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闭症谱系障碍眼动研究综述
2017-09-06杨鹃
杨鹃
摘 要 近年来,眼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逐渐进入到自闭症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自闭症者眼动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发现目前自闭症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搜索、面孔加工、社交场景判断等方面,通过梳理其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眼动技术 自闭症谱系障碍 综述
中图分类号:R3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89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ye Movement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
YANG Juan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614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as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gradually access to the study of autism. In this contribution, The results on eye movement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re analyzed and sorted, and find that the research on eye movement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focus on visual search, facial processing , social situation recognition and so on. At last, the researchproposed theprospectsforfutureresearch by sorting out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eview
0 前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限制性的兴趣及重复性行为三方面,一般在三岁前发病。自闭症是一个连续光谱,在这个光谱中几乎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自闭症患者,从自闭症诊断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多可能性组合的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并重视自闭症的相关研究,自闭症研究领域也成为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会交往障碍往往被认为是自闭症儿童几大核心障碍之一,因此,已有很多学者对该方面进行了研究,除了缺乏社会交往的动机之外,已有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来自于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而对影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因素的解释有心理理论障碍论及执行性功能障碍理论和弱的“中心信息整合”理论,[1]也有学者认为是其存在不同的认知加工策略而导致的。为了更深一步研究,眼动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开始逐渐进入到了自闭症研究领域。
眼动研究即通过眼动仪对被试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并从中提取相关的眼动数据,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数据、瞳孔大小等,从而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自闭症的核心缺陷在社会交往方面,因此,自闭症眼动研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自闭症患者对社交场景及面部表情判断等方面,当然其他方面也有涉及,如视觉注意、工作记忆等,这类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自闭症社交障碍的原因和机制。国外自闭症研究领域中这种研究范式已趋于成熟,而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即主要对国内眼动研究在自闭症领域的介入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1 眼动研究在自闭症领域的应用
1.1 视觉加工机制研究
林云强通过环境图片视觉搜索方式,借助眼动仪记录了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探讨了自閉症儿童威胁知觉的特点,发现:自闭症儿童对威胁目标对象存在知觉优势,其威胁知觉受刺激类型及矩阵大小的影响,对于负性图片存在注意固着现象,表现在注视时间显著增加,也验证了眼动研究能有效地应用于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威胁知觉研究中。[2]其在另一项关于自闭症儿童颜色视觉突显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在颜色图片知觉任务中存在视觉突显效应,表现在目标出现的任务中,自闭症儿童的注视时间和次数显著高于目标不出现的时候,这种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受刺激材料的目标呈现方式及矩阵大小的影响。[3]在探讨面孔方向对自闭症儿童表情视觉搜索的影响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并没有在表情视觉搜索中表现出明显的面孔倒置效应,说明其可能通过特征信息加工来进行表情的认知加工,同时,对高兴表情搜索表现出知觉优势,且受面孔方向影响较小。[4]在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男童的眼动抑制缺陷对照研究中发现,阿斯伯格男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表现为内源性眼跳激活不足,说明其可能存在额叶皮质层和基底神经核功能紊乱。[5]
1.2 面孔识别研究
限制性兴趣、社交障碍及重复性行为是自闭症最主要的三大行为表现,而其中社交障碍最为突出。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缺乏与别人的目光接触或交流时间较短,较难有与社交情景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语言表达,也不会对别人的情绪行为做出回应。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社交信息的辨识与处理困难对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很大的影响。而面孔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非语言性质的符号,对于每个社会中的个体来说,面孔认知是一项极重要的能力。根据他人的表情来推测其心理状态对于个体的社会交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情况。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样的一个极简单的观察任务却十分困难。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面孔加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endprint
在自闭症儿童面孔觉察与感知上,有研究证实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异,但在觉察速度上慢于正常儿童,表现在其注视点落入面孔之前有更多的无关注视,[6]但在对面孔的加工上,主要表现在对眼睛的注视短于正常儿童。[7]然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并未发现自闭症儿童过少注视眼睛和过多注视嘴巴的注视模式,只是总体来讲自闭症儿童对面孔核心区域(如眼睛、鼻子、嘴巴)的注视时间均低于正常儿童,因而指出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性情感认知上和沟通技能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8]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的异常可能是大脑多个异常脑区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梭状回面孔区和杏仁核等,并且面孔识别障碍主要受异常脑区的数量和损伤程度影响。[9]在面孔加工方面,存在着面孔识别、情绪识别等过程,因此,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异常到底是发生在哪个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表情识别的研究中,对于正常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而言,其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识别成绩随着面部表情强度增加而提高,注视时间和注视点随面部表情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识别面部表情的先后顺序是愉快、愤怒、惊讶、悲伤。[10]但有人发现,与智障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对开心表情的加工速度要快于愤怒表情,但表现出了愤怒觉察优势,对强度大的表情识别准确率更高。[11]龙细连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自闭症儿童对愉快、悲伤和恐惧面孔的觉察时间长于正常儿童和聋哑儿童,觉察厌恶面孔的时间最短,对各类情绪面孔的注视时间均少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且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最长,对悲伤面孔的注视时间最短。在其研究中还发现,自闭症儿童对各类情绪面孔的眼睛注视时间均长于对嘴巴的注视时间,与正常儿童和聋哑儿童无差异。还发现,自闭症儿童不管是在感知社交情景中的任务面孔还是无背景的单一面孔,其觉察面孔的速率明显低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他们需要在第9个左右注视点才觉察到面孔,而其他两组儿童在第3.4个注视点就已经落在面孔区域了。[12]
在表情识别的速度上,无论是通过静态形式呈现刺激材料,还是以动态形式呈现,自闭症组的表情识别率和反应时均低于对照组,并显示出对积极表情的识别优势效应,及对静态表情的识别能力优于动态表情。[13]另外,在对真人面孔、简笔卡通面孔、日式卡通面孔的表情识别中,自闭症组的识别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表现在其对整个面孔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明显低于普通儿童,通过遮蔽条件的改变,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了对不同类型面孔的识别率的差异,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的面孔加工能力并未缺损,只是运用的加工策略不一样。同时,自闭症儿童对三类面孔表情的加工存在面孔倒立效应,说明自闭症儿童具备结构加工能力但在利用此策略上存在困难。[14]
1.3 社交场景判断研究
林云强、曹漱芹采用卡通动画片中不同类型的社交情景(正向和负向)片段作为刺激材料对自闭症儿童在动态情景任务中社交定向的眼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社交情景中目标区域的首进入时间和前注视点数显著长于普通儿童,对目标区域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显著少于普通儿童,两类儿童对正向社交情境目标区域的首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对负向社交情景目标区域的首注视时间。说明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知觉效能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社交定向困难。[15]魏玲、雷渊明采用真人模特拍摄的社交场景照片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5~7岁自闭症儿童在真实社交场景中的社会性注意,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真实社交场景下的社会性注意模式相同,对人物面孔的注视行为部分受社交强度的影响。[16]在刘理阳、刘晓晓、莫书亮等人的研究中发现,有意义条件的社会性刺激及肢体动作可以加快自闭症儿童社会定位的速度,但是却抑制了其有效注视。[17]林云强采用电影社交片段为刺激材料探讨了情景特征对自闭症儿童社交定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社交定向区域的首进入时间和前注视次数显著多于普通儿童,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却显著少于普通儿童,说明自闭症儿童在整合动态情景中对核心目标区域的知觉效能相对较低,表现出一定的社交定向困难。另外,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定向受到情景特征的显著影响,存在正性加工偏好现象,在室内社交环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对室外社交情境中的負性刺激来源更为关注,表现出首注视时间的延长和总注视时间的增加。[18]陈晖在自闭症儿童对社交信息选择性注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静态面孔表情任务下,自闭症儿童对面孔表情缺乏兴趣,不能持续的关注面孔信息;儿童倾向于负向表情核心面孔的加工偏好,更多注视正向面孔表情的嘴部,更多注视负向面孔表情的眼部;在动态社交情景任务下,自闭症儿童对社会信息定向困难及注意加工效能有限,儿童能更快的搜索到正向社交信息,但更多注意负向社交信息。[19]
2 总结与展望
尽管现有研究中很多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但也有大部分研究有一致的研究发现,如通过一些眼动指标,可观察到自闭症患者在视觉注意、面部表情识别等方面存在障碍。基于客观、易量化、直接的检测特点,运用眼动技术可以对研究对象的注视模式进行分析,也有人提出,如果能结合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等方法,将更有助于对自闭症患者的注意、语言、沟通交流等障碍背后的神经心理机制的探索。[20]虽然目前运用眼动技术对自闭症患者进行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得到了很多一致性的结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所选样本量小,研究所采用的范式不一样,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所选的刺激或材料类型的各异,数据的提取与分析不同等。
当然,类似这样的研究有很多,可是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直接作为自闭症干预的教学内容;我们需要进一步深思一些问题,如对于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表情识别的研究在其教育康复训练上能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建议或依据,来切实提高自闭症者的沟通能力。实验室中所设置的场景、使用的材料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而沟通交往往往发生在最自然的情景当中,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自闭症儿童不看对方的脸或注视对方的眼睛,是否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在做沟通这件事情。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也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去做探讨。endprint
项目基金来源:四川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实施机制建立的研究,项目编号:SCTJ-2015-C04
参考文献
[1] 丁艳云,赵俊峰,李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86-90.
[2] 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环境图片威胁知觉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4.2:349-356.
[3] 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颜色视觉突显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5:57-61+66.
[4] 林云强,刘宝根,陈冠杏.面孔方向对自闭症儿童表情视觉搜索影响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5:25-32+12.
[5] 魏薇,静进,金宇,李秀红,杨文翰,王惠.阿斯伯格综合征男童的眼动抑制缺陷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38-840+851.
[6] 金丽,陈顺森.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的异常:来自眼动的证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28-132.
[7] 陈顺森.自闭症幼儿面孔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社会认知缺陷指标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2.
[8] 樊越波,侯锬枝,易莉,黄丹,范楷,揭晓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4:323-326.
[9] 王丽娟,罗红格,姚雪.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6:1177-1184.
[10] 王蕊.4~6歲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1] 郭文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2] 龙细连.自闭症儿童社交面孔加工特点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
[13] 陈阳,李文辉,陈俊嬴.孤独症儿童对静态与动态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J].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1:1744-1747.
[14] 严淑琼.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5] 林云强,曹漱芹.动态情境任务中自闭症儿童社交定向的眼动研究[J].中国 特殊教育,2013.9:33-39+70.
[16] 魏玲,雷渊明.场景中社交强度对5-7岁自闭症儿童社会性注意影响的眼 动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中国心理学会,2014:3.
[17][18] 刘理阳,刘晓晓,莫书亮.社会性刺激对自闭症儿童社会定位影响的眼 动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
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3.
[19] 陈晖.自闭症儿童对社交信息选择性注意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0] 柯晓殷,卢建平,张英,寇聪,齐云柯.孤独症面孔——表情识别的眼动研究进展 [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1:12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