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乐墓群的价值试析

2017-09-06马俊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墓群夜郎汉墓

马俊锋

摘 要: 交乐墓群是目前黔西南州境内发现的较大汉文化遗存,当时,这一地区农田水利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繁荣、文化先进,作为考察汉代贵州政治、军事、农耕和文化的一处重要窗口,交乐墓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交乐汉墓群;价值

一、基本情况

交乐墓群,位于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雨樟镇,这里是山间坝子,地势平坦、开阔,四周山峦密布。1987年,交乐汉墓的发掘,出土文物400多件。2012年,交乐墓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交乐墓群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进入夜郎地区,公元前111年,牂牁郡建立。夜郎国,地处南北盘江之间,郡县制的推行,汉民族的到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夜郎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交乐墓群的发掘为研究西南民族史、贵州古代史、贵州经济发展史、贵州地方史等问题的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探讨夜郎与汉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贵州实行郡县制,授予官员印章,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交乐汉墓群14号墓出土“巴郡守丞”印一枚,铜制鎏金,方形、印身中空,子母套印形式铸造,钮形为麒麟。通高3厘米,宽2.1厘米。印章上篆刻“巴郡守丞”四字,四壁阴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对研究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具有重要意义。巴,西周初,被封国,称为巴子国。战国时,巴国亦称王,都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其辖境大致包括今四川嘉陵江、涪江、南溪县、以东至奉节县,大巴山以南、贵州东北部地区。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吏,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的记载可知,在汉代巴郡,守丞作为太守的属僚,协助太守掌管巴郡,俸禄为六百石,授以铜印,当时的交乐隶属牂牁郡,与巴郡相隔万里。从崔利军先生研究可知“巴郡官吏葬在交乐应该是死后归葬或奉旨征调,死后葬于此,他进而推测交乐墓群14号墓墓主人与东汉晚期巴郡太守尹贡有牵连”是有很道理的。

总之,交乐墓群对研究夜郎史、巴郡史、西南民族史、贵州古代史、贵州经济发展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及夜郎与中原王朝融合、交流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价值

贵州兴仁交乐汉墓文物的出土,反映了古代贵州与周围地区联系密切,中央王朝加强对贵州的统治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交乐墓群出土两件陶制的水田池塘模型,均系泥质灰陶。陂塘和水田相连, 陂塘既可灌溉又可养殖, 水田栽种水稻,陂塘蓄水备灌, 旱灌涝蓄, 同时兼养各种水生动植物,反映了汉代贵州的农田水利技术以及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相当高。两件陶制的水田池塘模型,其中一件为圆形模型,口径47厘米,泥条从中分割,一边为池塘,里面有鱼、螺、莲、荷、菱,一边为水田,内刻禾苗,田、塘之间有涵洞相连;另一件为长方形模型,长73厘米,宽59厘米,高5米,四角为田园,分割塘与田的堤坎上有闸控制水位,闸门外水渠,渠中有蛙、螺,塘内有鱼。从石恪先生研究可知:“两件陂塘稻田模型上刻划的整齐有序的秧苗, 证实了貴州至迟在东汉应用了育秧移栽技术;陂塘稻田模型, 反映了当时已能因地制宜,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新出现的农田水利技术,水生植物、鱼类以及陂池自然副产品螺蛳、青蛙等。”这反映了汉王朝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副业发展兴旺, 人民安居乐业。此外,从黄理中先生研究可知:“交乐汉墓出土的陶灶,和现代农村布依族使用的双眼柴草灶一样;出土的铁三脚和现在布依族农户使用的铁三脚毫无差别;陶器中的罐,钵、盆、壶、坛等器皿,布依农家都在使用”。文物是历史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一些原型。这对探讨贵州民俗具有重要意义。交乐墓群是目前黔西南州境内发现的较大汉文化遗存,有夜郎文化遗留的印迹,为我们证明黔西南州厚重的历史以及这里是夜郎文化的重要地区提供了考古佐证。

(三)文化价值

交乐墓群出土的文物不仅反映了汉王朝对贵州的开发,也反映了两汉时期中原汉文化对贵州的重要影响,对于研究贵州古代文化史、夜郎文化、西南民族文化交流、汉文化在贵州的传播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交乐墓群汉文化色彩浓重与中原王朝对贵州的开发有关,但也有大量地方色彩和符号,墓主人属当地人的可能性很大。夜郎文化是多民族创造的,黔西南州是夜郎文化的重要地区。夜郎文化研究中的“两大特点、三大支柱、八大精神、二十五要素”,都能在黔西南州境内找到原型。交乐汉墓出土的文物有汉代礼学文化在贵州传播的印迹。从张建猛先生研究可知“交乐汉墓出土的文物说明夜郎文化的主流是儒不是仙。交乐汉墓出土较多的是铜车马、灯具、水田池塘模型, 都是现实之物, 反映的是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儒家礼学思想,铜车马, 是墓主人贵族身份的象征,表明墓主人身份尊荣, 体现了“其生也荣, 其死也哀”的儒家思想;房屋、水田池塘模型、摇钱树、陶灶等随葬明器表明, 这些墓主关心的是死后怎样继续享有生前的庄园经济, 如何维持生前的等级地位。”

综上所述,交乐墓群是贵州一处考察汉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处所,其墓室形制之大、出土文物精美、艺术魅力很强,反映了当时农田水利技术发展水平高、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奇华.交乐汉墓出土文物与夜郎的关系.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12):155-159.

[2]程学思、宋先世.贵州再次发掘交乐汉墓群.贵州文史丛刊[J].?1987,(4):88-89.

[3]史继忠.兴仁交乐汉墓群.当代贵州[J].2007,(5):55.

[4]蒙礼云.关于夜郎文化的思考.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12):266-238.

[5]宋先世.贵州兴仁出土巨王千万、巴郡守丞印.四川文物[J].1999,(6):29-33.

[6]崔利军.揭开交乐镇的汉代神秘面纱.贵州文化遗产[J].2016,(6):71-73.

[7]郑朝彬.论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价值.安顺学院学报[J].2010,(3):56-61.

[8]石恪.贵州出土汉墓与贵州农牧业的发展.安顺学院学报[J].2010,(2):54-57.

[9]黔西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黔西南州文物局编.历史的辉煌—贵州兴仁交乐汉墓[M].广西南宁华侨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14,6-84.endprint

猜你喜欢

墓群夜郎汉墓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江苏金坛薛埠井头村土墩墓群D7发掘简报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唐“夜郎”在何处
江苏新沂高庄汉代土墩墓群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
烟台日头泊元代墓群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