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城县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2017-09-06牛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小麦

牛影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蒙城县小麦生育后期以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等方面内容,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至关重要,可供广大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38-01

小麦后期主要指从(孕)抽穗至成熟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4月,蒙城县小麦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从孕穗至成熟是巩固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决定穗粒数和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根、茎、叶的生长(营养)基本停止,生长中心转移到穗部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形成产量,是最后决定单位面积穗数、巩固穗粒数和增加粒重的时期。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效益,解决卖粮难问题至关重要。

1 肥水管理

1.1 科学追肥

小麦孕(抽)穗期,是肥水临界期,也是吸水吸肥高峰期,如果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将造成小麦成穗率下降,小穗小花退化,结实率降低,粒重下降。对地力差、叶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施过返青肥未施拔节肥、未追施过1次肥料),在孕穗期(抽穗前),根据苗情长势,趁雨或结合浇水,及时追施穗肥,可施尿素60~90 kg/hm2。没有浇灌条件的田块,可以用1.5%尿素和氨基酸叶面肥混合进行叶面喷施(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1]。

1.2 适时叶面喷肥

小麦抽穗以后,仍需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但植株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仍然十分活跃,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小麦籽粒灌浆,增加粒重。而此时,进行土壤追肥难度大,效果差。因此,可采取叶面喷肥,不仅植株吸收快,而且利用率可达90%以上。在小麦齐穗至灌浆期喷施叶面肥,用98%硫酸二氢钾1.5 kg/hm2或美洲星90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洒,也可选用稼福乐、黄腐酸等叶面肥。对叶片发黄的田块,加入尿素7.5 kg/hm2喷洒。每隔7 d喷洒1次,连喷2~3次。喷施最好在晴天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以免烧伤叶片,利于吸收[2]。

1.3 适时排灌

孕穗期和开花后10 d左右(5月上旬)发生旱情时,应积极使用移动灌溉、微喷等新型抗旱机械,浇好孕穗水和灌浆水,保证小麦正常生长。以后不再浇水。如遇大雨,应及时清理田间沟和地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根系早衰和受渍,促进小麦正常成熟[3]。

2 病虫害防治

小麦后期主要病虫害有赤霉病、锈病、蚜虫、吸浆虫、麦叶蜂等。

2.1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齐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潮湿有雾天气,极易暴发成灾,可防不可治。这是因为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真菌菌丝会在小麦扬花颖壳张开时,由颖壳内壁入侵。小麦齐穗扬花期多数不显症。但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一旦温湿度条件适宜,灌浆期病菌就会迅速发展,引起麦穗腐烂枯死。因为病菌前期已经侵入麦穗内部,后期看见病害发生时,再开展防治,防治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效果[4]。

小麦赤霉病又称红麦头,是小麦常发性病害。其主要危害:一是影响产量。中等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15%,大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30%~60%,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危害性非常大,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二是影响品质。赤霉病会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失去种用价值,降低商品价值。当病粒率超过4%时,人畜不能食用,否则会引起中毒。感病籽粒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人、畜误食病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三是影响收入。国家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99,小麦中赤霉病病粒的最大允许含量为4%。如不及时预防小麦赤霉病,一旦病粒率超过4%,粮食部门严禁收购入库,从而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收入增加。

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见花打药)进行防治,如花期遇阴、雨、雾等天气时应在第1次用药后5~7 d再次施药防治,防止二次侵染和蔓延。

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2次防治应选用与第1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有效成分600~900 g/hm2)、戊唑·咪鲜胺(有效成分150~225 g/hm2)、咪锰·多菌灵(有效成分600~750 g/hm2)、苯甲·多抗(有效成分45 g/hm2)等药剂兑水450 kg/hm2对准穗部喷雾防控。

2.2 锈病

当病叶率达5%时,可选用25%丙环唑450~750 mL/hm2,或20%三唑酮乳油750~900 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1 050~1 5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即可。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

2.3 蚜虫

有蚜株率达到25%,蚜量250头/百株以上时应开展防治。可用24%抗蚜·吡虫啉300~450 g/hm2,或10%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 mL/hm2或50%吡蚜酮150~225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2.4 小麦吸浆虫

小麦抽穗扬花前,成虫盛发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40%辛硫磷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或1.1%阿维·高氯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幼虫[5]。

2.5 麦叶蜂

近年来,麦叶蜂在蒙城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应予警惕。麦叶蜂幼虫咬食叶片,咬成缺刻或全部吃光仅留主脉。严重时麦株被吃成光秆,仅剩麦穗,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防治指标为18头/m2。在3龄前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于傍晚或10:00前喷雾,可提高防治效果。

3 積极做好后期“一喷三防”工作

为节省人力和成本,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喷施,各用各的量,但用水量应不少于450 kg/hm2,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晴天的10:00前或16:00后,以免混合后的药液浓度高,烧伤叶片,利于吸收,从而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的效果[6]。

4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66-67.

[2] 左端荣,李安将,汪明,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3):174-175.

[3] 刘云,张宁,程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88-89.

[4]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

[5] 陈强,王元.小麦特晚播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7(3):53-54.

[6] 陆莉,张建国,张铁恒.环渤海低平原盐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07(3):176-178.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小麦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抢种暮春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