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印象
2017-09-06吴刚毅
吴刚毅
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哪怕只有几天的假期,也不会轻易放过。即兴杭州一游,一不小心赶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时髦。往返4 日, 实则两日而已,无论如何都难尽览杭州之美,最终决定只玩西湖,放弃景点,独自沿着湖边漫步,慢慢去领略西湖的美。
然而恰恰是这种不经意的、漫无目的的闲逛,一路的点点滴滴,渐渐地汇聚到一起,在脑海中呈现出了杭州的美、杭州的韵。才忽然间发现: 其实,这些年来,我错失或误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原来我在国外旅行时津津乐道、同时又痛恨国人所缺失的东西,就在杭州。
短暂的触摸,还不足以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一种文化。但过去那些书本上、诗词歌赋中读到的东西,通过这两天的闲逛幡然领悟,顿觉相见恨晚,却也庆幸还不算太晚。
湖边小憩
杭州(准确地说仅西湖周边), 宛如一个巨大的园林,青瓦白墙,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别致的小径, 蜿蜒于林间,漫步其中,忍不住脚慢步轻。驻足小憩,沁着花香,鸟啼莺语,一种惬意弥散到四肢百骸,使人忘记了烦恼。难得今日虽已是人口极度膨胀,寸土寸金,杭州依然保留着绿意盎然。
除了游客云集的名气景点外,杭州还拥有大量免费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公园,包括西湖本身。虽然观者不多, 而这些恰恰才是杭州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所在。可惜更多游客只是浮光掠影, 少有心思去这种地方。我去的这两天算是旺季中的淡季,才得以安安静静、 怡然自得地慢品这些古迹。
在国内旅游时,时常被高额的门票挡在景点之外。不是拿不出这笔钱, 而是这方寸的门票消耗了我游览的雅趣。再后来,每当在欧洲、澳洲等很多国家感受到不用买门票就能参观景点的时候,心里总有种隐隐的痛。感谢杭州,给了我一次在国内旅游时久违的舒畅心情。
杭州人穿旗袍很美,它体现东方女性婉约内敛之美,而又不失妩媚。如今真正能把旗袍穿出韵味的人却不多,那内在的气质,那种骨子里的矜持和优雅,需要文化和财富的积淀。
每天如别处一样,西湖边也有很多人在跳着广场舞,优美的旋律和曼妙的舞姿頗有些吸引眼球。他们大多据一小块非要道地盘,在并不嘈杂刺耳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就自然风光而言,西湖除了大, 真无特别之处,甚至水也不够清澈, 比起我走过的无数美若仙境的高山湖泊,这里只是一片广阔的水域而已。然而经过历代民众的修建和无数巧匠的打造,以及江南文人墨客的渲染, 西湖便有了今之神韵。
湖中淤泥变身为白堤、苏堤和杨公堤,人们搭起了各式玲珑别致的小桥,建起了迂回曲折的长廊,栽上柳树, 种上荷花,这些堤坝便有了诗情画意。于是文人骚客来了,才子佳人来了, 神仙狐仙蛇妖也来了。各种墨宝画作留存下来,大量的诗篇广为吟诵,美好的传说流传至今。西湖不再仅仅是一涵水、一个湖,它承载了流芳百世的美。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人的精神,蕴藏在西湖的每一个角落。
走在湖边,也许你刚刚仰慕了秋瑾的塑像,转身便能踯躅于苏小小的陵墓。也许你还唏嘘在这个出身低微, 却集才华、美貌和气节于一体的青楼女子的传奇故事中。他们有着迥异的人生,迥异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然而,最终他们都留痕在西子湖畔, 被后人记着、念着。
保俶塔
流连湖边,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自然而然地从心底升起。是的,因为从画片中、媒体上,我们早已无数次地看过西湖,但也因为有太多的地方在模仿西湖。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公园、度假山庄里,总能一窥西湖的影子。然而模仿就永远只是模仿,形似而神不似。缺乏了文化底蕴,缺乏了千年的积淀,怎能及这仪态万方的西子?
西湖是唯一的,是不可复加的, 你可以模仿它的小桥,它的垂柳,可是你复制不了柳下桥上的故事。
这次短暂的西湖游,使我扭转了对园林的误解。记得幼时的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叫《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之作。当时读后浮想联翩,憧憬期期。无数次地想象着红楼梦中的黛玉、宝钗,如何在亭台楼阁处赏花品茗;无数次地翻阅连环画,欣赏《牡丹亭》《西厢记》中唯美的画面……
然而还没来得及亲临感受这种美, 便被越来越多的仿品所误导,以为就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砌个水池,堆座假山,养一群鱼,女儿墙上镶上青瓦, 有点镂空的装饰,再种点竹子,修一条长廊,便是园林了。
这次未到苏州园林,仅仅只是在杭州,便已深深地陶醉在那精巧的构思与美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园林艺术之画中画,移步换景、峰回路转之美妙。
当我走过一个个庭院,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景点,如文澜书院(现在的浙江省博物馆),又如相去不远的西泠印社, 虽只寥寥几位游客其间,却应是不多的同悟之人。也许是透过一道圆门看见的风景,也许是外墙上精美的雕饰,都令我情不自禁地移步其间。
正如叶老先生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每一个庭院,无论大小,离不开假山池沼的配合,但这些石块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一项艺术的杰作, 与周围的树木花草相互映衬,左看右望前观后瞻,均呈现出不同的美。甚至水池中的倒影也与周遭的亭台轩榭相得益彰。真所谓近景远景,色彩与线条,都不允许有多余的败笔。
建筑与建筑之间或用墙壁隔着,或有廊子间着。隔,而不断,间,却相连。一眼望去,画面层出不穷。如果尽头是一堵墙,则会添上一丛翠竹, 或是几棵芭蕉,又或是一造型优美的盆栽。
园林里的门和窗又是一景,图案设计和雕镂功夫均是一流。细致但不庸俗,简朴中透着典雅,有阳光穿透的时候,更呈现出扑朔迷离的美。梁和柱子都漆成暗红,白墙青瓦,与草木的色彩搭配在一起,给人淡雅闲适的感觉。如果置身亭间,一柱熏香, 一壶淡茶,三五好友,吟诗作画,抚琴一曲,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正感叹间,猛然想起自己在欧洲旅行时,一直羡慕和崇尚西方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总偏执地以为中国人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然此情此景正默默地告诉我:老祖宗们早就在用其独有的智慧,追求和创造着这东方之美!他国的文化绚烂多姿,然而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己虽身在其间,却不知其精妙,惭愧啊!
虽然错过了雷峰塔,错过了荡舟西湖,却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这片沉积着灿烂文化的土地。
难怪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难怪乾隆要七下江南;难怪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杭州,我会再来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