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MEEP)访德纪实

2017-09-07郭玉荣王春李洁冰张婧宇

中国美术馆 2017年1期
关键词:藏品德国博物馆

郭玉荣 王春 李洁冰 张婧宇

2016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MEEP)访德纪实

郭玉荣 王春 李洁冰 张婧宇

一、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MEEP)

2013年,由文化部外联局牵头,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馆的中德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会谈,议定自2014年至2016年,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MEEP)”,该项目旨在加强两国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与互鉴,为博物馆专家提供专业的对话平台。在这期间,“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分别围绕“藏品的保存与修复”“策展、展览设计与公共教育”以及“藏品管理与项目管理”三个层面,以当代博物馆工作发展所遇及的重要课题为主题,互派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调研考察。

每年五六月间,都有来自德国三地博物馆的12名专家如约来华。按照每年的特定命题,中国美术馆从其专业角度参与了相关联络和组织工作,承担了重要的策划和接待任务,其中包括安排参观中国美术馆展厅和库房及不同工作区间、参观中央美术学院、798艺术区等驻京博物馆及艺术机构,并围绕当年的项目主题组织展开调研、举行系列座谈等活动。通过每项项目活动的开展,既体现出中国国家美术馆的良好风范,更让德国专家看到了中国的艺术博物馆繁荣蓬勃的面貌,又促进了中德两国博物馆业内的专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成效,取得了一定成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三年期间,中国美术馆分别从典藏部、艺术品修复中心、研究与策划部、公共教育部、展览设计部、国际部、展览部、信息与传播部、发展处等多个重要业务部门共派出10名人员赴德国柏林、德累斯顿、慕尼黑三地著名博物馆参观考察,并与德方博物馆专家就当年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与总结。德方工作人员从活动策划、主题选定乃至中方人员的饮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考虑周到,其细节令人佩服称赞,也让大家收获良多。

二、2016,十月,德国之行

MEEP项目启动三年来实施顺利,反响良好,收效显著。作为项目的收官之团,2016年10月9日至10月29日“中国博物馆专家交流团”一行13人,赴德国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三地博物馆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3人、中国美术馆3人、上海博物馆3人、广东美术馆3人,随团领队1人(此次为上海博物馆派出),另有德语翻译1人组成。我馆赴德人员是发展处郭玉荣(女,处长),信息与传播部王春(女,处长,研究馆员),展览部李洁冰(女,副研究馆员,博士),我馆承办人为对外联络处张婧宇。(图1)

图1 全家福——在柏林地毯修复工作室考察

图2 欢迎会上,郭玉荣女士向柏林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赠送中国美术馆礼品

图3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在总结座谈会上讲话

图4 柏林博物馆专家讲解藏品除尘工具

经过德方同仁的悉心准备,为期三周的德国博物馆参访行程安排得紧锣密鼓又倍显精彩纷呈。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介绍两地博物馆组织结构、博物馆联盟历史介绍、藏品概述以及博物馆建筑历史等情况。(图2、图3)同时包括MEEP项目在当地开展的情况,参与机构以及参与人员,期望以及目标。其二,博物馆实地考察,参观及讨论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灯光技术、安保措施的现况,以及博物馆数字化和数据库项目的实施,库房及工作室参观,以及市场部、国际关系部、展览部、公共教育部等工作职责范畴、如何策划实施活动等。(图4)其三,由著名策展人带领参观特展和艺术沙龙及常设展厅等。

在柏林,大家走访了柏林国家博物馆、博德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埃及博物馆、亚洲艺术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在慕尼黑,走访了老绘画馆、新绘画馆、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现代艺术陈列馆;在德累斯顿,走访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德累斯顿皇宫、绿穹顶珍宝馆、考古学博物馆、开姆尼茨艺术收藏馆、数学物理沙龙展厅以及陶瓷展厅。每到一处,从欢迎会进行博物馆机构互介开始,到每一阶段考察完毕的总结座谈会为止,每天都有内容丰富的参观及讲座、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图5)大家“暴走”在累计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艺术殿堂,穿梭于古代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当代的百家争鸣,充分领略到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璀璨和博大!

图5 向德国博物馆同仁介绍中国美术馆概况

图6 艾伯特先生介绍慕尼黑老绘画馆修复前后的变化

图7 慕尼黑老绘画馆展览部库房参观

图8 童话般的天鹅堡

围绕考察期间的特定主题,德国博物馆同行分别从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展厅设施、藏品数字化等诸多工作层面,毫无保留地向中国朋友们介绍了先进的藏品保护理念、技术保障和工作方法(图6、图7)。团队之间展开热烈座谈,团员们虚心求教、互通有无,分享博物馆工作的经验方法。每地的行程结束之际,活动承办方还特意为中国专家安排具有当地民风特色的历史遗迹考察及欢送晚宴等话别送行(图8)。整体而言,行程安排相当专业又十分人性化,知识量信息量非常丰富。三周时间里,团组考察实地参观了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三大城市的博物馆,包括国立、州立、市立的博物馆在展览策划及实施、藏品保管及修复、数字化项目的进展及数据库研发公司的业务领域、展厅安保系统及楼宇自控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日程安排紧凑,内容全面立体,出访顺利圆满,各位成员都取得了对自己实际工作很有帮助和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

三、心得与思考

深秋的德国细雨绵绵,尊享这样一场德国博物馆的饕餮盛宴,给大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团员们回国后很快形成了各自的考察心得,形成文字总结上报。

此次赴德考察,交流内容丰富、交流成果显著自不必说,单就整个德国博物馆修复重建工程中体现出的“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执行力、德意志民族骨子里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已令人刮目、钦佩!在德国,听到博物馆界同行普遍反映的一个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文艺术领域遭受到了纳粹毁灭性的战火重创,曾经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损毁破坏严重,大量珍贵的艺术藏品流失、毁坏,令人惋惜。而如今,在馆舍复建、藏品清整的过程中,“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两个理念的科学结合,现代化的先进新设备的配套使用,使得修复后的博物馆场馆内各种展览与陈列呈现出来的效果与面貌焕然一新,令人称赞(图9)。德国博物馆同行表现出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总结思考。

图9 德累斯顿博物馆的战后修复重建

1.文物保护利在后世

在德国,文物、藏品保护的观念是自觉的,文物保护的工作是长期持续性的。谈到这个话题时,巴伐利亚国家绘画馆的工作人员伊洛娜动情地告诉我们:“对于这些艺术品而言,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它们是非常幸运的,但是,50年之后我们也许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地保护好它们,在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同样看到这些宝贵的文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德国,为什么每一项重大的修护、改造工程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论证并且通过必要的阶段性实验后才允许逐步实施,因为对于博物馆来说,每一项决策都是关乎百年大计后代福祉的,来不得一点马虎和敷衍。

图10 在慕尼黑古绘画馆修复工作室考察

2.资源再利用,发现创造价值

在参观柏林国家博物馆藏品库房的过程中,有一处细节让我们为之称赞——独特的油画框藏品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很多油画作品在历次展出中会根据周围环境不同而重新定做合适的画框,每一件画框都是画作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有的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所以,它们也被当成藏品进行仔细的归档保存。经年累月,画框总量不断增长,甚至很多油画作品原件已经遗失,而它们曾经使用过的画框却完好地保留下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了不让这些画框长期沉睡在库房中,他们正在计划为它们建造一个数据库,通过互联网重新实现它们的价值,为需要它们的人们更便捷地找到它们,让全世界的资源能够共享。

3.实践出真知

图11 油画藏品修复师的工具

不得不说德国人耐心细致、热爱钻研的秉性是他们能够攻坚克难,出色完成工作的重要特质。走进每个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室,你都会赞叹他们对每一件工具选择的考究、材料筛选的用心和实施过程的精心。(图10、图11)他们的工具不一定选择价值最昂贵、样式最新潮、技术最精尖的产品,或许有一些还会看上去显得很传统和保守,但它绝对是经过反复实践验证,经过在工作中万无一失的实验后才被选择的。很有趣的是,在慕尼黑站的参观中,陪同我们的老绘画馆展览部的汉诺是个很腼腆的德国小伙,起初并不太爱说话,可是当带领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介绍他负责的工作职责时,他显得非常兴奋,满心自豪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一般介绍着他的工具箱,细小到每一个小挂件都是什么材质,什么品牌,哪里生产,优势是什么,如何适合他们的工作需要,我们纷纷赞叹经过他不断改造的那驾工具车,的确是一件令人称奇的发明。(图12)

图12 工作人员自己制作的工具车

4.专家护航,藏品保护意识至上

在德国,各大博物馆的策展人对于展览的决策实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申报立项、展品选择,到展厅布置效果、寻求资金并统筹管理,事无巨细“一手抓”。在布展实施过程中,修复专家参与整个展品走出库房后的全过程,他们会配合策展人决定一件藏品是否适合运输,进行展览期间以及撤展过程中展品状况的总体掌握。这一点与我们国内实际存在本质不同,或许因为运作机制存在根本差异,但其藏品保护至上的意识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行万里路,美美与共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瑰宝,文化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感受人类精神领域的高度文明。当我们徜徉在千里之外,在琳琅满目的文化宝库和异国风土人情中流连忘返,德国三地博物馆种类繁多的艺术精品、钢铁工业国度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大开眼界,正如德国同行来华时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着令世界赞叹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宝库,以及飞速发展的综合国力的钦羡。最令人感触深刻的是,文化交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真切地体悟人文的差异和民风的有别,这是永远不可能在课本上读到,也不可能从传闻中真切感受到的。(图13、图14)

6.师人长技,为求发展

学习对方的优点长处以发展自身,也许这也就是为何当今的世界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时代的原因吧!对我们而言,这次考察活动更是一次国内博物馆之间加强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通过二十多天的朝夕相处以及相互切磋,在提升博物馆工作质量这一共同目标的大背景下,四个国内各具实力的博物馆同仁集合各家所长,对当下国内博物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交流心得,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图13 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的公共教育空间

7.留有余味在心头

走进静谧舒适的德国博物馆,仿佛存在一种神圣的气场。在柏林,我们记住了“奈芙缇蒂”,不只是藏品本身及其来源特殊,原作复制品的同步展示,让盲人观众可以通过触摸,亲近感知艺术品的魅力。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深切关怀,体现了策展人员的细微用心,令人感佩!在慕尼黑,我们记住了“新天鹅堡”,不只是建筑本身及其建造者的特殊人生经历,对这座建筑文化遗产的管理运营,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旅游业收入来源之一,意味深长于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举措。在德累斯顿,我们记住了“易北河水的泛滥”,不只是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对地下藏品库房的冲击,灾害面前令人手足无措、无可奈何,但是随后的解决对策,在建筑本身也在藏品本身都极其具有针对性及长远眼光。

图14 博物馆艺术品商店一角

四、小结及展望

伴随着三年互访顺利圆满地进入尾声,大家一致感受到从活动中所汲取的收益和收获匪浅,展望今后的工作,我们对项目可持续性总结了以下几点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1.德国具有悠久的博物馆发展历史,其成熟、高效、务实的博物馆管理理念、体系、制度与方法是中国博物馆学习的榜样。而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大国,在文物和博物的收藏、研究、保护及修复方面也同样拥有着世界领先的资源优势。世界文明发展日益迅速,人们对博物馆怀有越来越多的期许和密不可分的联系,平等、交流、合作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双方博物馆工作人员实地交流、互相学习的长期机制,是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符合时代要求,快速、科学发展的有效方式。

2.在总结中德两国博物馆考察交流工作的基础之上,尝试拓展中国与欧、美、亚等先进国家地区博物馆事业的类似项目,更全面地吸收世界各国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理念、经验、技术、方法,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了解异国文化的收获。

3.在继续做好专题性团队参观、交流、学习活动的同时,加强和兼顾专业(岗位)的定向深度交流,快速提高专业(岗位)的管理运行水平。

4.建立针对博物馆青年骨干业务人员的双向培训交流机制(3 — 6个月),促进青年业务人员的快速成长。

通过三周集中的、高强度的学习调研,增进了中德两国博物馆同行彼此间的了解,同时,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工作视野、丰富了博物馆新知。最后,特别感谢所有促成中德博物馆专家交流项目的提议者及支持者和实施者,让所有参与其中的成员和组织都取得了宝贵的高层次的相互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这必将更好地推进我们未来的每一步工作,也必将给我们带来令人期待的成绩和成果,祝愿未来更加美好,期待着下一次的中德互访!

猜你喜欢

藏品德国博物馆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