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茶叶部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09-06何美仙黄飞来刘忠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山茶防治

何美仙 黄飞来 刘忠良

摘要 2014—2016年分别对金华市3个观测点(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市中国茶花文化园)山茶植株进行了山茶叶部病害调查,其中发生较严重的病害有3种,即炭疽病、灰斑病和藻斑病。在防治策略上,应选择适宜立地条件、加强栽培养护管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同时积极尝试新的方法。

关键词 山茶;叶部病害;发生;防治;浙江金华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10-02

金华市是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大市,园林绿化苗木的种植、贸易以及相关的产业已成为金华市重要产业之一。山茶是重要的绿化苗木之一,金华市以盛产山茶而著称。据统计,目前金华市山茶品种有1 000个以上,面积超过800 hm2,品种数量和栽种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其中,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已经收集山茶物种204个,占已定名物种总数的80%。

随着山茶在园林绿化上的普遍应用、海内外品种的频繁交换、苗木大范围远距离的调运,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山茶的病害发生情况也出现了变化,有的偶发病害变为常发病害,有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研究表明,山茶病害的发生80%以上危害叶部。为及时了解病害发生现状,科学合理地指导防治工作,提升山茶品质和观赏性,2014—2016年对山茶叶部主要病害再次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

1 发生特点

2014—2016年分别在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市中国茶花文化园设置观测点,在各观测点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择10株山茶植株,每株山茶在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各選择5个枝梢,挂牌,在每年的3月上旬到11月下旬,每隔10 d观察记录植株病害的发生情况,通过病害分级,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确定病害的田间消长动态[1]。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见表1。

发病率(%)=(发病数/被调查总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害数×严重度等级)/(被调查总数×发病最严重度等级)×100。

1.1 发生种类

调查结果见表2,3个观测点均有发生的叶部病害有8种,其中以炭疽病、灰斑病和藻斑病危害程度严重。除了山茶藻斑病外,同种病害在不同地块发生程度基本无差异。山茶藻斑病在不同观测点危害程度不同,与不同观测点山茶栽植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内,山茶作为绿化树种基本上都是孤植配置,通风采光条件不错,而山茶物种园和茶花文化观测点山茶有的种植在林间,通风透光条件较差,所以藻斑病的发生较金职院观测点重。山茶叶部病害的发生不仅影响山茶的观赏性,也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之长势衰弱;严重者可引起叶片及花果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1.2 发生时期

近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3种叶部主要病害(炭疽病、灰斑病、藻斑病)在温暖高湿季节发生较严重。

山茶炭疽病与山茶灰斑病的发生时期接近,3月中下旬气温回暖,病害开始发生,发病率的高低和上一年冬季及本年度春季气温密切相关。如果上一年冬季气温较低,春季气温回暖慢,雨水少,则发病轻、发病率低;反之则发病率较高。6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50%以上,7月和8月气温高,病害发展受抑制,9月如果湿度符合要求,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但峰值比第1次低。总体的发病规律与以往差别不大,具体发生时期受当年气候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山茶炭疽病、山茶灰斑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害的发生蔓延主要与繁殖体孢子的产生、萌发和侵入有关。湿度愈高对侵入愈有利,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更高。一般在降雨天数较多、雾露较重、相对湿度较大、光照少的情况下,病害往往严重发生。同时,湿度高时,山茶植株愈伤组织形成较慢,气孔开张度大,水孔泌水多而持久,角质层比较柔软,植株抗侵入能力低,有利于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

藻斑病发生的第1个高峰比前2者晚1周左右,第2 个高峰在8月中旬后,比前2者早。一般每年3月开始,随着气温回暖,山茶藻斑病开始出现新的病斑,4月中下旬开始,气温升高,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在梅雨季节后的6月下旬和7月上旬出现第1个发病高峰;随着气温上升和降雨减少,7月中旬至8月上旬病害有所减轻,但8月中旬受台风降雨影响,有利于藻斑病的发生,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后,病害发生受到抑制,发病减缓。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及降雨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山茶藻斑病是由寄生性绿藻引起的病害,病原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侵入寄主表皮组织,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的产生、传播和萌发侵入,病害潜育期也较短,病害发生蔓延速度相对较快。

调查发现,除了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产生影响外,同一山茶品种由于立地条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病害的发生及严重度也会不同;同一条件下不同品种病害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也有所不同。病害的发生是植物本身、环境条件和病原3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未发现对主要病害免疫的品种,这与已有调查结果一致[2]。

2 防治策略

山茶叶部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原则,应着眼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种植地块的特点,采取简便有效、科学种植和养护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合理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保护山茶正常生长、发育,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园林绿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2.1 选择适宜立地条件

山茶种植地块土壤应偏酸性,透气性较好,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避免在林间遮荫、湿度过大的地块栽植。夏季应作遮荫处理,防止高温日晒灼伤。

2.2 加强栽培养护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能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秋冬季节彻底清园,及时修剪病枝、清除病叶并集中处理,减少侵染来源。肥水管理应合理,不同生长季节需水量不同,应控制浇水量。及时追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和抗逆能力。endprint

2.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正确选择农药种类、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和施药次数,避免滥用农药。根据病害发生轻重以及天气温湿度情况,调整施药浓度,及时用药,一般每隔5~7 d施药1次,连续施用2~3次。药剂可选择10%世高、复合型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和80%多福锌[4-5],藻斑病可用62.25%仙生600 倍液、10%世高1 000倍液和53.8%可杀得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6]。

2.4 积极尝试新方法

张 静等[7]报道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分泌物对山茶灰斑病病原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为该病菌的生防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为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水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与植物多种生理调节过程有关,它可诱导植物体内抗病性酶活性增加、加速木质素合成、限制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从而增强寄主抗性。李姝江等[8]报道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15 d,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 d。随着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安全无公害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应积极在田间开展试验并推广应用。

3 参考文献

[1]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0-50,150-155.

[2] 何美仙,罗军,贾春蕾,等.山茶炭疽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6(12):22-23.

[3] 刘国强,方永根.金华市2002年山茶花藻斑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9):26.

[4] 薛克娜,陸耀东,陈宏通,等.茶花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2):30-31.

[5] 余柯达,路梅,叶美娟,等.茶花和佛手胶孢炭疽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敏感性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334-338.

[6] 王大平,李道高.夏橙绿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化学防治[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146-150.

[7] 张静,冉晓潇,朱天辉,等.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山茶灰斑病菌的抑制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7):122-125.

[8] 李姝江,朱天辉,黄艳娜,等.水杨酸诱导山茶抗灰斑病的作用及生理生化响应术[J].林业科学,2012,48(2):103-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茶防治
萧红墓畔口占
山茶
城市倒影
周扒皮家的森林
有一只小狗喜欢“汪汪”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