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26日黔南州暴雨过程分析
2017-09-06赵杰周文钰
赵杰 周文钰
摘要 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对2014年5月下旬的一场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波动与低层切变、地面冷空气共同作用的形势下,低层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使黔南州东南部地区出现暴雨,部分乡镇大暴雨的天气。
关键词 暴雨;物理量;雷达卫星;贵州黔南;2014年5月25—26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42-02
黔南州地处贵州南部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南低北高,地形对黔南暴雨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1]。一些学者针对黔南地区的某次暴雨[2-5]或某个时间段的暴雨[6]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黄先林对黔南暴雨预报流程做了一定的总结[7],吴克艺提炼了黔南大到暴雨的预报指标[8],对实际业务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2014年5月下旬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对黔南州暴雨做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
1 实况
2014年5月24日20:00至26日20:00黔南州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强降雨主要出现在平塘、独山、三都、荔波、都匀。25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平塘、独山、三都、都匀,最大降水量为平塘甘寨乡(130.3 mm),26日降水主要集中在三都、荔波、独山,最大降水量为独山甲里镇(68 mm)。过程最大累积降水量为平塘县站(143.6 mm)。25—26日,雨带从州的中部逐渐往东南部移动,25日4:00左右降水从西部,北部开始,25日降水主要集中在上午,而26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凌晨,到26日8:00此次降水过程基本结束。
2 形势背景
此次过程副高588 dagpm线一直位于贵州北部,贵州位于副高边缘,同时还伴有短波槽的东移,高纬度长波槽从蒙古中部不断东移到亚洲东部,在此过程中,整个中纬度地区环流型由纬向型逐渐向经向型变化,这个过程使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影响贵州;700 hPa切变线在川南黔北之间摆动;850 hPa切变线在贵州南部地区维持,影响黔南地区,在26日8:00切变切移出黔南地区,在此期间切变南侧偏南气流维持,并在24日夜间达到急流标准,在25日8:00转为西南急流,为黔南东南部地区提供水汽。
地面形势方面,24日夜间地面受低压控制,地面辐合线位于贵州中南部,到25日20:00,从青藏高原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贵州,静止锋位于贵州东南部,到26日8:00,静止锋快速西进到滇黔边界,此次冷空气的南下使黔南州东南部出现暴雨过程。到26日8:00,冷空气控制整个贵州区域,黔南地区降水过程结束。
3 物理量
3.1 能量条件
3.1.1 探空图。从图1(a)可以看出,在24日20:00,贵阳上空大气层结上干下湿,CAPE较大,有利于雷雨的发生。从图1(b)可以看出,到25日8:00,贵阳700~850 hPa处于湿层,而500~700 hPa属于干层,整个中低层还是存在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结合河池探空图,可以发现河池整层大气也存在着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CAPE较大,黔南地区处于不稳定层结中。到25日20:00,贵阳层结中的不稳定能量又逐渐变强,到26日8:00,贵阳层结中不稳定能量减弱,湿层变厚,结合河池探空图,发现河池上空不稳定能量也减弱,湿层变厚,此时黔南地区降水以零星小雨为主,此次暴雨过程结束。
3.1.2 K指数场。24日20:00,黔南地区处于层结不稳定区,全州K指数在38以上;在25日2:00,全州K指数下降到32左右,此时全州基本无降水;到25日8:00,全州K指数再次增大到39~40,降水强度加强;到25日20:00,黔南北部地区K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南部K指数呈上升趋势,这与26日北部降水减弱,南部降水持续相对应;到26日8:00,全州除南部边缘K指数在35以上外,其余地区均低于35,说明不稳定层结南压出黔南州,此次降水过程基本结束。
3.2 动力条件
从散度场来看,24日20:00整层基本处于辐合区域,在700 hPa和400 hPa层附近有较明显的辐散层。由图2(a)可知,到25日8:00,300 hPa以下为明显的辐合区域,高层为幅散区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比上个时次明显,对应上升運动加强。在25日20:00,500~700 hPa之间为明显的辐合区域,而200~500 hPa之间又为明显的辐合区域,对应此时垂直运动减弱。由图2(b)可知,在26日8:00,散度垂直分布与25日20:00类似,垂直运动强度也相当。结合垂直速度剖面图来看,上升运动在整个降水期间都较为明显,但在25日8:00明显加强,此时也是降水最大时段之一。
3.3 水汽条件
3.3.1 水汽通量。从水汽通量图可以看到,从24日20:00到26日8:00,存在一支西南方向水汽通道,将北部湾水汽输送至华南、长江流域一带。24日20:00,水汽通道位于云南南部到长江以南一带,中心位于华南北部地区,此水汽通到将北部湾水汽输送至东南部区域,为黔南地区降水提供较好的水汽条件。到25日8:00,水汽通道位置基本维持,强度有所加强,对应25日上午的降水增强。25日20:00,水汽通道位置基本不变,但强度明显减弱,到26日8:00,随着北风的加强,水汽通道南压到华南南部地区,强度进一步减弱,伴随着水汽通道的南移,此次暴雨过程结束。
3.3.2 水汽通量散度。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可以看出,在24日20:00,贵州除东南地区外,其余地区均处于水汽辐合区,黔南东南部地区处于水汽辐散区,此时降水较弱。由图3(a)可知,25日8:00辐合中心有所东移,到达贵州省的北部,黔南处于水汽辐合区,且强大有所增强,降水增大。25日20:00,辐合中心移到贵州省的西南部,黔南处于较强辐合区,由图3(b)可知,26日8:00,水汽辐合减弱,此时降水以零星小雨为主。endprint
4 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
从图4可以看出,在24日20:30,在六盘水北部和黔西南各有一对流云团的存在,往后黔西南的云团逐渐消散,而六盘水北部的对流云团不断东移加强;到7:00,整个云团发展成熟,控制着贵州中部以东地区;在9:00以后,云团开始消亡,但是残留云系一直控制着除黔南西南部外的地区,与前期相比,残留云系移动缓慢,一直控制着黔南大部分地区,使得黔南南部地区出现了暴雨。在25日20:00在贵州西部地区有一对流云团东移减弱,其残留云系影响黔南东南部地区,并且维持,到8:00,云系基本移出黔南州,此次暴雨过程结束。
从图5可以看出,在25日0:00,已有雷达回波不断从黔南西北面进入,随后回波强度不断加强,到25日8:00,影响黔南地区回波基本达到最强,且强回波中心位于平塘、独山、都匀以及三都一带,到25日14:00,降水回波已经移到黔南的东南部,且強度略有减弱,在26日7:00以前,降水回波基本维持在黔南东南部,到7:00以后,雷达回波开始减弱移出黔南地区,此次过程基本结束。
5 结语
2014年5月25—26日降水发生在南支波动以及低层切变的形势下,配合地面冷空气影响,使黔南地区出现暴雨天气。此次降水分为比较明显的2个时间段,25日动力条件与水汽条件均比26日要好,使25日降水比26日降水明显。
6 参考文献
[1] 孙永贵,张韫.论地形对黔南地区暴雨分布的影响[J].贵州气象,1997(3):30-32.
[2] 丛英,吴克艺,杨光琴.2000年6月都匀地区强降水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1(4):23-25.
[3] 马浩,罗红,梁宝荣,等.北海市2010年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增刊2):37-39.
[4] 杨林,张丽,张韫.黔南“95.6.25~26”暴雨分析[J].贵州气象,1996(1):44-47.
[5] 丛英.“2002.5.13”黔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2(6):10-12.
[6] 黄先林.黔南初春暴雨初探[J].贵州气象,1995(1):9-10.
[7] 黄先林.黔南暴雨预报流程[J].贵州气象,1995(6):25-28.
[8] 吴克艺.黔南6—8月大到暴雨预报指标(摘要)[J].贵州气象,1996(1):4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