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2017-09-05欧阳晓晴李琨
欧阳晓晴+李琨
【摘 要】湖湘文化在古代及近现代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是一个博采众长、广汇百家的过程,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但同时又具有开放与保守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湖湘文化;开放精神
湖湘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一个博采众长、广汇百家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同其它区域文化比较,更具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一、湖湘文化在古代的开放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作为征服者不断从长江以北南下湖湘,湖湘地区民间社会虽然依然盛行苗蛮文化,但是那些地方官员、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受到楚文化的较大影响。比如屈原流寓湖湘期间的诗歌,就有着楚文化与湖湘文化融汇的烙印。三国时期,道教、佛教陆续传入湖湘,在交流融汇中给湖湘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宋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湖南的手工业、商业及交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都来过湖湘,并为湖湘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湖湘文化也就融汇了百家的精粹。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由此,湖南出现了像周敦颐这样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本土学者,他所撰写的《太极图说》和《通书》,成为理学的奠基之作,他也被崇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点评异同,去伪存真,从而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清代实学思潮的哲学基础。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对历史循环论、复古论、宿命论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提出人类文明是向前演进的光辉思想,以至于彭大成先生甚至认为王夫之早在3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全世界最早的进化论思想。王夫之大胆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君权可禅,可继可革”,旗帜鲜明地否定封建专制,充满着民主启蒙思想。在思想文化遗产的继承上,王夫之主张不泥古守旧,不迷信盲从,对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魏晋玄学、佛理禅学等等,都应“入其垒,袭其辐,暴其恃而见其瑕。”王夫之这些宝贵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二、湖湘文化近现代的开放精神
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湖湘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精神,培育了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巨人。中国近代启蒙先驅魏源,集兵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学说的精华,又深受王夫之趋时更新、因时变法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写出了《海国图志》这样划时代的经世之作,首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该书还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民选总统制,进一步指出西夷之所长不只是船坚炮利,而是在于他们以商立国和推行民主政治。这样,魏源就向中国人首次展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新世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魏源所介绍的西方民主制度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他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当时却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历史作用。
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次付诸实践的,又是湖南近代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湘军领袖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曾国藩首次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并在安庆设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由此而拉开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序幕。湘军另一领袖人物左宗棠,创办了规模更大的福州船政局,为创立中国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奠定了基础。郭嵩焘,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驻欧使臣,其《使西纪程》一书,甚至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中本西末的思维框架,表现了对中国君主独裁制的憎恶与对西方民主法治精神的赞美。这些大胆而超前、震世骇俗的思想言论,丰富和发展了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时,湖南又一次走在政治变革的最前列。谭嗣同在长沙南学会及《湘报》上发表了如《论中国情形危急》《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大声疾呼中国必须变法自强,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与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此外,樊锥极力鼓吹从湖南开始推行中国的工业化,罗棠极论小轮船有速度快、便商旅、争时效、安全、能抗衡洋人等五利,还有人提出大力开采湖南丰富的矿产,也有人提出商战立国的口号。当时各种各样的改革创新主张,像春潮澎湃,振奋三湘四水。
辛亥革命时期,在湖湘激进社会思潮的熏陶培养下,湖南涌现出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大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以流血的武装斗争进行反清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出了永垂史册的伟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湘文化和西方马列主义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李富春、陶铸、胡耀邦、王震等一大批顶天立地的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湖南在中国近现代的丰功伟绩,不仅为全中国,亦为全世界所瞩目。
三、近现代湖湘文化的开放与保守并存
湖湘文化根植于小农经济,精华和糟粕混杂,封闭与开放并存,它随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演进,但又具有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如被视为清末湖湘文化化身的曾国藩,一方面摒弃了一般理学家空谈心性、义理的通病,提倡经世致用,取各家之长,用于实践,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仿西洋之法”改革军事,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建立新式海军和近代军事工业,在推进中国近代化中做出来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又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并排斥、反对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等先进政治经济文化。
参考文献:
[1]郑 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论[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秋 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科研项目:
本文属于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深化湖湘文化课程教学研究,促进湖南文化旅游业发展”(项目编号17C1064)成果。endprint