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阳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9-06田玲仰孝春郑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对策茶叶

田玲 仰孝春 郑光祥

摘要 在对山阳县茶叶种植区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种植和生产现状进行考察的条件下,依照茶叶的生物学习性,对山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山阳县茶叶种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茶叶;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陕西山阳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35-01

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鄂、陕两省的结合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境内多山,山地小气候资源丰富。过渡性气候和山区小气候是山阳县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山阳县茶叶生产历史较晚。從1974年开始引种,在经过了一段曲折的探索历程后,近10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超过2 000 hm2,总产量达到80 t,并逐渐形成了以枫树茶叶基地为龙头,万福岭、莲花梁2处茶叶基地紧随其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特色产业格局,绿茶品牌初步形成。其中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对山阳县茶叶种植范围和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1 山阳县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1.1 热量条件

山阳县地形是北高南低,鶻岭山脉又于中间横贯东西,加之过渡性气候,导致鶻岭南北的热量条件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鶻岭以北12~13 ℃,鶻岭以南13~15 ℃。参照前人对影响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划分标准(年平均气温≥15 ℃且<25 ℃为适生区,≥13 ℃且<15 ℃或≥25 ℃且<35 ℃为可生区,<13 ℃或≥35 ℃为有害区)[1],山阳县鶻岭以北为茶树有害区,鶻岭以南为茶树可生区。这与山阳县茶叶种植区均在鶻岭以南中低山区的实际相符。可以说,山阳县的热量条件只能满足茶树正常生长的最低要求,已处于可进行茶叶生产的北部边界,制约了茶树种植区域的进一步扩大。

茶树是喜热植物,易受低温冻害,气温<-10 ℃即可遭受冻害。山阳县鶻岭以南的中低山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 -10~-8 ℃,属茶树可生区;高山及鶻岭以北地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0 ℃,属茶树有害区。从茶树的生物学习性来讲,其生长起点温度一般为10 ℃左右,最适宜温度大多为20~30 ℃;可生区年生长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 ℃)标准为≥3 000 ℃且<5 000 ℃。山阳县茶叶种植区多年日平均气温一般最迟在3月底稳定通过10 ℃,最迟到5月底稳定通过20 ℃,最高不超过28 ℃,年生长活动积温为4 300~4 700 ℃,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主要影响是茶叶萌芽开始时间较迟,一般只能从清明开始采摘,从而影响了绿茶的产值。

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气温对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夏秋季。山阳县的季风性气候特点,在春季则体现在回暖升温波动大,对茶叶萌芽生长不利,导致春茶品质不稳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3月下旬至4月的霜冻或倒春寒。

1.2 降水量条件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对降水量的需求较高,可生区年降水量标准为≥1 000 mm且<1 500 mm,生长期内月降水量标准为≥50 mm且<100 mm,休眠期需水量较小。山阳县年降水量730 mm,茶树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但是,雨热同季和生长季50~150 mm的月降水量与茶树生长所要求的气候一致,是有利条件。

1.3 光照条件

茶树喜光耐阴,适合遮荫生长,忌强光直射。全光照条件下的茶树,茶叶品质低;多云雾条件下生长的茶树,茶叶品质高。茶树可生区的年日照百分率标准为≥45%且<60%,而山阳县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4%,光照条件有利,甚至达到了茶树适生区年日照百分率<45%的标准。

1.4 湿度条件

茶叶嫩芽喜湿忌干,空气湿度大,茶叶品质好、产量高。茶树可生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标准为≥60%且<78%,而山阳县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湿度条件有利。

1.5 小气候条件

高山出好茶。高山小气候相对于川道气候而言,昼夜温差较大,云雾较多,湿度较大,降水量也较多,因此茶叶品质较川道好。山阳县境内多山,山上种茶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的出产,这也与山阳县的主要茶园基地均在海拔600~1 000 m山梁之上的实际相符。

2 山阳县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干旱缺水

山阳县降水量偏少,是干旱多发区,而茶树又多种植在山上,缺少灌溉条件。因此,干旱是制约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

2.2 种植和管理粗放

农户因资金和劳动力不足,土地深翻平整不到位,简单下种,往往导致茶树后天生长受限。茶园管理粗放,除草、松土、施肥不及时,频率低,导致茶叶单产低。

2.3 茶叶品牌不亮

茶叶加工企业多而小,茶叶加工技术含量低,各个企业各自为政,影响了规模发展和品牌打造。

3 山阳县茶叶生产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

山阳县茶叶生产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在扩大种植时,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坚持茶叶品质第一、产量第二的原则,科学规划,逐步将种植区向高山、川道扩展[1]。

3.2 加强茶园建设

一是修建茶园产业路,方便生产。二是大力改造低产老茶园,提高单产。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引灌设施或雨水集储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四是提高新建茶园的建设标准,并注重茶园的可观光性[2-3]。

3.3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由政府主导,将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实施规模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技术含量,培育茶叶文化,打造拳头产品和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4]。

4 参考文献

[1] 高婷,肖斌,王丽霞,等.陕西商南茶区生态环境分析与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9):119-126.

[2] 廖春良,吴世光.融水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7(增刊1):90-92.

[3] 袁国强.河南省信阳茶叶生产特点及进一步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38-39.

[4] 彭熙,车家骧,李安定,等.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22):9591-9592.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发展对策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