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物思想视域下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7-09-07梁惠娥侯玉莹

服装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物汉族服饰

梁惠娥, 侯玉莹

(1.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

造物思想视域下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梁惠娥1,2, 侯玉莹1,2

(1.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概况,归纳其相关理论,指出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在造物思想视域下的研究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学术界在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领域研究的空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统造物思想视域下研究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传承传统造物思想、发扬民间造物先进理念。

造物思想; 近代; 民间女衫

《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人类不仅追求“器”的基本形态,更要求其上升到“道”的境界,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满足,而造物思想即指为了这个目标所进行的思考。起源于先秦的“礼”就是对“道”的哲学体现,制器要尚象,就是说器物的制造要崇尚自然之“道”,而“道”产生在天地万物的固有生长秩序中,若“器”的生产违背了天地秩序,“道”则无法体现,主要强调“器”与“道”相辅相成,互为写照[1]。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这种制器遵“道”的设计理念作为中国古代造物约定俗成的经验,指导着各类别设计造物的生产与发展。

“衫”初见于汉代,在东汉刘熙撰《释名·释衣服》书中被解释为:“衫,芟也。衫末无袖端也。”意思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去袖端的一种服装形式。“袄为复,衫为单”——衫一般都比较薄,可罩在襦袄之外,用作外穿的上衣,因轻薄便利,造型多变,适应需求而受到人们追捧[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动荡,中西文化碰撞,服装呈现出“西风东渐、东西兼容”的态势。中国传统着衣习惯常是重上不重下,重外不重里,因此近代女性上装——“衫”、“袄”、“褂”等在近代服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造物思想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造物思想的研究涵盖了工艺美学、设计艺术学、科技史、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当今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其总体基本特征和应用类别两方面进行讨论。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造物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研究成果丰硕。

1.1国内关于造物思想的研究

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田自秉先生在1981年发表了第一辑《工艺美术论丛》,其中《论工艺美学》一文最早提出了工艺美学的理论,比较了工艺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不同,说明了工艺美学之所以成立,是由工艺美术的特性决定的[3]。“工艺”一词既有技术的意味,又有艺术的影响因素,并不局限于手工,而是涵盖了“工”和“美”两个方面,是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理论研究的开端。

从工艺美学角度出发,杭间《手艺的思想》[1]、《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3]分析了历代社会思潮下造物工艺所呈现的特点;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历史与文化》[4]等将造物工艺丰富,从造物的美学角度对其内在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另外,从设计艺术理论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专家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5]、孙长初《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6]、邵琦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7]、徐飚《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8]、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9]等都是在中国古代造物进程中,提取优秀造物工艺元素和历代思想家代表人物,并分析其设计艺术思想及著作。除此之外,喻仲文《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10]把人类意识形态提到一定高度,与造物相结合,指出了造物艺术是物质—精神、功能—符号、实用—审美的统一,也是哲学领域的研究之一。

1.2国外关于造物思想的研究

美国学者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TheScienceofArtificial[11]首次提出“设计科学”的思想,认为设计科学是一门关于造物过程和设计思维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寻找设计研究的科学化方向。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12]着重考察青铜器、金器和玉器之纹饰与造型的制作、意义、功能、使用、组合、变迁等问题。此外,亚洲学者更多考虑造物思想与社会思想之间的联系,如伊東貴之《中国近世思想史的再构成》[13]通过对中国宋明理学的研究,讨论了宋代至明代期间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此外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也在其多部著作中表达了对民间艺术造物的独到见解,表明了民间工艺在多种艺术中的位置。

1.3研究现状分析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在造物思想的研究中,国内学者注重从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行为过程中探索对造物的认识,采用的多是表述性、定性式的个案描述性研究方法,国外学者则更注重从哲学与技术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实证化研究。近代学者对造物思想的研究是从近二十年开始的,在历史发展、审美特征、技术要求、哲学思想等方面已经较为系统。而继工艺美学思想理论之后,逐步出现了对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方式、设计艺术思想等课题的探讨,为造物思想总体特征和时代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见表1)。

1) 从研究内容看,造物思想的研究首先从研究人(造物者及造物受用者)、工(技术手段)、物(自然材料及器物本身)三者关系开始,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我国古代造物活动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造物者对自然及其中能为人所用的条件的认识,是造物的基础;而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手段改造自然材料,是达到造物目的的方法,是物呈现的途径;造物的受用者则是器物功用的最大考验,是检验造物过程的标准[14]。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2)从造物思想的研究范围看,多基于古代技术类典籍进行研究,从文献检索到实物分析,互为佐证,研究成果丰富。从实践运用出发的先秦《考工记》,考百工之事,以为后世之纪实和规范,揭示了造物的基本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此外,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实践丰富,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文士,历代学者都有一些关于设计造物的典籍流传于世,如唐代《梓人传》;宋代《梦溪笔谈》、《营造法式》;明代《园冶》、《髹饰录》、《长物志》、《天工开物》、《燕闲清赏笺》;清代《闲情偶寄》、《工段营造录》、《陶说》,乃至《绣谱》等。其涉及领域较广,如青铜礼(兵)器、建筑、农具、陶瓷器、乐器、服饰、玉器、染织等,并有相关专史和断代著作陆续面世。

表1 中国造物思想基本特征及其内容

图1 传统造物思想人、工、物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workers and objects in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当前有关造物思想与金属器具、木器、陶瓷器、玉器、农具的研究较多,但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还不够全面,大多集中在礼乐历史、工程技术角度,与服装领域相结合的研究相对匮乏,或多与其他器物的研究杂糅在一起,略有提及却不加深入。崔荣荣等关于造物思想的研究多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根据实物及历史人文背景作出分析,但研究涉及服饰品类别有限,还有更深入的研究可能性。

2 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研究现状及分析

近代中国,因西方先进制造技术和民主思想的传入,服装尤其是女装变化较为鲜明,女性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观念的禁锢,服装呈现多样的外观变化。针对近代女装历史文化及其工艺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而对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专题性研究却略显匮乏。

2.1国内关于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

1) 著作方面,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15]与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6]中对中国女装史的发展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从中亦可归纳总结出女衫的发展历程,为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17]和廖军等《中国设计全集(卷五):服饰类编·衣裳篇》[18]都使用大量的近代传统女装图片资料,完整地展现了近代女装样貌,尤其是关于女衫的图片资料和相对应的文字注释,以及对个别女衫进行图示款式的鉴定、具体的数据测量、面料材质的分析和结构细节的说明,都为近代女衫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此外,袁仄等《百年衣裳》[19]、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20]、崔荣荣等《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2],都从各个方面对汉族传统服饰,特别是汉族近代民间女衫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介绍。

2)期刊及学位论文方面,早期有张爱玲 1943 年在杂志《古今》中刊发的短文《更衣记》,阐述了在满清近三百年统治下的女装特征,并着重描写了20世纪初期中国时装在各类因素影响下的巨变。今人所著的论文资料中,卞向阳等《民国时期女上装的实例分析和特征研究》[21]通过对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博物馆馆藏代表性女装上衣的实物分析,了解民国时期女上衣的结构、工艺、装饰及面料特征。此外,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22]、万芳《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研究》[23]等,研究范围更是涉及多种类别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对各类女装的穿搭方式及审美变化进行分析论证,了解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大致流变情况及影响因素。检索近十年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研究,其对象涉及民间袄服、袍服、云肩、凤尾裙、马面裙、合裆女裤、鞋垫、腰包、童帽、女裤、马甲、配饰、弓鞋、眉勒等各个方面,对其纹样、形制、工艺、文化等角度作了描述,而对女衫的专题研究几乎没有。

3)实物藏品方面,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近3 000件近代服饰品,其中女上装(袄、褂、衫)共计441件,“衫”的馆藏为165件,占女上装的近40%,分别来自江南、闽南、山西、陕西、中原、皖南、山东,藏品品类丰富,保存完好,研究价值高。基于女衫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如此高比例的馆藏量,显然对其研究还是不够的。

2.2国外关于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日本山内智惠美《20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24]采用丰富的图片例证,详细描绘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服饰风貌,对研究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Ken Lum、David Clarke 等从西方学者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中国古代服饰探讨的权威学者之一——约翰·沃尔默(John E.Vollmer)的RulingfromtheDragonThrone[25]等著作详细描绘了晚清帝国时期中国服装的各类造型。

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窥探出中国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流变,但因各自视角不同,对中国传统服饰的描述仍不够全面,且对女衫的专题性研究有所欠缺。

3 造物思想视域下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研究的发展趋势

造物思想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物”提出的创造性构思与观念。造物思想对事物的理解基于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基础,需进一步总结出人类思想研究上共通的特性,实现对传统与当代设计思想冲突与融合问题的深度探讨。

3.1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国内研究一般通过资料收集法、实地调研法、测量法等,对技术类古籍中讲述的实物进行分析验证,从历史学、哲学、艺术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角度概括中国古代造物进程中所展现的“器”与“道”的关系,深入挖掘“人”、“工”、“物”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但因时代久远,某些造物技术的失传使研究存在一定困难,且中国古代造物指导典籍的撰写多专注于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对金石、建筑、礼器、乐器的制造实践及礼仪制度研究多有偏重。因此,在造物思想视域下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探讨,可以在实物资料较为丰富的基础上,采用实地取证法对馆藏女衫进行测量,对其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分类梳理,参照典籍中讲述的规律分析论证,实现造物思想理论的物化表达。同时在研究领域上,实现从注重定性研究的社会学和哲学角度,到注重定量研究的技术科学领域的拓展。民间服饰及其制作工艺均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应受到相应的保护与传承。

3.2研究内容

对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需要将其与造物思想的总体规律相融合。研究造物思想不能离开物本身,而研究物也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及社会背景。近代汉族民间女衫作为当时民间社会生活的载体,是造物思想流传的表达之一,对其研究应综合考虑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人文习俗、价值观念等人文要素。造物思想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传承下来的,而服装作为造物的受体,可剖析其流变的特征、规律及成因,具有研究的必要,可以实现造物思想研究内容的丰富。

3.3研究意义

随着造物思想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未来其传承应用意义将会是研究的重点趋势。服饰作为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能够展现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造物思想更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理解,在造物思想视域下了解近代汉族民间女衫,挖掘中国传统造物活动的内涵,并将其充分利用,还原传统造物工艺美学,有助于在汲取优秀文化传统及历史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传统造物优秀思想与表现手法的物化认识,丰富当代服装设计理念,使现代服装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造物思想的研究涉及工艺美学、设计艺术学、科技史、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是人类自先秦以来遵循自然、崇尚自然进行造物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文化底蕴的表达。在传统造物思想视域下,对近代汉族民间女衫进行研究,找出其造物思想的烙印,传承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丰富造物思想的内容,弥补其在服饰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给予现代设计以参考,寻求传统造物思想在服装上的现代化、国际化表达。

[1] 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2] 崔荣荣,张竞琼.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4]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

[6] 孙长初.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 邵琦,李良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8] 徐飚.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9] 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 喻仲文.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11] Simon H A.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M].2nd ed.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1:6-7.

[12] Jessica Rawson.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孙心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3] 伊東貴之.中国近世思想史の再構成——東アジアの「近世」の拡がりの中で[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11.

[14] 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技术研究(思想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15]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16]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17] 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 廖军,许星.中国设计全集:第5卷:服饰类编·衣裳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9]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M].北京:三联书店,2010.

[20] 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1] 卞向阳,宁玉明,刘福艳.民国时期女上装的实例分析和特征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5):562-571.

BIAN Xiangyang,NING Yuming,LIU Fuyan.Examples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women's top wear in republic period[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8,34(5):562-571.(in Chinese)

[2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无锡:江南大学,2008.

[23] 万芳.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5.

[24] 山内智惠美.20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25] Vollmer J E.Ruling from the dragon throne:costume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M].Berkeley:Ten Speed Press,2002.

(责任编辑:沈天琦,邢宝妹)

ResearchandDevelopmentofFolkWomen-ShirtsintheModernHan
NationalityinViewofMaterialMakingIdeology

LIANG Hui'e1,2, HOU Yuying1,2

(1.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Base of Jiangsu Provence,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lative theories of "the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and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women-shirts".Developing trend of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women-shirts we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re had research space between traditional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and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women-shirts. It wa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women-shirts in view of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This coul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 and promote the concept of advanced folk creations.

material making ideology,modern Han nationality,folk women-shirts

2017-03-02;

:2017-04-06。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15AG004);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7JDZD05)。

梁惠娥(1967—),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 Email:lianghe@jiangnan.edu.cn

TS 941.12

: A

:2096-1928(2017)04-0343-05

猜你喜欢

造物汉族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雪人的服饰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