参考学生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从上海27所高校公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来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所有高校看重。其中,创新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体验经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尤为重要。此外,很多学校都明确表示会考查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成果和作品”“创造发明成果和作品”等。

说了半天,不知道您是否品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联系了。要我说,信息技术课程是能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锦上添花”的。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甚至信息技术课学得好,可以直接为综合素质“加分”。其实,只需对照前面所说高校关注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查要点,就不难发现:程序设计、算法的学习,计算思维的培养,直接促进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工具、资源的组合、选取,还是从传统的多媒体作品设计到三维作品设计、移动应用设计,处处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而3D打印、开源硬件乃至创客课程不更是直接催生出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成果和作品”“创造发明成果和作品”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综合素质成为未来教育評判学生的重要依据,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妨以自身的行动去主动呼应这一趋势。简言之,在理论内容层面,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要做到“头脑中有创意”,即便是如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意识、信息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在实践内容层面,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要做到“手底下有作品”,不管是用多媒体技术或程序设计生成的“软”的作品,还是借助硬件技术完成的“硬”的产品,并对创作的全过程有全新的体验。

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综合素质又呼唤着信息技术课程朝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去努力。这样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将取得“双赢”的好结果。

猜你喜欢

双赢素质评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