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2017-09-06刘文钊
刘文钊
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传统生物教学往往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甚至是一讲到底。传统生物教学只重视考试成绩,很少实践探究,即使是实验课也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先噼里啪啦把课本知识讲完,再留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这对于学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理解不了基本概念,那么就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的迁移就成了天方夜谭;基本技能不能形成,那么探究能力就无从谈起。这样学生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参加考试的机器,学习动机也只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大部分的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没有好的改善方法的情况下,只能多让学生背书、做题,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会更进一步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如此恶性循环,不仅教师教着累,学生学着苦,教学效果还不好,教学效率低下。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大部分基本概念都是无数科学家通过实践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学习生物学基本概念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将其融入到实践和探究中去。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无疑为在应试教育中迷失的广大师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我在学习新课改精神和其他教师心得体会后,结合自身及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教学探究,最后发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就是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实验教学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可以变死啃书本为勤于动手,实验教学可以变高分低能为高分高能。虽然实验教学有这么多优点,但是要真正让其产生效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验教学。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初中生物实验分为观察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不同类型的实验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一、观察实验—归纳强化联系概念
观察实验往往设置在学习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章节,包括《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等等实验都涉及到初中生物的重要概念。那么在观察实验就应该侧重强化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且突出重要概念的关键特征归纳。有的实验有利于强化重要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做《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时候,我们是先讲了组织的概念再做实验,所以在观察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玻片标本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的图像是否符合组织的特征: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有的实验则是为了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比如在做《观察种子的结构》的时候,就要归纳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所以在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比较,发现区别,进而归纳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关键特征:一片子叶有胚乳就是单子叶植物、两片子叶无胚乳就是双子叶植物。有的实验则既为了突出概念关键特征,还要发现多个概念的联系,比如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时候,首先要发现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关键特征:动脉管壁厚、流速快,静脉管壁薄、流速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流速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除此之外还还要知道这三种血管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观察时要先让学生找到三种血管的联系再分别观察。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一步一步地发现概念,而不再是死记硬背。
二、探究实验—拓展概念的外延
探究实验则更多设置在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的章节,包括《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等。既然是规律就可以进行迁移应用,还应该进一步拓展。所以在探究实验时,不但要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生命活动的规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以及拓展探究的外延。比如在做《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时,我们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仅能说明光能对动物产生影响,虽然能够得出非生物因素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但是要学生认同这一规律,加深理解这一规律,光靠这一个实验还不够。为此我们就要再探究一下诸如湿度、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让这一规律更具有说服力。在认识和理解了这一生命活动规律,就应该应用这一规律来解决某一问题,这不仅是检验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拓展探究实验的外延其实就是在拓展学生的能力,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要拓展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无形当中就拓展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时一般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锻炼了他们合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模拟实验—帮助抽象思维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模拟实验往往设置在涉及非常抽象的生命活动过程章节,包括《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模拟膈肌运动》等等。由于不能给学生直接的感知体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抽象,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完善,所以需要借助模拟的实验来帮助他们的抽象思维。那么这些实验的侧重点就在于抽象思维与实验的结合。比如在演示《模拟膈肌运动》时就要边演示,边外化教师的思维:“膈肌收缩导致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大,气压减小,气体入肺”。这样学生在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多种手段刺激下,将多个概念联系起来,就更容易克服抽象思维不足的困难。
所以不同的实验我们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实验的设置第一要新颖,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实验的难度要适度,让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转化成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钱敏.《围绕核心概念的多样化实验专题模式教学研究》[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11):53-54.
[2]林月莲.《例谈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 ,2016(2):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