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你能准确刻画吗?
2017-09-06王振刚
王振刚
导语: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动作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腿脚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抓住典型的动作进行细致地描写,读者阅读文字,透过文字,仿佛能看到人物的一举一动。
富有动感的语言可增加生动性。
习作技法细点拨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鲁迅《少年闰土》
这是少年闰土讲解捕鸟的情景。捕鸟的方法是什么呢?作者选取准确的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刻画,如“扫”“支”“撒”“缚”“拉”“罩”,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了。说明了闰土是一个捕鸟能手。读者读罢,那一个个动词,变成了一幅幅画面,也就是说“话”中有“画”,给读者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
表达妙招——“话”中有“画”
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呢?告诉你,具体的核心是“形象”,也就是“话”中有“画”。把内容写具体,不在于字的多少。
1.注重准确性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那香喷喷的老鼠药被吃了一大半。姥姥说:“它一定死了,我们一起把阳台找个遍,把它找出来。”我们翻遍了阳台,终于在柜子下发现了它的尸体,抬起柜子,用铁棍把它夹出来,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埋了。
——天津 颜浩辰
“翻”“发现”“抬”“夹”“挖”“埋”,每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都使用得十分准确。如果“我们翻遍了阳台”中的“翻”改为“找”,就没有写出“我们”到底是怎样“找”的,过于笼统。“翻”,清楚地写出了是怎样“找”的,所以做到了用词准确。
表达妙招——注重准确性
任何一个动作都只有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表示。当我们下笔的时候,就是在无数的动词中找到“这一个动词”。
2.注重具体性
我赶忙从书箱里拿出《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平放在书桌上。轻轻地翻开,我浏览了书中的目录,挑选了一篇短文读起来。
这句话中出现了6个动词——“拿”“放”“翻”“浏览”“挑选”“读”,动词的选择十分准确,刻画得十分具体,很不简单啊!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我在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那将会多么地单调而乏味,笔下的句子不仅不具体,甚至还失去了原有的生动。
表达妙招——注重具体性
在句子中有意地多用动词,不仅使句子具体了,而且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了画面,使句子更加生动活泼。
3.注重连贯性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林海音《窃读记》
一“跨”,一“踮”,一“挤”,又一“挤”,一“寻找”,又两个“找”字,这一连串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满心焦急的小姑娘,后来当她找到那本书时,内心又充满了喜悦。触摸这一系列的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无限热爱之情。
表达妙招——注重连贯性
描写人物的动作,要一个一个地连续地刻画出来,充满动感,如同播放影片一般。从这一连串的动词,可以感知人物的身份,觸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4.注重差异性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梁晓声《慈母情深》
每个人的动作在不同情境、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上都会有自身的特点。从第一段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奔”“站”“喘气”“看”“跳”,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身份,这分明是一个孩子,可爱的孩子,感受到了他一定要赢过太阳的信心和决心。
从第二段话中,一“坐”、一“弯”、一“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辛劳的母亲形象。读过之后,这三幅画面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内心。
表达妙招——注重差异性
不同思想的人行为必然不同,要具体形象地刻画一个人物,选取的动词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注重其差异性。
习作思路巧点拨
1.要想做到准确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要做到细致地观察,观察是表达准确的前提。
2.细致地观察人物的动作后,搜索与之相关的动词,在比较中选择更准确的那一个。
3.注重刻画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有助于让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句子更加生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