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热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2017-09-06罗明王助良杜敏康灿
罗明 王助良 杜敏 康灿
摘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强化传热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一是以工业应用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二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师生互动;三是以网络平台为媒介,转变教学模式;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把握技术前沿。
关键词 强化传热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61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echnology" Course
LUO Ming, WANG Zhuliang, DU Min, KANG Can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f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One is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s the main lin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two is to train the ability as the goal,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hree is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for the media,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the four is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riented, grasp the technology frontier.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ode
0 引言
换热装置是能量传递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需要开发设计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因此首先应熟悉针对各种传热过程的强化技术。为满足企业节能降耗的需求,并为国家培养及储备具有从事节能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江苏大学在“电厂热能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了“强化传热技术”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强化传热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熟悉各类强化传热技术并理解其强化传热原理,把握各类强化传热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提高节能减排及创新意识。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学效果良好。下面就本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强化传热技术”的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1 以工业应用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原则,[1]而作为专业选修课的“强化传热技术”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工程应用背景强,如何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及科技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课堂讲授要理论聯系实际,以工业应用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受学时限制使得教学内容无法面面俱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各种强化传热的理论与实际工业应用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也能更好的明确该课程在本专业领域工业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对本门课认知的内驱力。[2]例如在讲解强化传热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时,共利用6个学时分别针对强化传热技术在热电、制冷、石油化工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文献及以前的项目经验补充了大量的工业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中可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深刻体会这门课的重要性。而针对课本中的经验/半经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我们并未作为重点来进行推导,仅对其适用范围做一个简单介绍,以便后续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中进行查阅使用。这样通过对内容的合理取舍,在不影响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更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2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向学生不断“灌注”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较为被动,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定向的知识传输过程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本门课的讲授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准备,每次课都会留部分时间由学生主动到讲台进行讲授,教师与其他组学生在台下学习并对所授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法,由学生的“被动听”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还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梳理和框架搭建、PPT制作、临场发挥及语言表达能力,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在讲解热管强化传热技术时,要求学生首先将不同类型热管的原理结合动画或视频进行阐述,阐述其优缺点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及工业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不断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对课堂的提问发现学生对本组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3 以网络平台为媒介,转变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其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学模式不断被接纳。在“强化传热技术”授课过程中,不仅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同时部分内容借助超星与江苏大学合作的“江苏大学网络平台”进行授课。该平台可以进行作业的提交及批复,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问题讨论及答疑,而这种讨论并非局限于师生之间,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线上讨论,提高了学生互助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网络辅助教学文档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及相关视频等资料的上传,并可以分享部分专业网站,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该系统还可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针对学生的授课及培养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室等单一物理空间,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及资源共享,实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模式转变的尝试,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endprint
4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把握技术前沿
专业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在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其研究兴趣的激发,传递最新科研动态。[3]“强化传热技术”作为专业选修课,由于课本知识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及新理念的追求。因此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最新的文献资料,特别是针对各项强化传热技术的综述期刊论文以及相应的发明专利,在课上会与大家进行分享并进行讨论。通过紧跟最新的学术及行业动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及汇总总结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把握技术前沿,更新老师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师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之后进行提炼升级。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的科研训练及校外的科技竞赛,如校内的科研立项、“星光杯”校园科技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特别是在讲到利用电晕风进行强化空气对流换热技术时,会以第六届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线板结构电晕风散热器及其自动温控系统设计》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在推动社会生产力、促进科技发展中的意义,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引導并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
5 结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青年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工业应用能力以及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各种强化传热技术的原理,从而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期为国家培养及储备更多的具有从事节能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苏教高[2015]11号);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15JDG157)
参考文献
[1]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2]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 吕志凤,战风涛,姜翠玉.浅谈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